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生的母女就是前世的仇人
唱歌跳舞啥也不行的张雨绮,竟然有领导力???
作者:木棉
提到“仇人”二字,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慕容博父子之间可谓仇深似海,而《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和成昆的仇恨更是不共戴天,这些武林高手为了复仇,挥刀舞剑、血溅江湖、乱杀无辜……
小说中的“仇人”尚且如此,那生活中嫡亲的母女,她们把对方视为“仇人”,又将如何呢?
1显性的仇恨
《柔情史》是青年导演杨明明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长片。这部影片曾入围柏林电影节、西雅图电影节,斩获大奖无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女性,杨明明把一对母女相爱相杀的故事呈现得淋漓尽致、毫不留情。
女儿小雾,是大龄文艺女青年一枚,无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平时靠“码字”为生。她在北京旧胡同租了间房子独居,做着自己的写作梦,一心想写出能挣大钱的“抗日神剧”。
母亲已经退休,无房无车、无老公、无职业,婚姻事业双双失败。她原本和老公的“养父”住在一起,因看不惯老人的生活习惯,便搬到胡同和女儿住在一起。
小雾起晚了,母亲会唠叨;吃饭没有端起饭碗,母亲会嫌她吃相不好看;坐下来“码字”,母亲会纠正她的坐姿,说她的屁股往下垂;就连刷个碗,都会指责她操作的流程不规范……
母女俩一起去逛个商场,都能针尖对麦芒,上演“互撕”大戏。
小雾歪着头试衣服被母亲骂,一气之下当场“发飙”:“你天天担心别人注意你自己的皱纹,实际上根本没有人去注意。”
母亲被女儿的话深深刺伤,“诅咒”反击:“你少指责自己的母亲,小心遭报应!”
回家后,母亲趴在床上痛哭了一场,她指责女儿凉薄、没感情。女儿则埋怨母亲对自己好就是为了让自己产生愧疚感。母亲当场寻死觅活,直接威胁女儿:“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谁的债都能还清,唯独母爱是不能偿还的。”
一个低价值感又自恋的母亲,她把女儿当成了自我的延伸,一心在女儿身上刷存在感,女儿顺从,她就笑,女儿不顺从,她便一哭、二闹、三上吊。
逃到男友家中的小雾,在空间上远离了母亲,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但很快就被母亲的“隔空咒骂”彻底击怒。
在战争的高潮,她们无法面对彼此,逃到各自的男人那里寻求慰藉。只可惜,短暂的恋爱只换取了短暂的平衡,男人们纷纷“撤退”,她们的关系又退回了原点。
这对母女看上去凶神恶煞如“母虎”,其实敏感脆弱如“羔羊”,争强好胜、爆发力十足的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女儿丢了工作、没了男人,母亲会焦虑感爆棚,而小雾面对母亲泛滥的控制欲,会反击、对抗、逃离,母女二人长年累月地在饭桌、屎盆、碗筷间上演相互攻击、防御的“大战”。
她们之间的仇恨是“显性”的,并非“暗流涌动”,而是“肆意流淌”。
2隐性的仇恨
电影《春潮》中,女性新锐独立纪录片导演杨荔钠将自己的真实经历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于大银幕。在这部影片中,纪明岚和郭建波的母女关系极度“恶劣”。
影片一开始,建波忙完一天的采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躲到厨房想抽支烟,不料被母亲发现痛骂一顿。
她写了一篇新闻报道,被母亲无端指责:“拿着着国家的俸禄,揭国家的短,吃里扒外、不懂感恩!”
母亲可以借着“酒疯”骂她“不要脸”;当着孙女的面揭穿建波试图“堕胎”的“真相”,让她在女儿面前难堪;毫不顾忌女儿的感受,一把火烧掉她心中的“挚爱珍宝”。
作为母亲的纪明岚,她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婚姻的不堪、人生的种种屈辱都投射给了女儿郭建波,建波成了母亲人生的“替罪羊”,四十年如一日地被羞辱、被践踏、被谩骂……
面对母亲无休止的咒骂,建波偶尔会“反击”,但更多的时候是冷漠和消极对抗。她不会“明刀明枪”和母亲“开战”,但会背地里把烟头插在母亲擀好的饺子皮上、悄无声息地弄坏厨房的下水管、把手生生地扎在床头的仙人球上……
相比狠毒的母亲,建波更多时候是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影片最后,母亲终于因病倒下,面对窗外的世界,建波才有勇气说出那句压在心底的话:“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一个人格扭曲的母亲,把女儿心中的“慈父”刻画成了在人前露阴、摸女人屁股、带小姐回家的“色魔”,在建波心里埋下的是“内疚、恐惧、羞耻”的种子,让女儿活在分裂的世界中。
纪明岚表面上是一个为孙女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甘愿倾其所有的“好姥姥”,但所做一切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控制欲”,她企图将孙女塑造成一个完全不同的郭建波,任她召唤、任她摆布。
建波没有从母亲身上得到丝毫的温暖与柔情,体会到的只有令人绝望的“寒冷”。内心缺乏安全感,但又渴望被爱的她只能逃入男人的怀抱,用情欲的放纵去消减心中的“痛”。
建波对母亲的仇恨是“隐性”的,面对母亲的羞辱、咒骂,她隐而不发,只能用冷漠包裹自己,在孤独中舔舐伤口。
3为什么女儿会仇恨母亲?
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传统”、重“孝道”的国度里,母亲的角色是伟大而无私的,我们想要表达对母亲的恨往往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会产生内疚感,因为你发出一点声音就会被骂“大逆不道”。
但“伟大”的光环会遮蔽掉很多我们意识不到的问题,无论把母爱置于多么神圣的一个位置,她都不是圣人,也不是神,只不过是一个肉身凡胎的普通人,有缺点、会犯错。当我们无法从母亲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爱与自由,自然会对母亲心生怨恨。
回溯一个孩子成长的经历,会发现女儿对母亲的恨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 俄狄浦斯冲突
《俄狄浦斯王》是一出十全十美的悲剧故事,主人公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最后得知真相羞怒不已,弄瞎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去流浪。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来命名冲突,当然只是一个隐喻或象征,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儿童在俄狄浦斯期间,就陷入了一种三角关系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早期,都会与同性的一方,争夺异性父母。小女孩也有独占父亲的愿望,也会向母亲宣战,女儿会因为母亲抢走了父亲,而产生对母亲的恨。
2 未被满足的期待
婴儿在早期,很难耐受挫折,有任何需求都希望立即被满足,饿了想喝奶,哭一声,妈妈的乳房就得送达嘴边;尿了,再哭,妈妈就得过来给自己换尿布;伤心难过了,妈妈就得第一时间敞开怀抱过来安抚。
等稍大一点,会有物质方面的需求,看到别的小朋友今天穿了花裙子、明天买了小“芭比”,内心也会有渴望。如果母亲是匮乏型的,照顾不周或过于苛刻,没有满足女儿对“好乳房”的期待,孩子就难免会对母亲产生失望和怨恨。
3 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和纠缠
自恋型的母亲往往有很强的控制欲,在女儿生活、学习、交友、恋爱、结婚、生子、择业等方方面面都要拥有掌控权,比如;对孩子过分严厉、冷暴力、道德威胁、过度牺牲和付出等,逼迫孩子服从、产生内疚感。
孩子面对母亲的控制,要么屈从,要么反抗、对立、逃离,但无论哪一种反应模式背后,都隐藏着对母亲的恨。
4要化解仇恨,从治愈自己开始
回看这两部电影,我发现两位女性导演都把一个相同的“千古难题”抛向了观众:
或许你就是银幕之外的“小雾”和“建波”,面对千千万万遍伤害过自己的母亲,如果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割舍,与过往的伤痛“断舍离”,又该如何化解心中的仇恨呢?
恨,是一种有力量的表现。
我们与其让这力量在“仇恨”中消失殆尽,不如收回一部分用来疗愈自己。
1 接受现实
接受那个无法全知全能,并不完美的母亲,看清并承认母亲对自己造成的种种伤害,接受它们,也接纳自己和母亲关系不睦的现状,停止对母亲的期待和幻想,给自己的成长留出空间。
2 保持界限
关系越纠缠、就越“融合”。面对如此“粘稠”的母女关系,越要和对方保持距离,适当的距离是建立安全边界的关键。你可以选择远离,或者搬出去住,树立彼此的疆界,由物质的独立迈向精神的独立。
3 自我修复
你对母亲的恨源于内心的被亏欠感和伤痛感,过去想要的安抚和爱的确认,只能通过成长自我满足。对内在的小女孩多一点关爱,学着照顾她、温暖她,借由一段有滋养的亲密关系、和孩子的关系逐步修复内在。
4 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到的“盲区”,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寻找一个匹配的咨询师,陪伴你、帮助你、支持你一起超越“过去”,慢慢稀释和化解心中的仇恨,让爱变为可能。
有人说母女关系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那是因为我们对母亲有爱亦有恨。爱而不能,要用恨来表达,爱有多深、恨有多切 。
你可以恨母亲,也不必着急原谅她,但要记得从伤痛中慢慢爬出来,去学会爱自己!
作者:木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咨询师,自媒体写作者,一枚终身学习的妈妈。
RECOMM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