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我们终将平凡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让我走了10年弯路”(可点击)
年前,《奇葩说》第六季完美收官。
终极辩题“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人,你后悔吗?”直击心灵,引发热议。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其实有些困惑:
平凡人的定义是什么?
专门去查了下词典,给出的释义是:平常的人、普通的人、不出众的平民百姓。
也就是说,指个人能力、贡献和特点的平凡。
与之相反的,是伟人、英雄、名人或者成功人士。
他们是在社会上,或者某一范围内脱颖而出、卓尔不群、引人注目和赞誉的人物。
一旦打上这个社会烙印,人生似乎就被盛装加冕,变得隆重、璀璨、可圈可点起来。
相比之下,平凡的人生是多么无聊又黯淡啊。
所以,原辩题其实讨论的是两层意思:
你能接受自己是个相貌平平、资质平平、运道平平,最终也没成啥大器的普通人吗?
这平平无奇的人生,你是否感觉值得一过?
1.
我们有多害怕平凡
去年年底的时候,和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吃饭。
她是我的大学同学,有一些写作功底,非常热衷于写小说,也拿过一些奖,坚信有天能写出畅销全球的小说,成为知名作家。
毕业之后,她换了好几家单位,后来结婚了,索性把工作辞了,在家专心搞创作。
写了几部作品,却多次被出版社婉拒,婆家催着生娃,也一直拖延,加上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很快家里争吵不断,乱成一团。
老公提出离婚,她不愿意。
她很委屈:我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做错了什么?
我点点头:梦想没错,生活也要继续呀。可不可以一边工作、生娃,一边写作呢?
她叹了口气:工作和孩子会分走我大部分的精力,就没法写作了,我不想变成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女人。
在她眼里,这比离婚,更让她痛苦。
平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是幼儿园时,害羞胆小没才艺的“不出众”;
是读书时,中不溜秋的成绩和默默无闻的个性;
是高考时,拼尽了全力也只考上的普通学校;
是大学时,挂科、失恋、虚度的光阴和未来的迷茫;
是工作时,浑浑噩噩却又不得不养家糊口的无奈;
是结婚后,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奶娃哄娃的一地鸡毛。
总之,“平凡”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中,是带有贬义的。
不妨回忆一下,王安石的《伤仲永》里那句: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细细品一品,是不是有一股子遗憾、可惜、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就像被平均的分母,没意义、没价值、没出息。
为了摆脱“平凡”,大家也可谓是不遗余力,随手翻翻知乎:
怎样能在高三迅速提高成绩,考上985、211?
怎样创业,能让自己成功?
怎样能成为所在领域的精英?
怎样养出优秀的孩子?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毛不易在歌里唱: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
不允许自己平凡的背后,是恐惧和焦虑:
害怕自己淹没在人群之中,丧失了存在感,就像死亡一样。
2.
天选之子的执念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日本版),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跟踪十四个7岁孩子的人生轨迹,每隔7年采访一次。
7岁那年接受采访时,孩子们的梦想都很华丽:
我想当明星。
成为职业棒球运动员。
当然是著名的钢琴家。
……
笑容天真,闪着光芒。
小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特别”的。
因为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婴儿时期保留下来的全能自恋,让理想毫无疆界地驰骋。
此外,父母不得要领的夸赞,巩固了孩子的原始自恋,而对于“立大志”的鼓励,又进一步引导理想自我的膨胀。
这个阶段,不分理想和现实,心有多大,自己就有多大。
在看了仙侠片就深信自己拥有同款法术的年纪,一种意识深深埋下:
我怎么可能是平凡人呢?我可是天选之子!
对不平凡的执念,还有一层原因。
一位创业失败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这样告诉咨询师:
我有个哥哥,从小就比我优秀。
我活在他的光环之下,从来得不到青睐的目光,没有丝毫存在感。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我只有变得成功、不凡,才能解脱。
可是,我失败了,活着没有意义了。
很多父母,无意识中会选择性地对待孩子:
当孩子表现得杰出、优秀时,满眼都是爱和温柔;
而反之,则是掩饰不住的失望,以及情感资源的大门紧闭。
孩子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偏见”,为了能被父母看见,获得肯定和资源,他只有一个选择:
顺从父母的心意,让自己变得不平凡。
原生家里的这种逻辑,事实上也在社会中复刻。
有一种价值观叫作:世界只会记住第一名,第二名的存在是没意义的。
意思是,只有不平凡,才会被看见和铭记。
因为被看见,精英阶层能够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更丰沛的资源、更丰富的关系;
而无名之辈们,只能默默争取、默默放弃、最终默默被遗忘在角落。
我是天选之子啊,怎么能够被忽略和遗忘?
于是,在这样大、中、小系统的精密运作之下,我们开始无法忍受平凡的耻辱,走上了不平凡的征途。
“35岁以前,如果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这是梁晓声在《郁闷的中国人》中,提到的一名大学生的心声。
3.
梦醒时分的痛苦
如果在理想化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人生会走向病态。
好在,世界凭借着各种客观规律,发明了一套“矫正机制”。
于是,当膨胀的理想触及现实的边界,就会屡屡碰壁,反弹回来一些信息,迫使我们认清真实的自己。
电影《无名之辈》里的胡广生,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悍匪里的佼佼者,做大做强,成为他心目中不平凡的大人物。
但是,现实却予以频频痛击:
抢劫只敢抢手机店,一番操作猛如虎,到手一堆模型机;
怕疼怕得要命,上个药膏都能夸张得浑身抽搐颤栗;
被人质一次次挑战底线,故意激怒,枪都抵在脑门了,最后怂了,不行就睡觉!
甚至,连“眼镜”这个行走江湖的绰号的来历,也是吹牛杜撰,捡了条死眼镜蛇,糊弄群众的。
他有两次崩溃:
第一次是看到电视里的报道,被人嘲讽为枪模型机的“憨匪”之时;
第二次是在救护车里和别人对峙,受烟花鸣放的影响,一哆嗦扣下扳机,误伤了枪里没子弹的马先勇。
胡广生懊悔、内疚、不可思议,怒吼着被耍了。
被警察按到在地上,痛哭流涕的那一刻,他也彻底接受了自己的无勇、无谋、胆小和懦弱。
不平凡的“悍匪之梦”,彻底碎了。
再来看看《人生七年》中那几个小朋友。
好强的学霸由美,没去成出版社,只成了一名自助餐厅的营养师;
接受精英教育的贵子,没考上满意的学校,费了很大功夫,才当上空姐;
只有想成为“职业棒球运动员”的三重,凭着天赋和汗水的加持、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在棒球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朝着理想步步靠近。
却在几年之后意外退出,进入了父亲的印刷厂工作,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有些事是没有定数的。
梦醒的过程是痛苦的,足以令人哀命运之坎坷,叹人生之不幸。
也充满了戏谑和讽刺,那是高度自恋破灭时的味道。
我们在痛苦中看见了自己的局限,身体、资质、运气、阶级,全都布满着无法逾越的沟壑。
有些人,开始接纳现实,调整自恋,规规矩矩地在边界之内奔走;
有些人,愤愤不甘地死磕,继续碰得头破血流;
还有些人,被迫收敛了自恋,却把对不平凡的期待,投射给了孩子。
4.
一个真相
从标准正态分布来看,99.7%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3个标准差之内,也就是说,真正的天选之子,不足0.3%。
所以,这个真相是:如无意外,我们终将是平凡的绝大多数。
但是,谁说平凡意味着平庸和无聊呢?
有人浑浑噩噩,但也有人其乐无穷。
即便是常规人生模板,也依然可以在局限之内,自由挥洒,创造出一些不同。
比如,曾经被大家嘲笑理想是“家庭主妇”的女同学,活成了让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不仅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家人幸福感爆棚,对她宠爱无限;
还凭借多年练就的一手好厨艺,在老公的帮助之下,成为了一名美食博主,小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那些乐于享受平凡的人,反倒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爱和诗意,以及小惊喜。
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整合理想与现实的能力,能够灵活调整预期和目标。
心态更加平和、稳定,因而也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满足。
就如《奇葩说》中,邱晨所说:
人的一生很短,有些高山,我们永远无法企及,那就远远看看,也行。
以及,看看自己周围,有哪些值得爬爬的小山。
当然,非凡也好,平凡也好,其实都是充满未知的终极状态。
大器晚成的人也有很多,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我是不是那个“意外”呢?
关键在于,在通向结果的旅程之中,你有没有纵情驰骋人生:
投入喜欢的事情,充分释放攻击性,适时、适当地调试边界和方向;
享受爱与被爱,在体验中不断得到滋养;
追寻饱满的人格,看见和接纳真实的自己。
这样,最后即使没成为诗人,也将人生过成了一首诗。
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个人公众号:广目蔷薇(vlook7232)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乖巧,那是从小憋到大的内伤
2.没有处女情结的是好男孩,不约炮是好女孩?
3.我老婆最大的乐趣变成了,骂我4.韦小宝:男人都好色?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