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年叛逆:迟到二十年的青春期
UM咨询师包俊君说:
“人到中年的叛逆,本质上终究是一场关于迷失的‘自我’的找寻之旅。”
“人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从来不存在什么‘叛逆’。”
今天,我们邀请UM独家咨询师包俊君来聊聊中年叛逆,是迟到的青春期?主题直播
一键预约,没有回放
人们熟识刘敏涛,大多是从《琅琊榜》《伪装者》两部剧开始。但在很多年前,刘敏涛就已是一个部部戏都是女主角的演员。但她却选择在事业高峰退隐影坛,去过相夫教女的生活。
然而,婚姻的不幸,让人到中年的刘敏涛下定决心离婚,复出影坛。于是,才有了这场撼动人心的“中年叛逆”的演讲:
“既然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让我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大好年华,活得卑微而苍白,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险,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今年43岁的我,不相信疲惫和麻木是中年的底色。
我成了一个享受叛逆的中年女人,我尝到了叛逆的甜头,心中愈发觉得开阔和自由。”
演讲触动我们内心的,正是刘敏涛那份不惑之年的“叛逆”,所带来的开阔和自由。
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人生的开阔和自由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很久都处在一种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状态中;迷失在每天朝九晚五的灯红酒绿中,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随波逐流的生活,让我们变得面目模糊,仿佛连人生的支配权都不再属于自己。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说明:你的自我,已经迷失很久了。
人到中年的叛逆,本质上终究是一场关于迷失的“自我”的找寻之旅。
而这场叛逆之旅,并不轻松。
为什么说叛逆是在寻找迷失的自我?
当一个人真正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也就标志着自我的诞生。这取决于一个人能否真正拥有自己的选择权,能否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赋予选择性。
大家可能会问:“我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不都是由自己做出的吗?”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选择、决定,其实根本不是自己的。就像刘敏涛,从小按照父母的预期,努力学习、学舞蹈、考中戏,结婚,做一个贤妻良母,过着符合社会对一个“标准”女性预期的人生轨迹生活。
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来自父母意识、乃至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所做出的选择决定,本质上只是一种“误以为我可以做选择”的状态。
要拥有真正的自我,前提就是:与父母分离。
自我的产生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原始本能的需要在某些没有被父母满足的时刻,催生出了痛苦。正是这份痛苦,让一个人产生出想要分离、去获得满足的愿望,这就是一个人自我产生的萌芽。
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与父母分离,而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和社会环境“标准”影响的时候,我们不存在也不需要选择,有的只是被动接受,并没有自我的产生。
但是,每个人都拥有满足自己愿望的原始本能需求。当人到中年,父母意愿、社会标准,与自己实际的意愿之间矛盾又被强烈地激发起来,就会产生刘敏涛式的自问:“标准的生活一定是对的吗?我一定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吗?”
这时,标志着我们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我们能否把握这个机会,重新获取人生的自主选择权?争取成为我自己?
于是,反抗便产生了。这个反抗,就是所谓的“中年叛逆”。
反抗,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正如刘敏涛所说:“真正为自己而活了,才发现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这是因为,选择本身意味着面对冲突和分离,叛逆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痛苦。当一个人能够面对痛苦而又不逃避,就要面临选择,做出决定。而选择和决定又会不断地形成、巩固自我。
所以说,叛逆,就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另一位“叛逆”的代表,娱乐圈自称“老徐”的徐静蕾。老徐的人生,一直在叛逆:
在老徐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叛逆的话题点。连老徐自己都说:“我的叛逆期维持到了40多岁。”
如果了解老徐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她从小也一直都在父亲严苛的管教下长大。老徐特立独行的做派,也多少源于一直以来对父亲严苛教育的叛逆情绪爆发。
但在老徐特立独行的叛逆的背后,我们却看到她那稳定的“自我”所起到支持作用。
何以见得?
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老徐说:“我是一个不会孤独的人,是一个自己很能呆得住的人,这是我安全感最大的来源。”
要知道:是否能够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情感与冲动,与一个人的独处能力息息相关。而一个人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一个稳定的“自我”。
正因如此,不惑之年的徐静蕾,才真正做到了自由随性,在她的人生辞典里,既有工作的激动疯狂,又有生活的极度放空。
可见,拥有一个真正“自我”,是能够享受叛逆的前提。
如果说,中年叛逆,是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掌控。那么当人生的掌控权重新回到自己手中,找回的自我,又将如何维持?
自我的维持,需要通过对欲望的追逐。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满足我们最内心想要去满足的那种感受性目标。
亦如中年叛逆的刘敏涛,剪短了发,重回舞台,去追逐自己内心真正的梦想。
这份追逐,让我们的自我得以持续存在;但在这份追逐背后,我们还是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规则对我们的限定。
刘敏涛在演讲中提到,重回演艺圈的她,去参加《演员的诞生》,面对的导师是她的师弟师妹,资历比她小,名气比她大,作品比她多。复出之后,只能偶尔接一些姐姐妈妈的角色。
面对这些现实的规则,任凭是谁,内心都会有矛盾和不甘。这时,我们可能又会想要进一步“叛逆”:在规则之外,去寻找更大的满足和自由。
自由,真的会在规则之外吗?事实上,完全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自由,只存在于婴儿般全能自恋的幻想中。
如何既能够适当减少规则带来的约束和痛苦,又能相对充分地保持自我?我想,这大概是我们很多人所想要追求的一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刘敏涛让我们看到了追求这一境界的可能性。面对中年叛逆后的尴尬境地,她没有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努力去屏蔽内心的躲闪和不适,对每个角色耐心打磨,认真适应当下的规则:“我想听亲爱的观众们说,你看,刘敏涛她真的挺棒的。”并且,她实现了这个目标。
我想,叛逆后重获自由的味道,大概就是:既尊重生命的规律,也遵守世界的规则。了解规则对我们的限定,是为了更大的自由建立基点;遵守规则,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自由。
人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从来不存在什么“叛逆。”
所谓“叛逆”,只是在对真实自我的追寻探索旅程中,对曾经走偏走错的路,不断去进行的调整纠正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中年叛逆”带来的调整和改变,是很多人所渴望的。但这份改变带来的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
只有当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自我的勇气和力量,去接纳和承受这份冲击时,才会真正享受到“叛逆”带来的开阔和自由人生。
生命不息,叛逆不止。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视频号
2021-11-24
2021-11-23
2021-11-21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