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措施来达成的。 那么,靠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教育效果? 有效的教育措施是什么? 这就涉及教育措施的科学性问题。
“虎妈”“狼爸”如何看待教育措施? 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他们把教育孩子成功的原因又归之于什么? 笔者发现,“虎妈”“狼爸”都认为导致教育成功的有效的教育措施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惩罚(主要包括恐吓、辱骂和打)。
“虎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有“十不准”的要求,具体包括: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 A ”;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达不到或违反了这些要求就进行惩罚。 如“虎妈”经常对自己的孩子吼叫,“如果下次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毛茸茸的小动物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
“狼爸”制订了萧式家规: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自由上网,不允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不能吹空调。 提出了“严父必备”的三条守则:监督、训斥、惩罚。 “狼爸”明确地说,他的孩子之所以能考上北大,全都是打出来的,是硬生生地打出来的。
概括“虎妈”“狼爸”的施教活动体系:教育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知识);教育方法是强制训练;教育手段是惩罚。
“虎妈”“狼爸”认为,他们的教育措施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 “虎妈”认为,她教子成功的秘密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妈妈,代表了不同于西方的教育文化。 “狼爸”说他是用最传统、最原始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打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并且他还要用传统教育的精髓—— — 棍棒教育来救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虎妈”“狼爸”的教育措施观能否代表中国传统教育? 笔者以为不能。 综合孔子、孟子的教育言行和《三字经》、《弟子规》中倡导的教育措施来看,中国传统教育措施有这样几点非常突出:( 1 )强调依靠兴趣学习而不是强制学习。孔子在《论语》开篇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2 )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而不是机械训练和灌输。 孔子倡导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3 )注重教育方法手段的多样性、艺术性而不是靠简单的打骂。 孔子教学,让学生如沐春风。 孟子教学,讲求教学多术,如春风化雨。
《三字经》里也谈到,教育要讲方法,“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由此来看,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英明的家长之所以得名和产生好的教育效果,都不是以棍棒传天下的。
“虎妈”“狼爸”的教育措施是否合理? “虎妈”“狼爸”认为,他们的教育措施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是合理的,甚至是科学的。 “狼爸”声称,他的“打”是有科学性的。 科学地打,对根据什么打、打多少下、打哪里都有要求。 笔者认为,严格要求,不放任、不放纵,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作用的,也是有科学事实根据的。 但是, 把教育成功的原因仅仅归因于惩罚—— — “打”,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我们可以举出无数成功人士不是经过打而成功的例子,比如孔孟成为圣人,就不是父母打出来的。 其次,打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管用的。 “虎妈”的两个孩子,一个服打,另一个就不服打。再者,即令“虎妈”“狼爸”都打了孩子,也不能说打和孩子的学业成功与才能的获得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间也许是因为孩子通情达理、有高度自觉性或教师教导得法等。 “狼爸”自己也承认,他的孩子是打出来的,更是一点点教出来,是一本本书感化出来的。对孩子的教育,他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功课,他完全信任地交给老师。还有,如果“虎妈”“狼爸”不用棍棒式教育,孩子的成就也许会更大。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教育措施的科学制定要考虑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凭个人的喜好。 从教育措施要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来看,现代教育措施要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地全面发展。 而“虎妈”“狼爸” 制定教育措施只是为了达到把孩子培养成某种工具的要求。 譬如“狼爸”有一条家规即“不允许孩子开冰箱”,他的孩子们一直弄不清,他的理由只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服从性,让孩子们清楚服从就是硬道理。“ 虎妈”也把服从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倡导的美德。从科学知识的获得的教学过程来看,科学知识或真理的获得,需要经过激发兴趣、感知、理解、巩固到应用的过程。 因此,合理的教学措施应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而不是灌输和机械训练。
“虎妈”“狼爸”的教育措施主张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枯燥单调的学习,其结果对技能的训练固然有一些效果。 但是,这也会导致对孩子所学内容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动力。 孩子半心半意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也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虎妈”的小女儿在她的高压学习下, 最终放弃学习音乐。 “狼爸”的孩子因为父亲不许上网,所以对电脑没兴趣;因为父亲不允许开空调,所以期望大学里有空调;因为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期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更多童年的快乐。 这都说明,不顾孩子兴趣,强制惩戒的学习,最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虎妈”“狼爸”为什么把教育成功归之于严格、强制、惩罚的教育措施? 他们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1 )囿于个人经验。 “虎妈”“狼爸”从小都有挨打的经历,他们都认为自己很成功,所以不自觉地把挨打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 2 )缺乏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 在“虎妈”“狼爸”的著作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教育孩子的零星事例,看不到对孩子成长的详细观察,理性分析,因果解释。 同样是教育孩子,观察孩子, 皮亚杰发现了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虎妈”“狼爸”却弄出了“棍棒教育学”。 这不能不说明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育科学做指导。 ( 3 )缺乏辩证思维。 “虎妈”“狼爸”把兴趣与努力、自由与服从、激励与惩罚等关系对立起来,并且把这种对立看成是中西教育的对立。 事实上,这些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把这些关系对立起来,只是思维方式的局限。 处理好这些关系,恰恰需要教育智慧和艺术。 这一点,杜威在《民主主义教育》一书中已做了具体的分析。
教育是科学和艺术。 笔者认为,为人父母,应思考教育措施的合理性,找到影响孩子成功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提升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把教育措施简单化为训练和棍棒。
总结全文,笔者认为,“虎妈”“狼爸”的“教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代表。 它反映了公众教育意识的觉醒, 反映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使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笔者期待更多的家庭教育著作问世,为中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真实、 理性思考的素材;期待更多的公众来理性地反思家庭和学校教育问题。本文作者:胡定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大家点击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