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李桂梅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30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童年受的伤,是怎么影响你一生的?(点击)



1.

哭穷,让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欲望


韩剧《山茶花开时》的女主东柏,开了家酒屋,独自抚养8岁的儿子弼久。


弼久的棒球打得很好,学校组织去青岛参加夏令营,需要48万韩元(约合人民2800元),他担心妈妈支付不起,就说不想去,还说只有乡巴佬才会去,也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


后来妈妈知道了,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她夏令营的事,弼久说:“家里没钱啊,你经常说想做个饱死鬼都没有钱。”你不需要给孩子无私的爱(点击)



虽是单亲妈妈,但开酒屋的妈妈是负担得起弼久的学费的,然而妈妈说的“没有钱”,弼久却牢牢地记在心上了。


看似懂事的背后,却以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和感受为代价。


这也让我想起身边很多家长,在孩子需要花钱时,经常这样“教育”孩子:


“你就知道买买买,爸妈赚钱那么辛苦,怎么这么不懂事?!”


“为了给你读书,你知道我们赚钱有多辛苦吗?”


“不要跟人家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什么条件,比不起。”


“家里穷,你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多赚钱,才不枉我们那么辛苦供你读书。”


所有这些用一句话表达就是:我们很穷,没钱,你要懂事。


这就是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一生的“哭穷式教育”。




2.

向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很多父母对孩子哭穷,并不是因为真的穷,而是因为担心。


他们担心不向孩子哭穷,孩子花钱就会大手大脚,不懂节约;担心孩子不懂父母赚钱不容易,长大后不会努力工作;担心孩子不努力学习,攀比炫富。


教育孩子不浪费,要节俭当然没有错,但以哭穷的方式,带着威胁逼迫的味道,显然让教育变了味。


没钱、穷、比不起、不懂事,这些话会像病毒一样进入孩子体内,扎根繁殖,慢慢变异成:自卑、没用、我很差、我不值得、我配不上......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要求;


他们慎小慎微,极力讨好领导同事;


他们异常“慷慨”,为成全别人过度牺牲自己。


如此看来,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投进病毒。


让人遗憾的是,看到孩子这些表现,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懂事,有教养。


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网上有个问题:父母经常对你哭穷是什么体验?(点击)


网友作出了回答:



在家长的哭穷下,很多孩子变得自卑敏感,恐惧胆小,他们默默承受着由父母刻意制造的贫穷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羞耻感。



3.

哭穷,让孩子充满愧疚与自责(点击)


我从小就在父母的哭穷声中长大。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我们家会吃了上顿没下顿,也特别担心交不起学费。


我穿的衣服,大多是邻居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偶尔有新衣服,都是妈妈买的最廉价的地摊货。


稍微贵一点的零食,从来不敢跟父母说我想吃。


每次交学费,我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怯生生地问妈妈要,而妈妈总会哀怨地跟我说:


“这个月又没赚到什么钱,你一学期的学费就要这么多,还有住宿费伙食费,书都快读不起了!”


“要不是你们几姐妹要花那么多钱,我们家不至于那么穷。”


“你知道我们为给你读书,挣钱有多辛苦吗?”


其实爸爸开了一家小工厂,虽然不富裕,但并没有妈妈说的那么穷。


妈妈却认为,只有不停地提醒我们家里穷,才让我们懂得父母的不易,让我们学会感恩。


但被要求的感恩,让我充满了愧疚与自责。每次拿着妈妈给的钱,我都觉得异常沉重,无比内疚,却又止不住的委屈和愤怒。


长大后,在花钱这个问题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只买便宜的,认为买便宜的,便是节约。


即使能负担得起,我也从来只敢买打折的衣服,偶尔买件好的,都内疚半天。也不敢进行投资,内心总陷入没钱的恐慌中。



4.

哭穷,让孩子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


父母长年累月有意无意的对孩子哭穷,跟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你不够好”并没有区别。


在哭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即使父母是爱他们的,他们也很难感受得到,也体会不到幸福。毕竟,谁能那么轻易相信不停地跟你说“你不够好”的人是无条件爱你的呢?


“既然我不够好,我就不配得到好的,也不配得到爱。”这些感受会像魔咒一样,笼罩着孩子的一生。



网友小C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妈妈总是跟她说家里穷。她喜欢吃榴莲,妈妈说:“榴莲太贵了,买一个榴莲的钱都够我们买三天的菜了,吃不起啊!”


上中学时流行用MP3,小C也想要一台,妈妈说:“那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用的东西,你爸一个月工资才多少?哪买得起?”渐渐地,她就觉得凡是好的东西都跟她无关。


她交的第一个男朋友,颜值,智商,情商都在线,男朋友也很喜欢小C,小C和他在一起时很开心,但总患得患失,觉得男朋友并没有那么喜欢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太丑而不敢跟男友视频。由于极度的自卑她跟男友分手了。


后来她找了个学历,颜值,经济条件均不如她的男士结婚了,朋友问她为什么,她说:他什么都不如我,我就不觉得自己配不起了。


爱的匮乏,就像一个无底洞,有时候孩子需要用一生的幸福来填补。



5.

哭穷,哭的是穷的感受


我们的父母,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们习惯对孩子哭穷,也许潜意识里也想让孩子尝尝他们当年各种痛苦的味道。


让孩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自卑着他们的自卑。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所以即使现在物质充沛了,父母依然见缝插针地对孩子哭穷。



也许他们哭的不是穷,是穷的感受。


父母向孩子哭穷的时候,通常眉眼低垂,或语重心长,或哀怨无奈,或忧心忡忡,或恨铁不成钢。


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不好、我没有、我不配......这或许就是父母当年对生活,对自己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内心是否富足,与物质多少无关,而与父母对待生活和自我的态度有关。



6.

不刻意装穷,不虚伪炫富


日本喜剧泰斗昭广讲述他与外婆的故事,他的外婆,被媒体称为“日本最穷的外婆”。


他8岁开始与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同时还要养育其他7个孩子,生活异常拮据。外婆会与他们讨论贫穷,但从不对他们哭穷,她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食物。


她走路时在腰间绑一块磁铁,捡起路上的小铁钉、铁块拿去换取粮食。门前有一条护城河,外婆就把枝枝桠桠的木棒布置在河流中,拦截上游菜市场被小贩丢弃的农产品。她说:“这是咱家超级市场,不仅免费,还送货上门呢!”



当昭广被选为学校棒球队队长时,外婆却拿出全部积蓄,给他买了一双最贵的棒球鞋。外婆说:“队长就是要穿最好的鞋子!”


多年后昭广回忆外婆的点滴,他说:“可能外婆都不知道,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对贫穷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养育孩子,不刻意装穷,也不虚伪炫富。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我们就心甘情愿地满足,不能满足的,也可以坦荡荡地拒绝。


我们可以与孩子讨论贫穷,分享贫穷带给我们的感受。孩子内心是贫瘠还是富足,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的。


作者:李桂梅,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跨国集团公司企业培训师、EAP负责人,HR经理。爱养花爱美食。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如无意外,我们终将平凡,包括我们的孩子

2.没有处女情结的是好男孩,不约炮是好女孩?

3.我老婆最大的乐趣变成了,骂我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