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录 | 宋志平与陈春花、宫玉振两位教授深度对话,对年轻人的忠告发人深思!

2017-03-11 中国建材集团

3月5日晚,“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第33期,在宋志平董事长作了题为“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的精彩演讲后,并与北大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主持人宫玉振教授进行了深度对话。


精彩对话实录


宋志平与陈春花教授、主持人宫玉振教授



主持人:感谢宋总和陈老师。宋总被称为是中国的稻盛和夫,陈春花老师被称为中国的德鲁克。宋总是学者型的优秀企业家,陈春花老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的优秀学者。今天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盛宴,相信大家的收获都特别大。我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宋总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已经到了总结自己新商道的时代,这是今天中国能够给世界提供的最大价值,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入门券。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如果没有商道的支撑,可能只是肤浅的物质层面的“走出去”,所以我们要从商道的精神层面作出总结,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我的问题是,中国新商道哪些内容有独特的内涵,可以提供给世界并能为世界所接受?


   

宋志平:我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思考过一些问题。大家知道,中国企业最初“走出去”时,产品质量不是特别好,有的时候也没有很好地遵守规则,所以在有些市场上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印象。经过了这么多年,中国经济在提升,我们的商道也在提升,今天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这些事情。我们要研究全世界的人,人家怎么能够喜欢中国的企业、喜欢中国的企业家,这是个大问题。


以前中国建材在土耳其做过一个工厂,在动工仪式上我讲了一段话,我说对中国建材来讲,我们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为当地经济作贡献。第二,与当地企业合作,给当地企业创造机会,不是我来了你们都走,甚至我连工人都要自己带着。第三,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中国驻土耳其经济参赞对我说,如果中国的企业都像您这么想、这么做,我们的“走出去”就成功了。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我们今天“走出去”时,既不缺技术也不缺设备,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恰恰就是商道。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法让全世界接受中国人?如果大家能接受我们,我们就能国际化;如果不被接受,我们就会被打回来。所以我常说,要站在道德的高地做企业,我们的境界要高。习总书记讲“亲诚惠容”的商道文化,我们“走出去”也要有这样的文化,亲密合作,诚信待人,对人家有恩惠,让人家有好处,能够以包容的心态推动共赢和多赢。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建立新商道的一些要素。


我觉得新商道,很难用几个字和几句话去概括,但恰恰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说到了点上。我们的新商道不仅要满足国内经济的发展,还要满足我们在全球的发展,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路上,我们要为全球所接受,包括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我们最终也要在它们的市场上站得住脚,也要能够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比如说美国现在很看重就业,中国建材在美国建的工厂其实只安排了400个就业,但美国南卡州的州长为这事来了中国好几次。作为我们来讲,我们要有利他主义,要理解对方的需要是什么,难处是什么,我们要建立起包容的文化,这样才能被别人所接纳。中国的儒家文化实际上是讲包容的,儒家的核心讲的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要理解别人。过去我们是靠低成本、大规模占领全球市场,今后我们要靠包容的文化,靠最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去赢得全世界。


陈春花:中国的新商道到底是什么?如果上升到道的层面上去讲,常常就会从三个维度去讨论。第一个维度是思维,就是你的思维习惯是什么。刚才宋总讲的去土耳其的例子我也经历过,我去的是印尼,也有同样的问题。然后也是当地受欢迎的公司,也是先提供更大的就业,先解决当地员工的困难,我们进来之后相关合作伙伴可以发展得更好,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得到非常多的支持。所以谈到讲新商道,如果从思维的层面上来讲我们不能固守自己的思维习惯,必须放在一个全球思维系统当中。全球思维系统当中的核心就是你要系统地去思考,你不能只是局面的去思考。我记得当时华为在谈他进入国际化的时候,他们开始比较强调“狼性”,华为的早期文化是狼性文化。但在今天基本上不提“狼性”这两个字了,因为他要进国际市场的时候,必须真的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做了文化调整。很大程度上就是思维必须基于全球系统来思考,所以我们从商道的角度首先是思维层面要调。


第二个角度是要从文化习惯上要调整。我很认同宋总刚刚说的,如果中国商道对世界有所贡献,这个地方贡献的机会是最大的。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体系当中最具有天人合一属性,最具有生态逻辑,也是最具有利他的精神内涵。这样的一个文化底蕴,是比较能够有机会为世界贡献价值的,我们具有这个基础。


第三是要强调能不能去贡献商业逻辑,能不能够提供一套语境和标准。中国是有机会的,我们知道在管理的商业逻辑中很大一块是由美国贡献的,后来日本有表现出来,日本的整个表现也是基于工业与效率基础来贡献的,但是中国今天的商业非常的多元化,我们有很多新的商业形态是领先的。这种新的商业形态就让我们有机会总结出新的商业逻辑。

 


主持人:两位都讲得特别好。陈春花教授从思维方式、文化习惯、商业逻辑三个层面指出中国新商道的建构方向。宋总以一种天下的情怀成就天下的事业,这是中国新商道非常重要的文化底蕴。宋总在《我的企业观》中有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企业家应该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把企业和社会融为一体,把有限的生命融入企业的成长,把企业的成长融入社会的发展。我想宋总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个人财富的创造,而是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他的家国情怀。企业家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士大夫”情怀,这是中国企业家独特的一种气质、一种追求、一种灵魂。相比宋总这一代企业家,今天我们很多的创业者都是80后、90后。他们这一代人是在消费主义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人更关注的是自我个性的张扬,自我的表达,很多人把财富英雄当作崇拜的对象。怎么看这代企业家?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你想跟他们讲什么?



宋志平:年轻的一代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总的来看是积极正面的。发展的规律总是,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好,我觉得无论80后还是90后,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进步,我并不太替他们担忧。我觉得他们未来的道路和我们过去一样,会遇到很多坎坷、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他们也会在坎坷和问题中不断成长和成熟。可能我们教他们再多,莫过于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我的女儿是80后,我有时候常想,要不要替她担心什么,其实担心也没用,还是要靠她自己奋斗。当年我大学毕业刚来北京时,背个军挎包,举目无亲,经过了这些年也做出些成绩,为国家做了些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80后、90后也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是方式上会有不同。


如果说一定要说点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文化的传承。我们这个民族有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先贤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思想精髓。虽然今天有互联网,我们一天创造的信息可能比古代一年的都多,我们的的确确有一些可以值得为这个时代所骄傲的东西,但是我们应该记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学习一下我们传统灿烂的文化,在这些方面绝不要断层。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后来有的人可能读了些国学,学习了,但应该说整个这一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完整。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希望大家花一点精力,多学习一些优秀的中国文化,它们并不是糟粕,和其他民族比,这些文化恰恰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以中美为例,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美国只有三百多年历史,先进的东西我们可以一块学,但是文化、历史无法创造。所以我们应该提醒年轻的80后、90后,不管你是创业者也好科学家也好,都应把我们灿烂的文化延续下去。不丹总理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幸福是什么》,书中提到了幸福指数GNH,幸福指数的四大支柱,其一就是文化的传承。就是说,无论你再现代化,再多财富,没有文化的传承也不会幸福。


上世纪80年代我去新加坡出差的时候,有个新加坡人说,最近他刚到大陆旅游,说大陆不能看、脏死了,洗手间也不能去,等他走了以后,旁边两个朋友安慰我说,新加坡有什么呀?不就是今天富了一点吗,新加坡有历史吗?新加坡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吗。我在回国的飞机上一直在想,我们国家有一些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我们博大的历史和文化是造不出来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好。所以我认为,我们走向前方没有问题,我们年轻的一代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但是希望大家背负起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对年轻一代的忠告,也是给年轻一代的拜托。


陈春花: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点,我也跟宋总的观点一样,没办法给太多的意见。你会发现代沟是在的,因为每代的生活经历,拥有的知识,所面对的困难不太一样,所以要有学习的心态才行。我遇到一个60多岁的企业家,他打扮成25岁的样子,他说公司的产品是面对20岁左右的人,就必须跟他们一样。后来我就提醒他,说你没有25岁的经历,建议你请个25岁左右的总经理,你的企业会走得更好。你退回来跟我穿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估计你的企业就翻番了。他接受这个建议,真的退回去,换了个28岁的总经理,半年后企业就翻番了。像宋总说的,创造未来和拥有未来的一定是年轻人。


宫老师说一定要说意见,我发现先发言有好处,我也认为现在最缺的是对历史的认同感。但宋总说完了,我就不说了。如果跟80后要说什么,我个人要说的话就是“不要太急”。所有的成功、进步和变化其实都是跟时间成正比的。当然今天的技术和各种机会使我们财富增长非常快,互联网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缺点是让财富聚集速度太快,整个社会变得很浮躁。为什么说不要太急?是因为即使你财富积累了很多,但评价幸福是多个维度的。如果你急于用财富做评价的时候,你的维度太少,而且太急了,就没有办法去创造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只要有人跑来跟我说他要跳槽,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能不能先不跳槽;说他要创业,我就问他能不能先不创业。这其实是在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多个维度来看的,不会是单一维度的。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一定要耐得住。如果你能够努力,愿意沉下来,创造的价值一定会比今天还要大。这就是我想说的话。



主持人:感谢宋总和陈老师的语重心长,我相信大家都听进去了。陈春花老师其实跟大家讲了刚才宋总总结的企业家精神的第二条,专注。我们这个时代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的企业家只看到了问题,例如在实体济遇到困难时,他们放弃了国内的机会,出走移民,也有的企业家会看到好的方面,依然创新坚守。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怎么理解今天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机会?



陈春花:这里面有三个可能需要跟大家探讨的话题。第一个维度,企业家或者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是寻求机会。假设说整个经济环境不确定,或者说不可预测,或者不够好,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接受,你不能再去想它什么时候能变好,或者希望有什么政策帮忙,你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属于你的机会在哪儿。我非常同意德鲁克关于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并不引起变化,他是把变化变成机会的人。所以你一定要不断去寻找机会。行情好的时候你可以说今年的行情非常好,行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能把问题都归结为行情,因为变化中蕴含着增长机会,这是你一定要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


第二个维度,机会来源于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让我们在这一轮的不确定性,或者在经济不可预测的因素当中冒出来。我们可能想不到美国总统某种意义上是反全球化的,但如果你是企业家或者企业的经营者,你应该去思考创新点在哪里,我怎么能够进入到国际市场。按宋总的方法,就是直接让企业本地化,如果其他人被拦在国门外,可能这个机会就属于本地化的企业,而且这个机会比以前还要大。也就是说,在不确定和各种变化当中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知道能做什么,你的创新在哪里,创新可以给你新的增长。


第三个维度,我反而认为现在比以前的机会要多。为什么这么认为,也有三个事情来支撑我的观点。一是,淘汰旧的东西速度非常快,所有的淘汰都是新格局的出现,这是以前没有的,以前一个行业重组基本上十年二十年,现在两三年就洗一次牌。如之前认为摩托摩拉手机很好,很快不提了,诺基亚的手机很好,现在不提了。我讲的意思就是,调整的速度很快,淘汰落后的速度更快,我个人认为这个机会是比之前多了。二是,人的能力、人的知识基础以及人拥有知识和创造力的条件比以前大很多,我们的机会很大是来源于人的创造,这是更厉害的。三是,所有的边界都打开了,包括行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市场的边界等等。当所有的边界都打开的时候,可能是全球经济有问题,可能是我们会碰到不确定的状态,但是一旦边界打开,机会都会露出来。总的看,今天比以往更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属于你还是属于别人,要靠你自己去努力。

我属于相对乐观的人,以前人家向巴菲特请教,说来美国买哪支股票好,他说最好的股票都在中国,他说未来的机会一定在中国。我也相信这一点,我们最好的人才在这里,未来最大的机会还是在这里。


宋志平:我与陈老师的想法很一致。前不久,一位美国企业家跟我说,中国现在有不少问题,第一是债务问题,杠杆率太高,第二是汇率问题,风险很大。我说,问题哪个国家都有,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这些年来,美国隔几年就会来场中国崩溃论,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说法把问题夸大了,我们不仅没崩溃,反而每次都前进了一大步,我们没被哪个问题绊倒,而是继续往前走了一程。我认为中国有三个方面支撑发展,一是中国有强大的政府,能够快速统一认识。美国、英国、法国等国虽然号称民主国家,意见却很难迅速统一,但是遇到问题了最重要的是迅速形成统一认识才能渡过难关。二是我们有13多亿人的庞大市场,发展潜力大、韧性强,而且我们是梯级发展,像北京盖这么多房子还缺,农村还有300亿平方米的农房需要改造,所以政府讲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很大,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好多工具没拿出来,我们确实有一个别人无可比拟的市场。三是我们正在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包括双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等,就是用变化去适应环境、用改变创造可能,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们有信心解决问题。


刚才主持人讲到,因为遇到了困难,有的人放弃了国内的机会,出走移民,其实没有必要,对待困难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困难的方法或者说角度。第一,我们要以平常心去面对困难。任何困难都是客观的,每个时期都会有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回想一下三五年可能就会来一轮,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平常心,困难是客观的,你困难,我困难,大家都困难,不是说就你自己困难,就中国困难,这些困难大家都有。所以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能客观面对,用不着被吓坏了。第二,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困难快过去的时候。古人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些古老的智慧就是辩证法。人有两个手,不是一个手,有两只眼睛,不是一只眼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能用两只手做不同的事情,用两只眼睛看到不同的方面,就像魔方有六面,我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去看问题,而不是说最困难的时候你出国了,逃避了,这样也解决不了问题。第三,所有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努力解决。虽然前进很艰难,可一旦后退就永远失去了机会。而且如果大家共同把问题解决了,就正好抓住这个机遇获得了发展。大家可以看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多条,怎么解决困难,里面蕴藏着大智慧。我们做事也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有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考。我觉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难题一个一个都会被解决的,大家要有自信心。



主持人:这种乐观、自信、进取,其实背后是一种韧性,我想也这是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陈春花老师还有一句话叫“未来已来”,这是一种心态,当你看到过去死亡的时候,有人看到未来已经来了。今天两位老师的分享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确实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看清未来的机会。最后引用宋总书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一个成功的国家,一定是一个企业家辈出的国家、尊崇企业家的国家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国家”。当我们把企业家精神用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活力,我们的企业经营就会提升到更高境界,我们的人生观就会达到新的层次。


演讲实录请查看集团官微发布“思享 | 宋志平谈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一起到北大国发院课堂上去聆听”!


猜你喜欢


风雨十五载 | 宋志平:坚守实业 虽苦犹荣

思享 | 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企业治理创新”圆桌对话实录

《中国企业家》专访宋志平 | 中国建材:实体经济破局的央企样本

思享 | 国资报告刊发宋志平国家发展论坛创新演讲(附刊发全文和演讲完整视频)

第一财经2017倾情呈现思想访谈 | 宋志平: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完整视频

中国企业发展论坛 | 宋志平:发展实体经济要向“四化”转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