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睡眠问题,到底是在满足谁的需要?

吴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孩子不能独自入睡,就像孩子不愿意吃饭一样,常常也是让父母们感到困扰的地方。

不能独自入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

有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在自己的床上睡觉,非要跑到父母的卧室;有的孩子,只允许妈妈陪伴入睡;也有的孩子,独自入睡后会在夜里每隔几个小时就会醒来一次,然后又会找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但他们都可能有着一个共通点。


什么共通点呢?


我听过一个孩子的答案,他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就可以一起睡,而我就要一个人睡。


我想这也许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睡觉就意味着要跟自己的父母分离,而且不知道父母在做什么。所以上床睡觉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是一种极其孤单的体验,而父母他们却仍然是两个人在一起,他们不孤单,却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所以,孩子天然有一种焦虑。


他们焦虑的是,自己需要和父母分离。而且,自己和父母原来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


入睡,会激发我们的分离焦虑。


这种分离的焦虑,从出生就已经开始拥有和体验了。


温尼科特说,从来就没有婴儿这回事,婴儿都是跟母亲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如果婴儿离开了妈妈,那么婴儿就会感受到生命受到了威胁。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睡眠与死亡似乎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像我们平时会用一些类似睡觉的词语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说长眠。


不仅孩子会担心自己与父母分离,父母也会担心与自己的孩子分离。


这样的焦虑感在很多父母身上会出现,很多新手爸妈有过类似这样的情绪体验。


比如,看到自己熟睡的小婴儿时,有时候会忍不住的去碰一碰孩子,就好像是为了看看孩子是不是还活着,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反应。


许多的睡眠问题, 其实都是分离焦虑的呈现。


有的孩子会想跟父母睡在同一张床上,如果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这不是问题。但有的父母并不愿意孩子待在身边,原因是,父母们会觉得,如果孩子不能培养起独立睡觉的能力的话,那么在孩子越大的时候,就越难让孩子独自入睡,这让父母们觉得很焦虑。


其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已经开始在酝酿着分离了,所以我们会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发展出独处的能力。


独自入睡,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孤单,是发展独处能力的第一步,这是每个人在成长为独立个体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


焦虑,既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长的动力。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为根基。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12岁的男孩,已升学念初中,却无法参加学校的军训活动,晚上必须得妈妈陪着才能入睡。


期间这位妈妈也尝试过很多的方法。比如,在孩子房间的床边再弄个沙发床,晚上她就在沙发床上陪伴孩子入睡,想慢慢过渡到让孩子独自入睡。


但是,孩子睡觉时不能关门,也不允许父母的关闭房门。晚上孩子要起床上厕所时,就大声的喊爸爸妈妈,要父母带着去洗手间,然后还得陪着他回房间,看着他上床入睡后,父母才能再回到自己的卧室去睡觉。


如果我们单看这个孩子所呈现的状态,可能会觉得无法理解,又或是觉得这个孩子太麻烦,也可能会懒得理他,斥责他等等。但是,如果你看到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个男孩在出生后头几个月,主要还是跟在妈妈身边,因为那时候妈妈有产假。妈妈的产假结束后,孩子大概从4个月大到6岁间,主要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轮换着照顾,就是几个月轮一次,一段时间是爷爷奶奶带,一段时间是外公外婆来住。


虽然亲人们对孩子都照顾得挺好,但是孩子的依恋关系不稳定。这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安全感。


他不能自己呆着,不能一个人睡觉,以至于这个孩子,即使现在长大了,但无论他去哪,都得有个人陪着才行。这就给孩子的独立性、社会性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十几岁的青少年,还是不能一个人独立的面对日常生活。


法国心理学家费利奥沙说:“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


有的幼儿园会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就会让父母在孩子入园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件妈妈的衣服、毛毯或是其它能让孩子想起妈妈的物件。


因为孩子在不安或睡觉时,盖上一件有妈妈味道的衣服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能让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有一份和妈妈的链接感。



独处的能力,是源自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也就是说,孩子会信任与父母分开后的未知世界,也会相信当我回到这里来的时候,父母还会在身边。这就是所谓的把父母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稳定的客体存在。


而孩子的睡眠问题,或是没有发展起独处能力的问题,往往原因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来自父母。


一方面,是前面所说的依恋关系根基不稳定。如果过早的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要求孩子在一个感受不到妈妈的呼吸,皮肤和的环境下睡觉,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恐惧和对他人的依赖。


另一方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父母离不开孩子。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提及,女儿提出要自己独立睡觉,原因是白天和同学聊天,得知同学都是自己睡,于是她也决定独立睡觉,不再让妈妈陪。


分房睡的过程很顺利,而作为妈妈,马伊琍说,每次听到孩子呼吸均匀,准备起身掩上房门离开时,自己的内心却有些许失落,就好像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一天居然就来了。


所以,分房睡,其实是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哭闹着不愿意分房睡的时候,父母不但要看孩子的因素,也要觉察自己的潜意识。



比如,有位妈妈,她一方面苦恼孩子不够独立,不能自己入睡;另外一方面,她有时候又会主动的让孩子过来他们房间睡。因为在潜意识中,她知道只要孩子在房间,就可以让她拥有和丈夫不做爱的理由。


假如孩子可以独自入睡了,就会给父母更多的在一起的时间。那么,如果夫妻两并不想在一起呢?


有个国外的家庭治疗案例的视频记录,说是一家三口去找治疗师,治疗孩子不愿意自己睡觉的问题。


治疗师让妈妈在孩子每次醒来离开房间后,要把孩子抱回去,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妈妈也按要求的这么做了。最后,孩子终于可以在自己的房间独自入睡。


有同行在看到视频的这个过程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很好奇这对夫妻有了多出来的时间,他们又会做些什么?


果然,在孩子不能独自入睡的问题解决之后,这对夫妻就分居了。因为孩子不能独自睡觉的“问题”被解决之后,夫妻间早就埋伏好的冲突就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家庭是个系统,孩子的入睡问题有时候可能只是个幌子,成长是孩子的需要,独自入睡是孩子则是成长的需要。


有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孩子的睡眠问题,到底是在满足谁的需要?


作者:吴在天,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点击预约单次咨询


没有爱好,小心玩自己

2021-10-25

你适合跟谁结婚,看这一点就够了

2021-10-25

“我不够好”,是一种瘾

2021-10-25

北大父亲被23岁女儿网暴:父母做得越“好”,越容易养废孩子?

2021-10-24

你最不想面对家里的哪个地方?

2021-10-24

意识上自我嫌弃,潜意识里拒绝改变

2021-10-24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