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午出游收入达258.2亿元!文旅业界全力以赴促行业恢复发展

城市光网 2023-10-28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文化和旅游恢复发展的利好政策,助力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旅游资源家底,提高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为帮助旅游业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冲击,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硬招实招,一方面从金融、财政等政策层面为企业纾困,另一方面通过刺激消费等措施,释放旅游市场潜力。行业企业也积极开展自救和互助,面向市场新需求,拓展商业空间,抢占旅游业复苏蝶变的新风口。


01各地出台政策护航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一系列举措。为迎接中国旅游日,各地推出了近5000条旅游惠民措施,包括部分景区免票或半价优惠、发放文旅消费券等。


福建对综合考评排名前100名的旅行社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的纾困补助;贵州对评选的100名多彩贵州“百佳”优秀导游每人给予3000元补助;西藏推出12项本地游活动优惠奖励(补助)措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以纾困帮扶文旅企业为抓手,为文旅市场主体输血,确保文旅行业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侯汉敏介绍:“我们出台了多项旅游业纾困扶持政策。下一步,将积极与社保经办机构对接,协调旅游企业缓缴失业保险费,落实缓缴期限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等政策。此外,我们还将组织一系列文旅活动引导消费,并委托旅行社或相关旅游企业承接组织协调等工作,拓展旅游企业经营空间,带动旅游业恢复发展。


“我们印发了《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项目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项目等6类专项债券支持方向,全力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文旅行业纾困解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山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清单中有文旅项目232个(不含青岛),目前,共有45个文旅项目发行专项债券,发行金额为36.06亿元。


近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文旅行业“服务企业月”活动。其间组织了政策扶企、宣传帮企、活动带企、强基助企、解困服企五大类16项重点工作和具体活动,为文旅企业集中服务,下一步将结合复工复产启动常态化服务。此外,吉林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服务文旅企业,以视频、电话等方式直接与企业建立联系,随机抽查问题解决情况;通过日报告、周调度、月统计等机制,把企业最难、最急、最盼的问题摸清,并逐一解决。


厦门市文旅局发布《关于促进文旅行业加快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稳岗补贴、金融支持、推介宣传、纾困补助以及助企惠民等五个方面重点发力,着力稳住文旅行业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全市文旅行业加快恢复发展。


上海在5月31日发布《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帮助旅游企业解决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堵点、难点,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恢复发展新12条”涵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实行疫情房租减免、加强惠企金融支持、强化专项资金扶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拓展经营发展空间、实施技能培训补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文旅精品项目、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12项具体举措。


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的通知》,推出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包括1个总文件、20个配套文件。配套文件包括《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明确了对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单位实施“以奖代补”,减轻旅行社经营负担,支持旅游演艺企业发展,支持文创企业发展,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拓展业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八条措施。


成都市文产办正式出台《成都市文创行业“促发展保运转”纾困扶持若干措施》,推出涵盖统筹加大金融政策帮扶力度在内的八大举措,释放共计千万级资金,大力提振企业信心。


山西省文旅厅与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近日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多举措助力文旅产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稳市场、惠民生、促消费”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十项工作举措,将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支持力度、保障力度,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巩固拓展全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贡献工会力量。


02企业积极求变自救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地文旅企业积极应对挑战,用好用足各项纾困政策,在稳岗、扩岗、留住旅游人才;根据当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蓄积品牌力量;寻找新的消费点,拓展等开发新客户。


长沙梅溪湖金茂豪华精选酒店业主总经理苏基华介绍,酒店坚持保就业与促业绩一手抓,获得了较高的员工满意度和较低的员工流失率。“一是注重加强企校合作,增加人才储备渠道。目前,酒店已与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签了人才合作意向书。二是开通线上云招聘渠道,广泛招揽人才。三是深耕本地市场,积极拓展盒饭外卖等业务,增加收入。四是积极参加行业交流学习,促进酒店生产经营。五是实行多技能证书补贴,鼓励员工练好内功。”


“受疫情影响较严重时期,公司运营的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南公河口、梁厝历史文化街区人流量下降较大,各类收入也随之减少。”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宝霞介绍,重压之下,公司坚持不裁员、不减薪,并积极做好员工的疫情防控及就业保障工作,对承租公司商铺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同时,及时调整思路,推出了“名城少年”研学课程、2022年福厝食节、闽剧快闪、沉浸式剧场等文旅产品。



5月28日,河南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恢复开园。银基文旅集团市场中心副总经理张红超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经营面临不小压力。今年以来,河南省推出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银基文旅集团旗下的冰雪世界参加了河南省226家景区免门票活动,政府对参与景区进行补贴。“利好政策增加了企业信心。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也要拒绝‘躺平’,积极创新求变,根据当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蓄积品牌力量。


“政府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支持是阶段性的,旅游企业要更多依靠自身力量,深挖新时期文旅市场需求特点和消费转型趋势。”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表示。


韩元军认为,疫情改变了旅游形式,形成了新的消费业态;疫情还改变了游客出游半径,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受到青睐;旅行社发展亲子文博游、户外拓展等开发新客户……这些都是旅游业自救转型、站上新风口的方向。


旅游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也在积极互助。去哪儿旅行网酒店业务今年推出流量扶持、本地券等多种活动,帮助酒店、民宿等商家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曝光度和订单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酒店各项引流项目帮助参加活动的商家提高综合流量30%,订单量提升20%左右。


03借云旅游添热度


随着5G、VR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云旅游让远方的风景名胜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身处千里之外亦如身临其境,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也成为当下旅游业自救的现实选择和未来旅游业服务升级的有益探索。



云旅游涵盖了通过数字化、虚拟化等智慧化手段实现线上旅游体验的总和。具体而言,其常见形式包括非带货类的旅游直播、旅游短视频、旅游Vlog、VR虚拟旅游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表示。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五一”抖音旅行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共有2.5亿人次在直播间跟着导游打卡景点;飞猪旅行网平台上线的“云游博物馆”系列5月以来直播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


“云旅游实现了与游客的持续联系和互动,为疫后游客回归增加了可见度和关注度。”飞猪旅行网度假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宇鹏表示。


邓宁表示,消费者通过云旅游产生旅游冲动,进而购买目的地、旅行社产品,预订某些极具性价比的预期产品,比如酒店、航空等,还可以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周边产品。借助云旅游,线上的流量正在转化为现实的销量。


陈楠认为,在疫情背景下,旅游业应借助数字化等手段强化自生能力和发展韧性,旅游景区也可通过云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目的地景区文化、资源、产品等的展示,通过直播方式营销目的地产品。除此之外,景区还可积极运用5G、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推动景区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推出线上景区游览项目和居家VR旅行产品等,推进景区全流程智慧游览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hiuzse404)~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推荐阅读 💡

让端午民俗“热”起来!各地文旅民俗融合更不同

光影撼人心!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夜游新风尚

云住酒店时代来了!揭开元宇宙虚拟酒店的面纱

夜景“亮化”提升城市品质| 五大最新城市亮化案例赏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