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绘本推荐| 《我依然爱你》:讲述爱的传递!

蒲蒲兰绘本馆 绘本教学 2021-05-26

《我依然爱你》:

讲述爱的传递

中文书名:《我依然爱你》

 

中文系列名:蒲蒲兰绘本馆


书号:978-7-5056-3424-4

 

作者:橙子

   

开本:16开

   

绘者:钟彧

   

纸张:无光铜板纸

  

印张:2.25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装订:精装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阅读建议:4岁以上

   

定价:38.00元

01


编辑推荐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公益支持!

·祖孙情深,让爱流动!

·哪怕已然忘记,爱“依然”在心里

·童书作家粲然、阅读推广人李一慢撰文推荐

 

02

内容简介

小女孩“我”从出生起,就和奶奶亲密无间。奶奶看着她一点点长大,送她上幼儿园,接她回家,一起买菜,围着小孙女这个“小太阳”转。小女孩渐渐长大,慢慢发现奶奶和以前不太一样:总是抱着个从乡下拿来的竹筐,一坐就是半天;小孙女想看看竹筐里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却总是被奶奶发现,还被大声呵斥。“我”难过极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奶奶被警察叔叔领回了家,手上还带了一个黄手环……

 

03

作者简介

橙子:自幼喜欢做梦,在梦里写诗,生于东北,现居北京。从银行业跨界而来,爱与情怀成就非职业绘本作家,著有散文、杂谈、专业论文多篇。代表作品:蒲蒲兰首套原创低幼绘本《卜卜熊的雨衣》《下雨了?》,其中《卜卜熊的雨衣》入选中国童书榜“原创绘本100佳”榜单。最新作品《我依然爱你》关于老人、孩子、关于爱的传递,值得期待! 

   

04

绘者简介

钟彧:自幼爱好涂画,现居杭州,从事儿童插画的工作,偶尔写作。绘本作品有《亲亲小草莓》系列(6本),《大纸箱》《妈妈,我要去旅行》《宁宁是一棵树》《田鼠卖花》《小熊和小狐》等。其中,《小蜗牛的烦恼》和《黑黑的,有一个洞》已在越南、英国、加拿大出版。


05

精彩导读

【作者创作手记】

奶奶的竹筐,满是爱的小秘密

 绘本作家  橙子

 成长的路上,总会有难以忘怀的事和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对我来说,和奶奶在一起相处过的日子一直都在记忆深处,每每回想起来,心里都充溢着温暖。

 

我的童年是在城市里度过的。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生活简单朴实,但快乐却从未缺席。尤其是一放假,我和哥哥就坐上长途车跑到乡下奶奶家,和小伙伴们在田间肆意地奔跑、玩耍。奶奶则挎着她的竹筐一刻不离地跟在身边,一会儿拿出个烤红薯,一会儿拿出个烧鸡蛋,还有那带着花的黄瓜和大大的西红柿。这个竹筐在我眼里就是个 “宝筐”,随时能变出好东西来。虽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些东西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在我的记忆中,那童年的味道一直存储在舌尖上,回味起来无比美好。

    

就这样,我在城市和乡村的往返中长大了。记不清是哪次回奶奶家,我发现了她的变化。爸爸告诉我奶奶病了,忘记了很多事。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放心奶奶单独出门,担心她找不到回家的路,她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奶奶变成了我的宝贝,我来呵护她,照顾她。

 

后来,爸爸把竹筐交给了我,里面都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我又欣喜又难过,原来奶奶心里一直装着小时候的我,装着她记忆中的我,她依然爱我。我暗下决心,无论奶奶能否会好起来,是否记得现在的我,我都会好好地陪着她,永远爱她。

 

我把这份思念、爱护和陪伴写成了故事《我依然爱你》,献给大家。或许,在长辈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个“竹筐”,装满了对孩子、对亲人浓浓的爱。我也想为孩子们播下懂得珍惜、学会感恩的种子,把爱传递下去,照亮心灵,唤起大家对老人的关注。

 

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感谢蒲蒲兰优秀的团队所付出的辛苦,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感谢画家钟彧精准地绘出了我们期待的样子——惊艳、震撼!感谢我的家人,作为我的“第一读者”,他们不厌其烦地被我“折磨”,听我唠唠叨叨讲故事。感谢朋友们,一直默默地关注和鞭策着我。

 

最要感谢的是所有的大、小读者,谢谢你们愿意聆听我写的故事。愿时光温柔以待,大家健康、平安、幸福!

【专家品鉴】

目睹困病衰老,并非童年的不幸

童书作家  粲然

 

一天晚上,昏暗的睡前灯下,我正在给孩子按摩。


此时,七岁的米尼安静地躺着,两厢无言。窗外雨声潺潺,敲打着窗台。


“妈妈,我现在很烦爷爷。我不喜欢他了。”


米尼自出娘胎就没有爷爷。他现在说的爷爷,实则是他外公。我爸爸四年前突逢大病,九死一生,虽最后康复,却双耳失聪、短时记忆严重减退,落下糖尿病。这些年来,我先生多在异地。每次出门,带爷爷上厕所再带他回来的重要任务,都是由米尼担任。除此之外,提醒爷爷吃药,帮爷爷做翻译,在人群中盯好爷爷的责任,也经常落在他身上。


随着他渐渐长大,这孩子开始发现,和这样一位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确是不便的。

“我不喜欢爷爷了呢。”他就这样伸着懒腰,随随便便地说出来。


“嗯。”我说。用精油把手心搓热,捂在他小肚脐上。


他在昏暗的光线下静静地看着我。全身芳香。新的孩子们,都是人世中最甜的梦。

“爷爷呢,”我摩搓着他的肚皮,慢慢说着之前说过很多次的话给他听,“在你三岁多时得了重病。你还记得那时候,对不对?妈妈每天都看着戴着呼吸机,全身肿得像绿巨人一样的我的爸爸,向心里的神祷告,无论以后我爸爸变成什么样,我都爱我的爸爸,我都要我的爸爸回来。”


“这些你都告诉过我了。”米尼掉转头,打了个哈欠。


“嗯。”现在,我一下、一下按摩着他的小胳膊,说,“可是,爷爷回来后,耳朵听不见,记不住事。和他说话很不方便。有时候我就会着急,会很不耐烦。一方面希望爷爷活下来,陪着我们。一方面有对他不耐烦。我做得不对。”我说。


“你们和爷爷说话经常会皱着眉头。”他淡淡地说。又打了一个漫不经心的哈欠。


“是啊,我也是和一个耳聋又健忘的老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才知道真的很不容易。不过,米尼,”我停了停,伸出两根手指放在他眼前,继续说,“觉得和爷爷生活有点麻烦,和一定要和爷爷生活下去——这两种感受我都有。我仍然很爱我的爸爸。”


“哦。”他随随便便地说着。“可我不喜欢爷爷。”


“说说看,为什么呢?”我边继续按摩,边邀请他。


“第一,”米尼想了想说,“他会用很大的嗓门喊我去吃饭。吓了我一大跳,我都差一点哭了。”


“第二,”他又说,“他每天只会催着我上学呀,吃饭呀,洗澡呀。只会做这些。”


“第三,”他学我伸出两只手指,理直气壮地说,“他什么事都一直、一直问。烦死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一直帮他按摩着右手的手心。重复着,帮他把手掌握住,再摊开。我想了想自己听完这些话会不会觉得有点难过。所幸还好,我知道自己得挺住。


“你说的这些我都理解。你的感受没有欺骗你,也没有欺骗妈妈。能听到你说这些,我觉得很荣幸。”我认真地看着他的眸子说。


“嗯。”他点了点头。回答我。


“米尼,”我在灯下侵近他,把手放在他额头上,庄重地说:“现在,我要给你一个魔法。这个魔法很不容易打开。我把它放在你的记忆里。你现在六岁,等你四十岁的时候,再解开这个魔法,呼唤这个魔法,好不好?”


他愣愣地看着我,继而赶紧点头。“什么魔法?”他追问。


“嘘,”我示意他听我的。现在,我把脸贴近他的小脸。深切地看着他。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四十岁的米尼呀,四十岁的米尼。这是六岁时,你妈妈对你的呼唤。我把这个呼唤埋进你心里。多年以后,你要来寻觅。六岁时你说自己不喜欢爷爷,这没有关系。四十岁时,你不用因此内疚,不要因此责备自己,不喜欢爷爷,就不喜欢爷爷。你可以做你的决定,无论你怎样讨厌爷爷,爷爷仍然爱你,他永远爱你,此生不渝。”


我把这段话,一字一句说了两遍。


说完,我们就沉默了。我照旧帮他按摩。他静静地看着天花板,过一会,又把视线落到我身上。


夜灯下,我看着我的孩子。他眸色转深。在最深处一闪,是泪光晶莹。我要挺住。我对自己说。但再开口时,嘴角哆哆嗦嗦。


“孩子和爸爸妈妈差了二三十岁,所以,孩子的爱和爸爸妈妈的爱,差了二三十年。孩子和爷爷奶奶差了五六十岁,所以,孩子和爷爷奶奶的爱,差了五六十年。要是我们家米尼现在坐上时光机,到六十年后,不,哪怕到四十年后,你的孩子,你的孙子说你脏,说你臭,说讨厌你的时候。你虽然会有点孤独,但还是会笑起来。你还是会爱他们,一直爱他们。真想让米尼坐上时间机,到多年以后去体会这种心情呀。到那时,你就会完全理解听不见东西、记不清日子的爷爷,为什么总是笑呵呵大声和你说话了。可是,没有时光机。”我竭力控制着自己因为内疚和痛苦而发抖的身体。仍然小声地,慢慢地说着。


“但是,没关系的。就算我们不理解爷爷也没关系。他把爱的魔法放进我们的记忆里了。他会保护着我们、此生不渝。”


终于说出来了,在每一天的内疚和挫败中,我都这样鼓励自己,朝着时间深处,向爸爸走去。


米尼瘪了瘪嘴,一个猛子扎进我怀里。我感觉到自己的眼泪如安静的涨潮,溢满脸颊。我们母子在黑暗中各安天命地哭了一会。

……

想起那晚上我们母子之间这段日常对话,是因为这部绘本——《我依然爱你》。中国已步入老年化时代,许多隔代养育家庭下如蜜罐一样泡大的孩子,也在承受命运另一层力量:在童年时,他们很可能就会目睹亲人困病衰老之全过程。


千千万万中国小家庭,犹如在生命逆旅中忐忑起伏的小舟。我们需要勘破原有虚假的、胆怯的、鸡汤似的、报喜不报忧的隔膜,学习一起面对无常,一起发现:在生命力衰竭之处,理解和爱依然发挥力量,此生不绝,此世不渝。

 【专家品鉴】

哪怕记不住,也会永藏在心

 李一慢

 (深耕阅读研究院院长、新教育学术委员、绘本慢课堂创办人) 

在我国,隔代教养是很普遍的现象。无数个姥姥和奶奶成为幼童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甚至,老人的爱替代了父母之爱。当下的都市里,年轻人为事业打拼,婚育年龄都在提高。单就时间这个维度来说,祖孙之情变得更为难得和可贵。

 

《我依然爱你》是原创绘本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讲述了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与孙女之间的亲情。上一次让我感动的描写老人生活的绘本是《棉婆婆睡不着》,它生动地讲述了一对老夫妻携手百年的朴素之爱,表达了中国人向来难言的“执子之手白头到老”的“我爱你!”。而这本《我依然爱你》,看起来像是年轻人之间分分合合的表白,实际上,是一位失忆老人对孙女的永恒之爱,更是小孙女对老人做出的永远的承诺。

 

故事中的奶奶渐渐忘了很多事,甚至忘了回家的路……但在忘了这么多重要的事情的同时,她却一直守护着从老家带来的竹篮子——相信听故事的孩子与小孙女一样充满着好奇。当篮子里的“宝贝”终于曝光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奶奶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的孙女,篮子里的那些宝贝是已经糊涂了的奶奶藏在心里最深处的爱。

 

值得称道的是,整个故事简单清晰却透着波折,在伤感绝望中透着温暖的力量。画面对于文字外的情节铺垫也很充分,比如篮子是孙女小时候的毛线筐,还是一起外出时用的菜篮子——短短的篇幅透露出竹筐承载了很多祖孙俩的共同生活和甜美回忆。然后画风转变,篮子成了奶奶不离手的“宝贝”:坐时要抱着、吃饭要护着、就连上厕所也要拎着,外出时一定要特意藏起来,连长大了的孙女撒娇要看一眼也不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警察送奶奶回来的那个晚上,爸爸很婉转地说出了原因。我们大概知道,奶奶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得了这种病的患者往往从健忘开始,然后渐渐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故事重点放在了孙辈对患病老人的陪伴上,即便老人没有了以往的记忆,家人的照顾仍会让这些老人们有安全感。

 

孙女的心情从好奇、误解变成了难以割舍……她对奶奶的担心和爱让我动容——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儿子抱着我嚎啕大哭的情景。他没有哭诉对爷爷故去的悲伤和思念,他担心的是“爸爸,我舍不得你死” 。他担心至亲的人离他而去!书里的孙女大抵也是如此,因为某种程度上,奶奶已经成了陌生人,但是小女孩依旧担心深爱自己的奶奶离开她。

 

这种的担忧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我们应当关注、帮助孩子学会面对这样的离去。书中的父母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跟孩子明说,一直等到警察出现、黄手环出现,才“不得不”告诉孙女。我理解作者考虑的出发点,但我们要相信孩子!记得我父亲生病的时候,我特意停下工作,最后八个月里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其中,多次带着孩子去看望病榻上的爷爷,叮嘱五岁的儿子爷爷病得很重,每一次见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有时候见面爷爷可能会糊涂不认识你。一开始,儿子特别躲闪,后来就接受了病床上躺着的那位爷爷,有一两次特意凑到病床前与爷爷交流……相信这样的记忆会成为儿子亲情记忆中一部分,哪怕当时痛苦万分,但未来的回忆中会有别样的温暖。

 

故事的最后,倍感温暖,也给了大小读者们一个爱的建议:如果家里有忘记了一切的老人,请把他当成一个孩子吧——就像小时候他们为我们做的那样。

 【专家品鉴】

那些不变的,竹篮都装着

胡红梅

 

人事繁多,生命衰老,遗忘是生活的常态。记忆的舰队已经迷航,往事如破旧的行李一件一件,没有任何告别,就安静地离去。最喜欢的地方,有阳光,有谷种,有青虫,还有奶奶伴身旁,嬉笑玩耍,还有不经意的诗一样的语言。日子就像炊烟一样温暖而迟缓,像老棉鞋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奶奶回到了那时的时光,忘记了现在……

 

我也懂得,记忆会变,会消失,会被遗忘。可幸,我们还有印记与感觉,它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却永远不会变。你看,竹篮都把它们装着:有婴儿时的奶瓶,孩童的玩具,初秋的毛衣……都在奶奶的竹篮里。

 

奶奶似乎在拾捡着那零碎的珍贵的旧日时光,她佝偻着腰,细心地把它们全部收集到她的小竹篮里。那小小的竹篮是爱的容器,承载着我们的成长。岁月轻易消逝,带走了奶奶的记忆。可是,有一些东西,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身体里,无法消逝,那就是“爱”。她遗忘了你,却没有忘记爱你,她把所有的爱收藏在竹篮中,护着、抱着,不愿任何人伤害它。即使忘记一切,也终不舍对你的爱。

 

在初秋的日子里,万物都即将柔情地老去。从前的一切都被封锁进房间的某个小角落里了,我们都不知道“钥匙”被丢到了哪里。我们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和疾病的摧残,被迫丢掉一件又一件往事。时间这位魔术师,把勤劳、无所不能的奶奶变成了健忘的人,但没关系,我们知道,我们永远是那心中的大石,分量很重、很重。那小竹篮装着的,就是这份沉甸甸的,对你的无尽的爱……

 

因为,当爱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一种本能,此时的爱将无所不能。


内页欣赏

更多精彩:

1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下)

2薇薇姐姐讲故事|《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同桌冤家》(2)

3【丰子恺进校园活动】系列报道(2):走进西城进步小学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张睿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