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母亲恨着的孩子该如何走下去?
1.
我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今天母亲节,一大早我给我妈发视频,不知道哪来的冲动,我问她:“当妈妈,你有感觉到好的地方吗?”
我妈不假思索地边摇头边说没有,我锲而不舍地追问:“一点点也没有吗?”
她回:“没有,都是越长大越气人。”
这是母亲节当天晚上闺蜜给我的微信留言,我看了之后一时哑言,不知触碰了自己的哪根神经,竟生出许多念头却不知从何回复。
2.
挺佩服闺蜜的勇气,当别人在朋友圈祝妈妈节日快乐时,她真的去关注妈妈当下的体验,妈妈,你快乐吗?你因当妈妈而感到快乐吗?
稳定了一下思绪,我还是决定安慰闺蜜:“你妈妈只是不想承认而已,怎么会一点点好的地方都没有呢。”可闺蜜认定妈妈说的就是真话。
我决定坦诚,作为女儿,听到这样的回应真的很绝望吧,毕竟母女是最纠缠的一种关系,女儿很难逃脱被妈妈的愿望投射的命运。
妈妈一想到这么多年把你养大,付出的辛劳、时间、金钱,她又得到了什么呢,换来你现在离她这么远,大事小事也再也不听她的话,自然感受不好,如果去共情妈妈,很有可能得出的是这样的结论。
妈妈的回答等同于说,你没有符合我的期待,这直接摧毁的是一个女儿身份的存在价值。
而反复想确认这个价值,也是闺蜜提出这个问题的无意识愿望。
3.
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呢?
在一直以来比较匮乏又融合的文化作用下,很难让我们的长辈说出一个“好”字,我在《难以取悦的婆婆》中曾经讨论过这个议题,因为一个人体会到好的感受后,继而升起的是独立和分离的体验。
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要看妈妈们以什么为感受好的标准。
如果妈妈以你满足她的愿望,又不远走高飞为好的感受的标准,那么她确实很难感受到好,这个好指向的是母女共生。
如果妈妈以你不断实现自我价值,逐渐形成独立自我为好感受的标准,那么她才可能为女儿的独立人格感受到好,这个好指向的是母女分化。
4.
我和闺蜜确认我的解释,她说你说得对,但也不全对,其实我那样问,只想确认妈妈是不是爱着我。
在大家都晒母爱的伟大之时,如果你不能体验到母爱,那么就太分裂了,不是吗?
妈妈你是不是真的爱我?
这个问题深埋于心底,我们会把它投射到生活中和我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进而造成了各种纠缠的关系。
那么母爱是什么呢?如何确认我们是否得到过母爱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母爱是母亲对孩子的身体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关注,这样的照顾和关注是女性的本能。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的奉献与牺牲,这是不是母爱?
《厄勒克特拉VS俄狄浦斯-母女关系的悲剧》一书里提到母爱的起源,母爱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在18世纪以前,儿童的精神生活从没有被重视过。杀婴、弃婴、虐婴的事件显得很平常,但是到了现代生活中,心理学上发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之后,母亲的良心和责任被不断强调,上升到对女性的一种道德要求,所以母爱是被塑造的概念。
看到这个观点,我颇为惊讶,同时也轻松不少,庆幸自己也作为一名妈妈,免于被提供母爱的道德要求所催眠。
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母亲没有那么爱孩子,她的爱不会超过本能,超过本能的爱就有问题,多出的部分由文化赋予它道德的意义。但凡诉诸于道德,你就要小心它的用意。
比如妈妈以学习之名虐待孩子,以安全之名控制孩子的自由等等,这样的母爱为女性身上的负向母性情结打了掩护。“为摆脱父母她选择了自杀”| 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点击)
如果你要问有没有得到母爱,那么先要分清楚你要的母爱是发自本能的部分,还是经由道德包装的部分,这个部分便是温尼科特提出的母亲对孩子的恨。
所以比起正向的母性情结,更值得讨论的是负向母性情结。
5.
所谓的负向母性情结,指的是妈妈对孩子嫉妒、控制、吞噬的无意识愿望,在荣格的分析心理中被称为女性的阴影。
那么当我们看到了这个阴影,我们要去质问妈妈们吗?这样的人可能也不少,尤其是在学了一些心理学之后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阴影,但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可能只是在通过指出妈妈的阴影来镜映自己的阴影。
最近在读“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系列”,其中有一则童话《美丽的瓦西里萨》,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妈妈的负向母性情结,应该怎么做。
简要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小女孩瓦西里萨被凶狠的继母送到森林里,继母让她向森林里的巫婆芭芭雅嘎取火,芭芭雅嘎她有帮助人的力量,也有破坏的力量,她不允许别人靠近她的房子,否则就会被她吃掉。
瓦西里萨在路上看到了一位白衣骑士、红衣骑士和黑衣骑士,然后来到了芭芭雅嘎的小屋。芭芭雅嘎对她说,你和我住一段时间,就能得到你要的火。于是瓦西里萨进了巫婆的房间,巫婆让她干很多活,瓦西里萨完成得不错,巫婆也挑不出她的错误。
后来,瓦西里萨在巫婆的房间里看见了三双切段的手,这三双手可以熟练地把巫婆的谷物分类,瓦西里萨感到好奇但却沉默着继续做她的工作。
当芭芭雅嘎吃饭时,瓦西里萨在一旁安静地站着。芭芭雅嘎问道:“你一句话也不说是在看什么,你是笨蛋吗?”
瓦西里萨说:“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想要问几个问题。”
芭芭雅嘎说:“问吧,但是记住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智慧的,太多的知识使人变老。”
瓦西里萨问了三个骑士的问题,芭芭雅嘎告诉她,他们分别是她的白天、太阳和黑夜,瓦西里萨又很想问三双手的问题,但是她不敢问只保持沉默。
芭芭雅嘎问,为什么不再多问一点
瓦西里萨说,这样足够了。是你说的,太多的知识让人变老。
然后芭芭雅嘎把瓦西里萨推出房间,并给了她一个眼睛冒火的头颅。
这本书的作者冯·法兰兹分析,三双手象征着魔鬼的三个面向,它是下界的三位一体对上界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补偿,三双切段的手是母神终极的邪恶,对于深不可测的阴暗面,人只能带着恐惧观看然后转身离开。
在另一则童话《特鲁德太太》中也有相同的主题。
小女孩闯进巫婆特鲁德太太的房子,她问特鲁德太太,她看见的黑衣、绿衣和红衣男人是谁,特鲁德太太都回答了她,当她又问,我从窗口望进去,我没有看见你,却看到你一个可怕的魔鬼头。
特鲁德太太说,那你就看见了巫婆真正的样子了,我等你很久了,而你该给我增添一点好火光,说着她抓住小女孩,把她丢进了火堆里。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如果看到了母亲对我们的恨,如果我们和母亲的阴影纠缠,只会掉进深渊。
6.
《美丽的瓦西里萨》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看见自己的负向母性情结。
当瓦西里萨带走了眼睛冒火的头颅,抵达家门时,她想要把它丢掉,但是头颅说她应该把它带给她的继母,她照做了,最后头颅赤红的双眼一直瞪着继母直到把她烧成灰烬。
冒火的头颅代表着破坏性的力量,原本继母要用取火这件事摧毁瓦西里萨,但最后反被自己加在瓦西里萨身上的东西所焚毁。这里隐喻着一个人被自己的阴影所吞噬。
当角色从妈妈的孩子,变成孩子的妈妈,应该尽可能地觉察,不要那么着急地问我怎样才能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吼孩子,而是要去和自己为什么会打骂孩子的阴影进行连接,这样首先不会被自己因阴影而形成的罪咎感折磨。
其次了解自己的邪恶越多,越能够整合它。阴影没有被压抑,就不会在意识之外兴风作浪。
当你开始了解自己想利用孩子的愿望,接下来和孩子分离的能量就会出来。“正向本能是了解对立面产生的。”这是冯·法兰兹提出的如何和自己的负向母性情结相处之道。
如果换成这个角度来看闺蜜妈妈的回复,她在那一刻觉察了自己不好的感受,之后会不会生出很多对孩子好的感受呢。
了解了正向母性情结和负向母性情结,我们就了解了母爱,充分地了解之后愿你放下了一些对母爱的执念。
7.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换成你是母亲,当你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这个可能是一开始听到闺蜜妈妈回答时,我语塞的原因。
或许我也没有体验到好的部分,我想到了起来冲夜奶的晚上,想到了小孩哭闹发脾气,想到了我在工作时他过来乱敲我的电脑键盘,想到了各种他不好好吃饭不好好上厕所时我的暴怒或无助。
看到papi酱在母亲节那天的微博,她说做什么都比不上做母亲累,简直不能再认同。
但是,好的部分呢,他刚出生时带来的喜悦,他第一声叫妈妈,他把最喜欢吃的冰激凌递到我嘴里,他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冲进我的怀里,让我感受到世上有一人对我如此之强的依恋。
如果一个妈妈,没有办法整合被迫害的和被滋养的,她就会在一会儿体验好,一会儿体验不好的两端来回摆荡。
一个整合得比较好的母亲的回答应该是:成为妈妈,我觉得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对应地,孩子听到这样的回复后,他也能把正向母亲情结和负向母亲情结整合,他既不夸大母亲有多爱她,也不否认母亲有恨她的部分。
而我更希望的是,一个孩子,他心里不曾盘算过这样的问题。
RECOMM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