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南小希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你被无条件地爱过吗?


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在我们每周日读者留言栏里,这个话题引起了热议。


许多读者争相发表意见,表达着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经历相联系的想法。


有人认为,无条件的爱是存在的,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美好愿望;也有更多的人认为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倾向于哪一种观点呢?


首先不得不说,无条件地被爱,或者无条件地爱一个人,听起来的确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可也不得不承认,鲜少有人能有幸感受到无条件的爱,相反,生活中时常上演着这样的现象:


  • 很多母亲不断唠叨自己不爱学习的孩子,内心焦虑,有时甚至气急败坏,只恨生不出“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自己家的孩子简直没法爱;
  • 很多老婆不断数落成天玩游戏、甘心做咸鱼的老公,真心觉得这样的老公让人爱不起来;
  • 很多人一遭受到否定和他人的消极评价就涌起严重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更别说好好爱自己了;
  • ……


有了这些体验,我们当然能够体会到无条件的爱非常难得,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更多能感受到这样的爱:


  • 有偏见的、不能接受差异的爱——
    我们经常对伴侣释放这样的信息:你是这样的,可我心目中值得爱的人是那样的,所以你让我爱而不能。
  • 以爱的名义控制——
    很多父母经常在向孩子这样表达:我是爱你的,我做的一切都为了你,所以你必须要变成我希望的样子,我才会爱你。
  • 不能爱自己的人——
    很多人每天都在自我嫌弃:我讨厌自己现在的样子,我必须要达成某种目标、过上我期待的生活,我才能接纳自己。
  • ……


那么,无条件的爱真的是一种传说吗?


很多词太过于美好,所以显得有些失真;也有一些词转眼就老了,白发苍苍地蹲在角落:比如“天长地久”,比如“永远”,比如“无条件的爱”。


可是,在很多人看来,无条件的爱是存在的,虽然不是时时能遇见,却也时不时在身边徘徊。


它有时是婚礼上的誓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灾难还是疾病,都对另一半不离不弃。


它有时也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同,不把孩子当成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工具,无论这个孩子天资是聪颖还是愚笨,不管他是否可以实现自己的期待。


它还是充满善意、真诚有爱、一视同仁地对待周围的人,无论他身处多么低的社会地位、多么卑微渺小。


它更是充满慈悲和包容地接纳自己,无论自己平庸还是优秀,无论自己的处境是否尽如人意。


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能被无条件地爱着。


但其实,能够无条件地爱别人,才是一个人更强的能力、更深的勇敢、更高的天赋。它不仅带给别人温暖,更是我们自己的暖袋和铠甲。



关系是有条件的,但爱是无条件的


从现实看,似乎爱都是有条件的,因为生活中的例子真的太多了。


没有无条件维系的友谊:两个本来相熟交好的朋友从青春时代一路走来,一个顺风顺水,一个命运坎坷,慢慢的,他们就不在一个世界里了。


那个看见更广阔世界的人,便逐渐疏远和抛弃了另一个。


也不会有永恒不变、历久弥新的爱情。在亲密关系中,保持不同成长步调的人,时间久了便会渐行渐远,看到新风景、达到新高度的人,再难回到旧世界里。


咨访关系也不例外。


心理咨询师面对求助的来访者,建构出一种积极正向的成长性关系。可是,来访者必须按时付费,才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关系才能够得以实现和延续。


听起来,有一个事实似乎牢不可破: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


的确,关系是有条件的。


和很多规则一样,关系有边界、设置和前提。


我们都在寻找与自己同频和匹配的关系,我们在关系里带着自己的需求、自己也不了解的未成完情结、投射、童年愿望和价值取向。


有边界的关系,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对自己无条件地放纵,也不会对他人无条件地克制和容忍,这需要我们不断成长自己、学会关注和理解他人,对复杂性有足够的包容和了解。


我们深谙世界和人性的规律,在有设置的关系内,有边界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所以,可以这样说,关系是有条件的,但爱可以无条件。


因为每一个深刻地了解爱的含义、真正具有爱的能力的人,是可能做到无条件的爱他人的。


  • 爱是不求回报的。


心无挂碍和索求的人,可以无条件地爱另一个人。


若能如此,即便那些曾经彼此照亮过生命却终远去的人,我们也可以做到不迎不送,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如同藏金于山,藏珠于渊。


  • 爱的本质是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对生命中的人强加了自己的期待,他们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为处事,应该以我们自己期待的样子在我们生命中出现。增加了需求和期望的爱,自由就减少了。


  • 爱是尊重生命本身。


当我们对生命本身有无条件的爱时,才能够如实地爱它自然显现的样子。


抛开社会体系中的价值排序来看,每一个生命本身就五彩斑斓,独特而美丽,无论它是否残缺、带有遗憾,都有独立的存在价值,都配得到全然的尊重和爱。


  • 爱是对人生有充分而深刻的了解、进而生出悲悯和博爱。


如同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面对来访者,有一个如同星辰大海一般广阔的容器,可以承接来访者各种不具适应性的表现和行为。


因为咨询师深深地明白,所有不够好的表现和行为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痛和伤痕。


无条件的爱,从爱自己开始


不求回报地爱自己和他人,给予自己和他人全然的自由,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听起来好难,似乎蕴藏着很高深的功课一样。


其实,要做到这一切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足够爱自己就可以了。


我们与外界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与自己关系的投射。


所以,无条件的爱,需要先从改善对待自己的态度、改善与自己的关系开始。


对自己不满的人,会假爱孩子之名,将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并以自我牺牲的姿态进入拯救者角色。


可是,这并不能真的拯救孩子,只是在实现自己的掌控感。


孩子需要成长,而成长是需要很大的内在力量的。


对孩子不断投射焦虑和不满,会剥夺孩子的内在力量、不断在孩子内心制造这样的声音:我是不好的,我太差劲了。


不爱自己、不肯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外界有强烈的苛责和否定,从而蔓延到与伴侣的关系中。


在这样的关系里,伴侣感受到的也是被越推越远,因为总有这样的声音在他的耳边萦绕:我是错的,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可是,无论是伴侣还是孩子,都很难在自我感受很差的状态下去改变自己,更不会在被否定的耻辱感之下生出“绝地重生”的力量。


真正的成长和改变,需要的是内在的生机与力量,是“相信自己可以”的勇气和自信。


这样的勇气和自信,只有在被包容和看见的温暖中才会渐渐滋生出来。


我们对待自己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呢?


只有如实地看见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悦纳自己、不评判自己,慢慢的,内心才会滋生出改变和成长的力量。


但是,如果自我评判的声音过于坚定、长期形成、并成为固定模式,要自我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样的小事做起:


1、如果太累、操心的事太多,不如先放空自己,给自己放个假。


人生唯一的事情是要把自己过得漂亮而有生机。从这里开始,所有美好都会沿着自己的路径开始走向你。


2、时常觉察自在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过学习、成长体验或心理咨询,对自己的状态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更加包容自己。


3、建造一个坚固的内在堡垒,让外在的声音攻击不到自己。


只有在内心全然接纳自己的人,才能够不受影响地专心做自己。哪怕外界有不同的声音,也不会变成攻击和评判,因为我们会平静反思,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只有当我们改变了与自己的关系、给予自己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才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别人。


萨提亚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如果你爱我,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它的片段这样写道:

如果你爱我,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你的爱只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宣称自我牺牲是伟大的,那是一个古老的谎言

你贬低自己并不能使我高贵,我只能从你那里学到“我不值得”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我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而是毒药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我愿你的爱像阳光,我感受到温暖、自在、丰盛喜悦

我在你的爱里滋养、成长

我从你那里学会无条件的给予,因为你让我知晓我的富足

与那爱头连接,永不枯竭,永远照耀


你看,关于人生关于爱,并不是什么深奥的课题,但里面真的藏着这样的一个奥秘。这个奥秘简单易懂,可是很多人却难以身体力行。


但是,相信每个人通过自身的成长和努力,终能移除那些抵挡爱的障碍。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试着无条件地爱上自己吧。



作者:南小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



婚姻不幸,是给原生家庭最好的“礼物”?

2021-08-14

“童年报复性补偿”——我不需要,但我偏要

2021-08-13

如何修炼成为“高质量人类”?

2021-08-12

金钱羞耻:来源于你对匮乏家族的忠诚

2021-08-12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