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无法停止攻击自己,一定很累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已经足够优秀,各方面都很好了,可还是习惯性地贬低自己。


他们向外界展现出温润如玉的谦虚形象,但在内心世界,对待自己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狂怒的暴君。


他们会因为别人一个若有似无的眼神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或者因为自己多年前说错的话、失过的态而懊恼不已,恨不得拿鞭子狠抽自己才解气。


不管自己做得有多好,他们都能在其它方面找到自己一无是处的证据。


自我攻击是他们头顶的紧箍咒,摘不去,逃不掉。


比如我的朋友卡卡,她是个优秀温柔漂亮的女孩子,但她却常常对自己有着出人意料的糟糕评价。


前段时间,因为一个项目上的合作,有个同事几次在会议上对卡卡咄咄逼人,让她觉得很没面子。


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卡卡白天攒着一股劲,高跟鞋踩得咚咚响,紧绷出一副“我很好”的样子。


但夜深人静,卸下防备之后身体仿佛被掏空。只有吃甜食才能让她觉得惨淡人生尚有可期。很快,她体重飙升了5斤。


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她心情糟糕极了。“我真的好恨我自己,我是个懦弱又管不住自己的死胖子!!”


很明显,卡卡用尽全力压抑了自己对别人的不满情绪,但就像弹簧迟早会因为承受不住持续的压力而反弹,她用吃甜食补偿坏情绪,实际上却是潜意识里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惩罚自己。


“既然你对那个同事这么不满意,那你要不要跟她面对面沟通,请她换一种你能接受的方式呢?”我试着提示卡卡还有别的选项。


“不行不行不行。万一我指出她的问题,她恼羞成怒吵起来怎么办。一开场我就会败下阵来的。我宁愿这么憋在心里。”卡卡连连拒绝。



潜意识里的恐惧:释放攻击性会招致被毁灭的报复


托我的福,卡卡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噩梦。 


我对一个不太认识的女孩甩了脸色,后来觉得不是很妥当,于是拿着礼物去跟她道歉。


结果,刚找到她,就被她爷爷,一个带警卫员的老司令,一顿暴怒地攻击。


他像吃了火药一样,向我步步逼近,怒斥“你是个什么东西。你有没有上过战场,你知不知道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是什么样。”


简直像要取我性命。我被堵到角落里,无路可逃,像要被吞没一般动弹不得。


显然,在卡卡的噩梦所揭示的潜意识中,攻击性一旦脱离自己的控制,就会带来被毁灭的结果。


梦里的自己弱小无助,而对方却可以召唤出来强大的支持力量。


为了逃避无力承担的被报复后果,她一直以来都压抑着自己不满。虽然憋屈不爽,但比起被毁灭的恐惧,至少是个安全的选项。


看起来安全了,但实际上,被压抑起来的攻击性并没有消失,反而积蓄起来更大的力量。


像是笼中困兽,为了找到出口,于是调转方向找到了一个更容易的目标——向内攻击起自己。


 “你这就是过度自恋了哦。”我对卡卡提出了不中听的评价。


“狗屎。我是自卑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是自恋。”卡卡有点气急败坏。


如果说自卑对娇弱女孩子来说还算是个我见犹怜的评价的话,自恋可就是个惹人厌恶的油腻标签了。


弗洛姆曾提出,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健康的自恋,但当自恋严重妨碍了个体对于现实的认知时,就成为了一种恶性的自恋形式(Malignant Narcissism)。


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强烈兴趣的表现——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而非客观事实。


在想象中的全能自恋感中,你担心自己的攻击性会摧毁别人,或者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招致别人的疯狂报复。但实际上,你大概率并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打破弱小自我的想象:从意识层面松动僵化信念


我们可以先在安全的想象中设想一下这件事的概率。


假设自己是个瑟瑟发抖的小狗狗,而对方是个体型巨大的大狗狗。说明一下,这种悬殊是心智发育成熟程度的对比,而非真实体格的对比。


你瑟瑟发抖说,“你上次说我是个缺爱的小宝宝,这让我觉得很受伤。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定义我。”


你觉得心智成熟的对方会恼羞成怒,给你一拳,威胁要把你打死吗?


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或许对方是个有礼貌的心智成熟大狗,出于对你的尊重,它说,“哦,抱歉。我没有想过会给你造成困扰。”


又或者对方是个傲慢的心智成熟大狗,它心里没有掀起一丝波澜,只是淡淡扫了你一眼,敷衍了“哦”。


无论如何,都比你想的被疯狂报复好很多,对不对?


而这一切都还是基于对方比你心理力量强大这一前提之上的设想。还有50%的概率,对方跟你一样,是个瑟瑟发抖的小狗狗。


面对你的宣言,它对自己的行为感觉糟糕透了。“天啊,我冒犯到它了。它一定很厌恶我。我该怎么办啊啊啊。”


你看,一旦对别人表达了不满,就会被疯狂报复的结果大概率只存在于你的想象。


破解自动化反应模式:在潜意识层面疗愈自己


从意识层面承认了释放攻击性的后果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可能仅仅只能松动你的恐惧,但并不足以治愈你的自我攻击行为。


因为,自我攻击已经在你成长过程中成为潜意识里的一种自动化反应模式,只要一按动按钮,就立即自动触发。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有自我攻击的习惯,却无法停止,那应该怎么解救自己呢?


1、首先是对这种自动化的反应模式保持觉察。


自我攻击的习惯可能源于小时候的养育环境,因为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或者由于他们内在的匮乏感,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对你的暴力、打压或忽视,让你认定了自己不够可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尊重。


总是被打压的相处模式在你长大之后被复制到了与外界打交道的情境中,包括学校、职场、社会。


这种交往模式是你唯一习惯和能够运用的,所以你把自己代入到了那个需要用示弱退让乞求才能存续下去的小婴儿,而对方是可以对你颐指气使的权威角色。


所以,当下一次苛刻自责的声音又在脑海浮现,让你认定自己不够好,需要被狠狠吊打和修理的时候,请记得立刻识别出来这种打压自己的声音,然后叫下暂停键,并在这时给自己植入一个新的信念——


“我不再是个需要取悦别人才能生存的小婴儿了”,

“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在最开始的时候,对这种自动化反应模式的觉察可能会不那么容易,甚至会出现你无意识地自我攻击,事后又满心懊悔“我怎么这么没用,又在自我攻击了。”


于是对自己没能察觉自我攻击而展开新一轮的自我攻击。


没关系,请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慢慢来。


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你最终可以识别这个坑,并且能够绕过它,让自己不再掉进坑里。


2、其次是建立起内心的边界感,区分现实和投射。


如果别人用糟糕的方式对待你,或者给你贴上“你很糟糕”、“你真的不行”的标签,并不一定是对你真实客观的评价,而有可能是别人把对自己的评价投射给了你。


这是一个“栽赃”与“接盘”的游戏。


如果你认同了别人的评价,并自我感觉很糟糕,就是接盘了。


语言暴力并不构成审判,当你在内心认同了别人的评价,审判才算落定。随之而来的心塞难过是你认同别人对你糟糕评价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可以跟外界建立起边界感。别人有对你评价的权力,你也有拒绝被别人定义的权力。


3、最后是走出想象的世界,利用现实进行检验。


一个人在从婴儿走向幼儿、儿童、成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被现实挫败的机会,从而经过反馈不断修正对于现实以及自己的判断。


没有走出全能自恋的人,失去了被现实检验修正判断的机会,所以会沉浸在“对方很强大,会摧毁我”,“我一旦释放攻击性,会被疯狂报复”的幻想之中。


关于攻击性释放的后果,还是要带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检验。


你可以先从让你感到安全的关系开始进行试验,比如亲人、闺蜜、朋友,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直到你通过真实的关系,检验发现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不会怎样,甚至会让你觉得心情舒畅。


这样积累起内心的力量感,就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人际关系中了。


祝你能够收获内心的力量,活出真实的自己。



作者:澄观小宇宙,邀你一起探索内在的力量。




点击预约咨询


我扮演名媛,在北京不花钱生活了21天

2021-10-10

无法满足他人需求时,你在害怕什么?

2021-10-10

被穷养的孩子,才是一个无底洞

2021-10-09

情商高手都有这种表现……

2021-10-08

这世上没有你想要的那种爱情

2021-10-07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