查看原文
其他

会生气的爸爸,才是真实的爸爸

闫春艳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29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前天晚上,在跟先生聊天时,我说:


感觉我最近几年变化挺大的,比如,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不再畏惧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其实这一点我是比较羡慕你的,你一直都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都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这也是不公平的地方,我花费了那么多的力气,也不过是修炼到你本来就站着不动的位置。



1.

你认为的改变,其实没那么容易


说完这些话的当晚,我就做了一个梦。


梦里,我和先生搬到了一个嘈杂的街道上。很像是我童年所在的那条集镇。街上凌乱不堪,而我们住的房子就在街边暗道的一个居民楼里。

破旧的木质楼梯上去,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住户门挨着门。房间不大,似乎只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客厅里空荡荡的,靠近门口的位置一张书桌特别显眼。书桌正对着靠门的大窗子,窗外就是走廊。这是一扇没有窗帘的透明的玻璃窗,它的宽度刚好是书桌的宽度,从外面看,客厅一览无余。家里开着灯,先生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衣坐在书桌前写着什么,表情镇定自若。

我进门之后发现一个怪异的事情:房门没有锁!只要轻轻一推,门就开了。我很用力地抵着门,生怕有坏人随时闯进来。整个过程我一直四处找锁,但却怎么也找不到。也想试图移动书桌抵住门,但先生似乎并不配合,他就那么一动不动地伏在桌子上书写,灯光打在他身上,闪着耀眼的白。

这个时候,有个短发穿着粉红条纹的女邻居路过窗口,转过脸朝先生友善地笑了笑,先生浅浅地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尔后继续低头书写。我看见了邻居,但并不想站出来打招呼,似乎不想让她看到一览无余的房间,也似乎不想让她看到我自己,我就躲在门后,时刻担心着没有锁的门。直到梦醒。


清晨醒来,复述完这个梦,几秒钟之后,我突然恍然大悟。这个梦境完全就是头天晚上意识活动的全方位演绎:虽然意识上,我已经自觉强大起来,不那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但潜意识却在告诉我真相:你认为的那都是假的,你现在并不能完全做到。一个没有锁的门,足够击溃那个被武装得很好的虚假的自我阵营。我躲在门后,一边畏惧他人的偷窥,一边羡慕着先生那周身发着光亮的安然自若。


这是一场疲劳的梦,梦里,找不到一丁点可以让自己真正放松的地方。对这个世界的怀疑与防御,已经消耗了我全部的能量。


但在现实世界里,我却和先生是反着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和信任,关注身边所有人的情绪和态度,在利益冲突时,习惯选择以委屈自己的方式,让对方舒展自在一些。尽管我时常感觉到辛劳,但也从这些退让和求全的关系里得到很多,比如,能与人较快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得到更多的信任,能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得到更深的拓展。


这个梦是在提醒我,我只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然而现实世界里自身并没有什么改变,我依然在向往毫无顾虑的爱自己,却不忍抛弃各种可能会给我带来好处的各种关系。



2.

能意识到,也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我比较相信,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就像被写入了他的遗传基因,或者像大脑被设定好了程序,当被一件事刺激到时,即刻就启动了程序的开始按钮,自身的回应基本都是条件反射式的重复。即便大脑在身体启动运行模式时已经意识到这样做是错的,可停下来再启动另一种运行模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性格特质来说,基本上自小就形成了,怎么可能想变就立即变得了呢?所以会有很多人有相同的感受:有些人,你就是提醒一百遍,他也不会改变!是的,程序不变,路径就不会变。内在心理机制不变,态度和行为就不会变。


但自我意识却又像这个过程当中另一种灵性的存在,它似乎能将你的身体和大脑进行分离,并给你一个作出判断的可能,让你去意识到当下正在做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先生每次在辅导刚上小学的女儿功课时,一碰到女儿反应迟钝或者不如人意时,他便像是被刺激到了穴位,条件反射式地暴怒起来,吼得女儿泪水涟涟。我为此事跟他大吵了一架,也讨论过好多次。


他自己自然也是知道的,能有这样的反应,很可能来自幼年模式——当他不如父亲的心愿时,会遭到父亲怒不可泄的责骂甚至突如其来的暴打。“我现在好多了,至少我忍住了不动手。”他难过又无可奈何地低下了头。“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可我很难做到心平气和!”


尽管他有时候晚上依旧会“毫无征兆”地发火,但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脾气爆发后会离开书桌,去客厅转上一圈,待情绪稍微控制一些后再回来,这个时候,他的语气明显会平缓很多;再比如,在女儿做出正确的答案后,就会顺势给自己找个台阶,不仅收敛了自己的坏情绪,而且会找到合适的时机跟孩子解释一下自己爆发情绪跟孩子无关,同时顺便夸奖一下孩子。


虽然行为上并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心理层面他已经做出巨大的改变了。


我在心理上也做着积极的调试——由最初无法适应和难以容忍的愤怒,到后来一边旁观一边忍住随意评价,再到后来的平静接受默不出声。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方面逐渐理解先生的不易,就像我的问题一样,我自己都无法克服掉,那么,自然也不必去强求他立即重改启动程序。同时,我尽量去肯定他及时的自我觉醒和做出的适时的小调整。我能明白,尽管那些在别人看来是极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自己来说,每一步的挪动是艰难的,也都要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



3.

做不到更好,就不配做父母吗?


当我开始意识先生的问题以及看到他的努力之后,我便具有了共情的基础。我改变不了先生的“暴躁”和他对女儿的“伤害”,但是,我能做到不在先生暴躁的时候火上加油,进而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当先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之后,尽管他做不到立即调整和改变,但“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号被释放出来,所以,当孩子被骂哭之后,在听了爸爸的解释后,她接收到“爸爸不是针对我的”这个信号,并能快速地恢复平静并投入到功课中,并最终愉快地完成作业时,我知道,不管她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但她能够知道,爸爸发脾气,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爸爸自己的问题。先生在最后的时刻笑着跟孩子结束整个辅导,让这个夜晚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可怕。


很多父母总会焦虑,我做得不好,孩子是不是就会被教坏。我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其实我们很难做到更好。但是也不是说,做不到更好,就不配做父母。如果被这种否定和焦虑绑架,我们始终会处于一种动荡的心理状态,反而无法完全地安于当下,和孩子自在相处。这就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


孩子来到这个家庭,是没法选择的。作为父母,谁也不能做到完美无缺,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都是第一次当孩子。当我们在做父母的过程中,走偏了轨道,或者出现了错误,这都不是最失败的,失败的是,当我们身在错误之中,却永远没有办法让自己看到错误的存在。


你可以不够完美,不完美并不影响你做父母,但你不可以不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就像对孩子的评价一样,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接近真实和客观地评价,有哪些长处,有哪些短处?哪些可以直接骄傲地传承给孩子,哪些是需要向孩子作出解释甚至自我调整的?


就像我们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我们不需要他们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们需要他们真实以及诚恳的态度,在做错了一件事情之后,能够意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而不是假装的强大与无所不能。


生命如此强大,但生命很需要温情,你不必够好,够真,就可以了。


作者:闫春艳 全职妈妈,关注生活内在,探究寻常日子里的有趣事件,乐于以身试错,思索解题之道


RECOMMEND推荐阅读

1.史上最爽唯有尿床

2.高冷却柔情的致命吸引:“对全世界冷漠,只对你一人温柔”

3.别假装幸福,否则原生家庭的黑洞终会吞没你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