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分享欲的婚姻,还能抢救吗?

妙黛有言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前一阵有一个非常火的帖子,叫做“图书馆许愿30秒”。

在一个深夜,女孩无意间看到男友的手机亮了,是他研究生学妹发来的消息。顺着这条消息,女孩往上翻了翻男友和这位学妹的聊天记录。

大多都是她给他分享一首歌,他跟她吐槽一下日常。

没有一句过分的话,没有一点点的不规矩。

但是,恰恰是因为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才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男生对这个学妹非常有分享欲,他可以和女友几天不沟通,但是每天都要和学妹聊几句。

去年生日的时候,女孩许愿的那半分钟,睁开眼之后,发现男友在看手机。后来她从他手机上看到,是那位学妹发来的“图书馆停电了,我好害怕”。

“那30秒是在担心她因为图书馆断电害怕,还是希望以后年年都能陪我过生日?”

这句话说完之后,他们两个都意识到感情早已不再完整,无法挽回。

原来他的分享欲,都给了另一个女孩。

分享欲很像心理学上说的“自我表露”的概念,就是人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暴露给他人,真诚分享自己的秘密、想法、感受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们发现很多人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这就是我们不再自我表露。因为朋友圈的人很多很复杂,它不再是一个安全的分享场所。

同样,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不愿意再分享,那也意味着对方不再是那个安全可靠的人。

当你遇到想要自我表露的瞬间,想到的第一个人不是枕边人,那是一种多么彻骨的孤独。


分享欲,是最深情的浪漫

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我当然不关心云是什么形状,也不在意路边的奶茶店开没开门,更不觉得饭煮糊了有什么可拍照的,所有跟你讲过的那些无意义的事情,本质上都是希望你能参与到我的生活里来,和我保持爱意的联结。

我们常说,现在婚姻最大的困境,就是无话可说。

那么不妨反过来问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有话可说,那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大概就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日常,今天的天气不错,菜市场的菜涨价了,公司有个同事非常烦人。

我愿意跟你絮叨,就是我希望你“渗透”我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种剧就是“甜宠剧”,又甜又宠。那些令人羡慕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一个平台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她就分享和老公互动的小日常,评论区都是羡慕的声音:羡慕两个字,臣妾都说倦了!

老公跟老婆分享出差地点的天气好,老婆关心老公吃没吃饭。

老公告诉老婆自己晚上和谁吃饭,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老婆告诉老公我几点去吃饭,几点去开会,吃了一家好吃的店,回头一起去吃。



就是这些细节,这些琐碎,让人觉得这是甜宠,让人觉得这样的关系非常舒适。

我们愿意与另一个人分享这些日常,自然也愿意跟他们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价值观。

你把你的琐事都告诉我,我把我的脆弱展示给你,这就是我们的情感交互机制。

这种你来我往的分享欲,是一种信号的传递。

它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理解,支持。代表着我觉得你是安全的,和你在一起我是满足的。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分享欲?

都说两个人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暧昧期。那个时候,一句“在干嘛”就能让人甜蜜好久。

因为那个时候,两个人情感浓度是最高的,分享欲也是最旺盛的。我们都想展示更好的自己,都想让对方融入我们的生活。

但是在一起时间久了之后,就没有那么多话说了。生活的琐事,似乎也不愿意跟对方分享。

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跟对方“说废话”了呢?

第一,曾经相处时,就没有进入过关系。

很多夫妻之所以进入婚姻,并不是因为感情浓度足够,而是因为“合适”。合适的年纪,差不多的条件。

也就是说,很多夫妻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过关系维度。

我们对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全能自恋的阶段。

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满足我们的期待,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人;我们容易对伴侣产生敌意,觉得他们在攻击我们;我们要么处于高位,想要控制对方,要么处于低位,觉得自己羞耻无助。

所以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是有一个预设的结果的,希望对方无条件接纳,给我们安抚。但是如果这个预设没有发生,就会引起我们的暴怒。

当伴侣跟我们分享,我们也会用对错来衡量,而不是用感受来判断。

而真正进入关系之后,才能感受到彼此心中的爱,然后大胆分享自己,不惧怕对方的拒绝。

第二,希望变成失望的恶性循环。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理论,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最初对我们的情绪是消极的,当他变成积极情绪时,带给我们的感受比一直对我们积极,更加有价值。

同样,如果一个人一直对我们态度积极,当他慢慢用否定的眼光看我们的时候,那种伤害,远远比他一直对我们消极要严重。

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我们习惯了伴侣对我们的积极态度,并且期待他们一直积极,更加积极。

一旦他们有那么一次或者几次变得不那么友善,我们就会觉得伤害加倍。

次数多了,我们就不再期待,甚至开始怨恨对方。

这就是所谓的,同样的时候,陌生人做了我们不会生气,伴侣做了我们会愤怒。

第三,你或他本身就是不敢分享的人。

分享意味着期待被理解,分享也意味着可能被拒绝。

有的人能够在两者之间寻求到平衡,有些时候被接纳,有些时候被拒绝,已经是非常难得。

可是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低自尊的人,或者对拒绝高度敏感的人,他们就很难去找到平衡点。

他们觉得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他们害怕对方看透自己的无助不安,所以干脆不说。

把自我保护置于自我表露之上,宁愿忍受孤独与寒冷,也不愿意去触碰可能危险的温暖。


分享欲,是维持爱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关于经营婚姻的文章留言区,都能看到“自暴自弃式”留言:

算了,我老公才不配我用心去经营;

你想跟人家说话,你倒是想分享,人家不搭理你呀;

凭什么光让女人改变,我都这么痛苦了,我也不能让他幸福!

当婚姻遇到这些问题,当夫妻无话可说时,不是我们自暴自弃的时候,也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

我们应该只做让自己幸福的努力,只做让自己快乐的改变。

许多研究证实,提供支持、陪伴和爱的关系有益于健康,不管是在压力状态下还是在欢乐岁月里。

想要幸福的婚姻,进入高质量的关系是一条捷径。

而进入高质量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分享欲,也是一个妙招。

当然,想要提升彼此的分享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主动去选择婚姻的“困难模式”。

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需要做出无数的牺牲和妥协,当伴侣影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简单模式”还是“困难模式”。

“简单模式”就是任由事情发展,两个人继续停留在全能自恋中,对伴侣失望后,不做任何改变,不再沟通交流,这样就能让我们免受伤害。

可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会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枯萎。

“困难模式”就是寻求沟通,承认脆弱,加深与伴侣的关系。这样做的确不容易,需要我们强大的内心,需要面临可能被拒绝的风险,同时,也会收获更好的情感体验。

或许我们可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跟对方分享我们的琐事。

可能会遇冷,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适应。这个时候,不要沮丧,也不要否定彼此,记住三个字——真实性。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你听我说说话,我觉得很安心”,而不是把委屈化成复杂的内心戏,化成对伴侣的怨恨。

你身边的人没有那么坏,也许你只是没有发现他的好而已。

说白了就是——不要活得这么铜筋铁骨,渴望被爱就说出来,想要陪伴就表达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者 | 妙黛  编辑 | 盒子

《精神分析取向咨询师入门》目前已开放招募

第三轮将在12月23日(下周四)开课

第一讲由付丽娟老师主讲
长按海报二维码报名

有“圣母心”的人,最容易吸引擅长情感勒索的人

2021-12-17

“看着她哭了,我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快感…” 施虐欲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2021-12-16

你的宠物,能出卖你多少「秘密」?

2021-12-15

曾奇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10个解释

2021-12-14

30岁女人正在面对——当头棒喝和梦醒时分

2021-12-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