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寻儿童写作的“桃花源” ——绘本阅读与习作有机融合初探

许嫄 绘本教学 2021-05-26

第二届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征文选登


追寻儿童写作的“桃花源”

——绘本阅读与习作有机融合初探

文/许嫄

近几年来,绘本成了不少家长、教师的“宠儿”,一些学校更是把绘本引入了低年级课堂教学。集趣味性、语文味于一体的绘本,确实很大程度地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绘本阅读只能停留在低段吗?我觉得绘本的功能并不仅仅如此,它还有着丰富的语言学习因子,蕴藏丰富的写作资源。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愿意写”“写什么”“怎么写”可能是他们在习作起步阶段遇到的难题。而绘本为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挖掘学生喜读愿写的习作资源,提高其言语表达技能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果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能将绘本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循着绘本的“通道”,步入写作的“桃花源”。

一、读画面,想象写

绘本主要以图为主,文字不多,但画面精妙绝伦,给儿童新鲜的视觉享受。图画里蕴藏着的那些“神密故事”,更带给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蚂蚁和西瓜》就是这样一册引入入胜的绘本。丰富的画面内容和精彩的细节,吸引着读者走进去,恨不得化身为其中一员,站在蚂蚁的立场来感受场景、深入体会、乐于表达。

 

如这一页,只有简简单单五个字:“喂,放下来喽!”再细看画面,蚂蚁们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他们挖的挖,推的推,装的装,扛的扛,背的背……有干累了躺着休息的,有几个抱在一起用力的,也有挥舞着手臂似乎在指挥的……这一张张着力细描但又不用语言来述说的画面很自然地为三年级学生的练笔留下了绝好的空白。面对这样的画面,上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要眼、耳并用,除了说说“看见了什么”,还要细细聆听蚂蚁们“说了些什么”,以此开阔孩子们的想象空间,画面也就变成了鲜活的场景,然后再让他们说、写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理感受到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生1:西瓜的左上角有两只蚂蚁正在指挥,它们严肃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太阳快落山了,快点把西瓜搬回家。今晚回去,我会请最好的厨师给你们做最丰盛、最美味的晚餐。”大伙听了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工作,都希望能够早点吃到可口的晚餐 。


生2:瞧,右下角的蚂蚁踩在一块“庞大”的西瓜上,随着那块西瓜滚来滚去,活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蚂蚁一边“走”一边说:“等把这美味的大西瓜运回去了,我们就不愁吃,不愁喝喽!”


生3:有两只蚂蚁站在西瓜最上方,对下面的蚂蚁指指点点:“喂,这块西瓜放这边,那块……快点,快点,不许偷懒……加油,伙伴们!”还有只蚂蚁太调皮了,挖着挖着,竟然坐在吊筐上玩起了荡秋千,“哈哈哈,太好玩了!”之前的疲劳一扫而光……

每一个孩子,看到画面里蚂蚁是不同的,听到话语他们也是不一样的,画面在孩子们笔下也就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了。


这样经过多次练笔,孩子就慢慢学会了这种新型“看图写话”。在过去的“看图写话”中,学生往往是为了进行一次写话训练而孤立地观察几幅小图,缺乏表达的动力,习作兴趣不高。而绘本力求用图画表现故事,又具有前后连贯性,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表达的欲望。很多绘本,都是文字用一幅幅精妙的图画讲述一个鲜活的故事,有的甚至故事里套着故事。如《大卫不可以》、《母鸡萝丝去散步》、《爷爷一定有办法》等,文字都非常简洁,但从画面里却可读出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故事,有助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兴致勃勃,轻松解决了“愿意写”的难题。


二、读文字,模仿写

很多绘本都用简练、有特点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这样的绘本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打开他们思维想象的闸门,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文。

如彭懿先生推荐的《逃家小兔》,这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简单到了只用兔妈妈与兔宝宝之间的几段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

 

教学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看图反复品读,再聚焦这几段充满母爱、“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的对话,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便发现,绘本是用“如果……就……”这一同一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且语言具有前后联系。那么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怎么说怎么追?此时,教师可以点拨孩子回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情境,展开想象,模仿绘本中的语言图式,围绕故事主旨,开展新一轮的兔妈妈和小兔子追逐游戏——

“如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蝴蝶,飞进花丛中,让你找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蝴蝶,”兔妈妈说,“我就变成鲜艳的花儿,花香吸引着你。”

 “如果你变成鲜花,”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蛐蛐,钻到树林里。”

“如果你变成蛐蛐,”兔妈妈说,“我就变成那一片树林,时刻拥抱着你。”

  ……

随着语言的不断螺旋接力,孩子对《逃家小兔》要表现的和自己体悟到的“母爱”有了清醒的认识,情感的大门已经打开,此时,读与写有机融合,再借助绘本文字图式写下自己熟悉的、相似的感受,孩子们不但积淀了富有童趣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愉悦了心灵,丰满了精神,知道了“怎么写”。


三、读内容,猜测写

一本优秀的绘本肯定藏着一个好看的故事,孩子会一口气读完故事里的悬念、留白、存疑,转折都在邀请孩子主动地参与到故事里去。        

如《寻找国王的皇冠》,一顶在博物馆里待够了的皇冠,趁看守酣睡的时候,悄悄飞了出去。“我应该去寻找一个新的位置,寻找一个国王”皇冠寻找国王,是不是名正言顺,却又充满期待呢?

飞出城堡的皇冠怀揣梦想启程了。它先在公园遇到一位老人,降落在他的头上,老人“马上跳了起来”,怒吼着命令那些绿色的树木——“立正,站好”。皇冠观察了一会儿,离开了“这个暴躁的人”。 故事讲述到这里,此时,停下来,让孩子们猜想:皇冠接下来还会遇到谁?他戴上皇冠后会有什么举动?皇冠会为他停留吗?学生处在故事内容的情境中,对皇冠寻找国王的旅程充满了期待,又有绘本文字与图画的双重启发,根据猜想,写下片段时体验的是读写结合的快乐。

皇冠向森林飞去,它落在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猴子头上,小猴突然大声吼道:“从现在开始,我是这片森林的万兽之王!谁敢不听我的命令,通通给我卷铺走人!哈哈哈哈……”皇冠听了,吓得脸色苍白,连忙飞走了。

皇冠飞呀飞,落到一个小学生头上,“从今往后,我要学校,所有的考试全部取消,什么作业都不用写,只准上音乐和体育课!”皇冠笑了笑,飞向空中。

皇冠又悄悄地落到了马戏团小丑的头上,小丑拍着胸脯:“喂,都听着,这个城市归我管,谁不听话,我立刻让他变成小丑!”皇冠叹口气,只好又向远方飞去。

在绘本阅读中猜写,可以从省略号入手,可以在故事转折处停留,也可从画面着眼,《小猪变形记》、《你跑错书了》、《疯狂星期二》无不为孩子的想象提供了很好的路径,每一种猜写都烙着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绘本的内涵打开了学生的“情感闸门”,从心底滋生的那个故事是独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具有成就感,能够自发地进行写作。


四、读形式,创编写

绘本故事之所以吸引人,表达形式功不可没。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图文隐含的写作特色,感受绘本阅读从未有过的探秘之乐,进而迁移到绘本之外的习作表达。

“人物”写作是小学习作最常见的题材,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内容,即使到了高年级,仍有学生在人物形象描写上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如何让人物生动鲜活,事例真挚感人呢?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就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这本《我妈妈》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相当轻松,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导向“原来人物外貌可以这样写”,带着他们仔细看图,抓住“我妈妈”外貌上“小眼大嘴”的特点总结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接着二次阅读,“写人物应该选取什么事例去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根据绘本中的妈妈生活的真实事情结合自身经历去讨论、去总结。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对于“如何写”,学生又可以从绘本中得到启发,这本书在描写妈妈时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语言轻松、诙谐、非常特别。此时再引导学生从绘本的语言上细细关注并思索:“你觉得要写好人物性格语言上可以向作者学些什么?”学生从书中发现奥秘并探寻出表达方式:我妈妈像_____一样,也像____一样。很快,学生就能完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小习作绘本《我妈妈》或《我爸爸》,甚至《我爷爷》《我奶奶》…… 

绘本中像这样的范例很多,读了《我家是动物园》可以写《我家是植物园》、读了《永田爷爷的动物观察日记》可以写《××的动物观察日记》……

读绘本,学写作。在悦读中,学生从想象到仿写,学会了如何表达,再慢慢由猜写过渡到创编,知道了怎样构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语言的主人。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架设学生读与写之间的桥梁,让绘本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使他们在书的世界和习作的天地获得精神的滋养,从而对习作的“桃花源”心驰神往。

本文作者

许 嫄,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点击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