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角亭谜雾》:每个家庭的爱恨,都是一部“悬疑剧”

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过去的这个周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被一部悬疑网剧《八角亭谜案》狠狠地赚取了一把眼泪。朋友圈里,我开玩笑说,确定不是被吓哭的。


事实上,它是包裹着悬疑外壳的家庭情感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罗生门,也因为这个虚假的事实而进行自我惩罚。悬疑中的恐惧、罪疚、麻木、绝望等入骨的复杂体验,足以将个体推向不幸的命运,唯有真相一步步呈现,家庭和其中的人,才能够得以救赎。


悬疑追凶离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很远,但现实中,家人之间无法言说的爱恨以及怀疑,却离我们很近。




18年前,一所水乡小城绍武市,静谧又婉转。玄家有四个儿女,大哥玄梁,大姐玄敏,两个妹妹玄珠和玄珍是双胞胎,玄珍最小。这个家庭原本的幸福满足,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被彻底搅毁。


已是高中生的玄珍,没有往常般和姐姐玄珠一起放学回家。当天早上天气预报说傍晚有暴雨,玄珍撒娇嘱咐哥哥骑车接她,理由是怕把新鞋子弄脏了。可惜,玄梁因跟女友在床上风流,错过了接妹妹的时间,匆忙赶到学校时,玄珍已经不在了。


当晚,玄珍离奇失踪,之后警方从绿湖中打捞起她的尸体。时间过去18年,这起案件仍未告破,成为悬案。漫长的岁月中,阴郁低沉的气氛,笼罩着玄家每个人。


18年后,大哥玄梁的女儿念玫即将18岁,长相和死去的小姑玄珍惊人地相似,有神人称念玫是玄珍的附体。同时,多年不出骇人命案的小城,再次躁动。这次的死者,仍然与玄家有关,确切说是跟念玫有关。


玄家大女婿,时任刑警队长,果敢决定将前后相隔18年的两起杀人案进行合并调查。悬疑追凶的明线,就此展开。



人心犹如细腻缠绵的昆曲,总显扑朔迷离。看似和谐的家庭,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经历着怎样的暗流涌动,谜底也待揭晓。情感关系上,每个人都可能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扮演了“凶案”的制造者,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了受害者。这并不耸人听闻,而是于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实在上演。


就像我们感觉受伤了,可伤害我们的人,又曾被谁所伤?这一切,我们有意识吗?能够让伤害在自己这里止息吗?




也许打娘胎起,玄珍就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好基因。漂亮、开朗、嘴巴甜,人见人爱,男孩子都想巴结她。所有人对她呵护备至,没经历过挫折。


环境给了她自恋性人格的幻想和错觉: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好东西都是为我准备的。


她发现有男孩子向玄珠表白时,妒火中烧。挖苦玄珠是痴心妄想,就该一辈子躲在衣柜里别出来。在同学面前,她对姐姐讽刺取笑;玄珠去昆剧团学戏,她也跟去,真正目的是取代姐姐,博得团长的喜欢。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小女孩的骄纵,不必过分计较。但从精神分析角度看,3-6岁人格发展已经足够成熟。一个18岁的孩子,如果周围所有人都要给TA让路,而且父母又没有给到其他兄弟姐妹支持时,比如玄珠,那她后期呈现出来的冷酷无情,就是有迹可循的。


正如很多来访者,TA在咨询室里哭诉的部分,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为家庭关系的琐事,一直无法释怀。大人眼里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可能是天。


玄珍的死,在剧中是身体的死亡。她象征着一个活在高度自恋中的人,结局可能就是“死”。


多子女的家庭中,无论男孩女孩,可能都有一个被周围人宠坏的“玄珍”。他们分不清自己和别人,不知道别人也有作为人的需求,把别人当作是透明的不存在,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是反社会人格的“好苗子”,虽说不一定杀人越货,也很长寿,但“社会性死亡”是必然的。


但另一方面,也正像后来玄珠说的那样:这不是玄珍的错,是她的悲哀。


这也是我不忍去分析的地方:被“献祭”的悲哀。当一个家族的集体潜意识中如果存在“献祭”的需求,就会推出一个孩子来无度宠溺,直到发展为成熟的“祭品”。这个孩子表现为,我就是天,是最好的,一切都要给我让路的自大狂形象,后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家庭中会有如此残忍的动力?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有“把好东西献给神以求保佑”的传统;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太想摆脱低价值感而发展出的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悄悄进行,也不会有哪个孩子愿意成为“祭品”。可以提醒我们的是,在家庭关系中,无论长幼,我们之间营造的是跟“人”的关系,而不是推举出一个“神品”,献给更高的神。




与此相反,被家庭忽视的透明人,长大后也可能是最冷漠、视对方为“透明”的那个人。


玄珠的恨来自被家人当作“透明人”对待。要忍受玄珍的挑衅和攻击,多努力都没有人理她,除了发成绩的时候大家才注意到她。


心理咨询中,有一类来访者的共同点是,永远要拿出自己最好的、对别人有贡献的东西来得到认可,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平白无故”得到爱与尊重,因此会错过很多真正具有疗愈性的关系。


成年后的玄珠,找到一位体贴周到的男友,但她和自己的老板有私情。某天被老板的老婆打伤之后,她回家直接向男友坦白,竟称自己只想玩玩,但老板当真了。她脸上的麻木和淡然,令男友和观众都目瞪口呆。


男友默默放下筷子,细节之处在于,他并不是摔门离去,而是敞着门头也不回走掉。这说明,他也被当作透明人给击穿了。男友的转身,映射着玄珠对家人的绝望。本来一段具有治疗意义的亲密关系,在玄珠的强迫性重复中,断送了。


我的一位朋友,他的童年阴影来自经常感觉被别人嘲笑。在看了这段剧情后,我问如果他是玄珠的男友,会作何感受。他说,玄珠在嘲笑他。我对此表示理解,以玄珠的状态,恐怕所有男性都会感到被蔑视。


想了想,我又问他:“那你觉得,一个淡漠不带感情的人,她顾得上嘲笑你吗?


朋友征了一下,好像悟到了什么。其实被嘲笑的担忧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但如果付出一点耐心,看看对方是怎么了,这有助于让我们自己与嘲笑保持距离。


所以,在玄珠和男友之间,如果玄珠能够体验男友的温暖,可能就不那么绝望。同时,男友有能力透过被蔑视,看到这个女人的伤,即使不原谅,也不必自我否定。


很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这样的改写与成长。




在玄家,所有人看起来都爱着玄珍;唯有玄珠对妹妹是爱恨交织的,而且很多时候,恨是大于爱的。这对一个人内心的修复难度,是更大的。


曾经,玄珠恨玄珍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她去死;即使这样,放学后,还是想跟玄珍一起回家。因为,玄珍是她的妹妹。这就是家人。我们很多人的选择都和玄珠一样。


面对家人,让我们感到痛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选择:不还手,不放手。去爱让自己恨透的人,需要跨越多大的距离才能去拥抱对方。



如果剧中有念白,应该是这样:


“我想爱你,但你对我的所作所为,让我对你充满了恨和距离,我无法爱你。当有一天,我看到你有多可怜可悲,我还是想爱你。在恨消融之前,我为无法爱你而感到内疚;如果爱你,我又为违背自己而内疚。尽管如此,还是竭尽所能,爱你。”


咨询室中,见过很多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在家庭关系中常常疲惫、无奈,却表现出惊人的付出和耐力,成全家人,忘却自己。这让我一方面觉得他们很虚弱,另一方面又有力量。不过,他们的心,的确是“生病”了。


一般我会找机会和他们讨论“力量”的部分——是头脑层面的理性防御,还是内在恐惧的反向表达?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他们逐渐也会用这样的思考去理解其他家人的情感模式。所谓的疗愈,就在这一刻开始发生了。


就像玄珠在15年后重返家庭,带着成年人的理解去感受那些伤痛的过往,从恨中生出慈悲,这是最大程度的自我救赎。


人生中的很多“怎么办”都没有清晰的答案。更加可靠的办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心里的真相,然后放掉它,继续前行。虽然过去不能重来,纵使伤痛还在,但因为了解,让我们选择放过自己。


悬案告破,真相大白。一家人站在玄珍墓前,卸下心中的负担,重新“圆满”。最后,长得极像玄珍的念玫,笑眼望着玄珠说道:“姑姑,我爱你。”


玄珠由衷开心回:“我也爱你。”这句话,是玄珠对故去的妹妹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作者: 徐亚辉,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



点击预约单次咨询


北大父亲被23岁女儿网暴:父母做得越“好”,越容易养废孩子?

2021-10-24

鱿鱼游戏:落魄中年男的逆袭

2021-10-23

《再见爱人》大结局:健康的婚姻模式,是这五个字

2021-10-22

饭桌上的家庭创伤

2021-10-2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