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问慧答】第5期:让小学生看绘本是“大材小用”吗?

姚颖 绘本教学 2021-05-26

绘问慧第5期


绘本也可以给小学生看吗?

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绘问


绘本的图画那么多,文字那么少,是不是更适合于学龄前的孩子,小学生也能读绘本吗?


慧答

 


点击音频,可聆听慧答哦!


这个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提问者还关注到了绘本的呈现方式和特点呢。绘本,特别是儿童绘本,的确是图画比较多,文字比较少的书。甚至在绘本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小类,就是一个字也没有、全靠图画来讲故事的书,那就是无字书。但是我们想一想,难道图多字少,或者完全没有字的书,全是图的书,你就看得懂吗?我曾经给我的大学生、研究生做个一个小测验,将美国绘本作家李欧李奥尼的绘本《鱼就是鱼》中的关键页面抽出几幅,不给他们绘本的文字,打乱顺序,让他们根据画面的意义进行理解,从而给图画排序,还要说出排序的理由。结果,没有了文字的依托,图画的意义过于开放,没有太多阅读图画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面对看似简单生动的图画,却不明所以,无所适从。所以,你看,读图画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读图的能力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想一想,我们的原始人,他们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不是用图画来表达意义的吗?很多古老文明的壁画或岩洞里,都可以找到他们先人留下的图画,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意义的表达。到后来有了文字的出现,最初的文字其实也就是象形文字,就是一幅一幅的图画。只是,随着我们人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我们慢慢退化甚至丧失了读图的本能。很多成年人经验感叹自己读不懂图画。


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图画和具象信息异常丰富的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视觉资讯,诸如图画的或视频的,纸质的或电子的。我认为,读绘本,可以很好地保留住孩子们本能的读图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在发展抽象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同时,想象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体现,它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以上特别强调人的早期阶段读图的重要性和价值。那么小学生也需要读绘本吗?我认为是需要的。我在很多场合提到过,绘本本身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的绘本在构思上、创意上、艺术上、内涵上、主题上,都特别具有深意,值得细细玩味。比如,同样是读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读,他们读到的是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可爱又傻傻的父亲的形象,更会被故事和画面表面的幽默元素和信息吸引,体验到阅读绘本的乐趣。到了小学,这样的绘本是不是还可以读?即便学生在学龄前已经读过这本书,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换个角度读。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观察思考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去故事中、画面中去寻找和父亲相关的暗示信息,或者隐喻信息,他们就会看到画面细节部分隐含的更深的文化元素,比如躲在远处的三只小猪、小红帽,爸爸身上像太阳一样的纽扣,爸爸穿着睡衣的各种变形,等等。


再到小学高年级是不是还可以读?依然可以。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校长很多年前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一个小时的绘本阅读课《我爸爸》,更是带着学生进入到文本中一读再读,通过对作者安东尼布朗的成长经历,更进一步理解幽默作品背后的情感因素,当孩子们知道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这本绘本就是作者对父亲的一个纪念的时候,给阅读又抹上了一层深深的生命教育的气息和味道。这是就文学阅读本身来说的。


当然就绘本本身来说,主题丰富、故事曲折、细节生动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很有挑战的美国绘本作家伊芙·邦亭的作品,诸如《小鲁的池塘》《开往远方的列车》《爷爷的墙》《艾莉丝的树》《最重要的事》,不管是从文字量上,还是从对主题意义的挖掘上,都给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诸如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号称是史上最具有阅读难度的作品。

莫里斯·桑达克在这个充满想象和略带诡异恐怖的故事中,想要诉说什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阅读理解依然是阅读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读者总是试图与作者展开沟通和对话,想要理解作者的意义表达。


绘本对于小学生的意义还不仅仅停留在阅读上,我也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绘本阅读对于小学生的价值和作用是全方位的。比如,绘本阅读可以促进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只要了解熟悉绘本的人都知道,绘本为什么那么吸引我们。是因为,绘本中往往表达了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比如我们看重的人性中的真善美,比如理解、宽容、真诚、善良、平等、和平、忠诚、勇气、理想、信念等,只要我们能够想到的美好的主题,在绘本中都可以找到。所以,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孩子在接受精神和人格滋养的过程。长期沐浴在绘本中的儿童,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更自信自爱,更坚强乐观,更能面对逆境,也会更加勇敢。从这个角度来说,绘本的价值是独特的,也是颇具有魅力的。


还有,绘本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上一期的绘问慧答中,我提到过,婴儿期的绘本或玩具书的阅读,就是在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到了幼儿期、甚至童年期,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还会不断发展,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偏向于图画的绘本阅读过程中,会积极调用综合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我们在绘本中,不仅仅可以看到文学的元素,甚至在很多绘本中都包含着科学的元素。比如我曾经和老师们一起读《蚯蚓的日记》,越读越发现,它不仅仅讲的是一只小蚯蚓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要读懂它,还需要我们对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都有所了解。那么,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无疑会丰富他们其他领域的知识,发展相关的能力。


绘本更独特的价值还在于对儿童艺术素养的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的绘本以美的画面、美的形象、美的风格,深深吸引和打动孩子们。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喜欢读李欧李奥尼的绘本,喜欢他的绘本创作风格,就爱上了剪纸、爱上了拼贴,爱上了艺术造型与表达。有的孩子可能受到蔡皋老师绘画风格的影响,就喜欢上了油画。有的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绘本创作风格,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我们看到他们从小所积累起来的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孩子拿起他们手中的画笔,进行创意和表达。我总相信,在我们这最新的一代,读着绘本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其中一定可以涌现出我们自己的一大批优秀的绘本作家、画家呢。


这些领域的指向,哪个不是和小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呢?所以,我认为,绘本可以在小学继续阅读,不但要阅读,还要用起来,做起来,玩起来,更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价值,促进我们孩子的全面发展。

专家简介

姚颖,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少儿阅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往期回顾

1.教学设计之《小石狮》:给学生讲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

2.薇薇姐姐讲故事|曹文轩经典力作:《草房子》(1)

3.不教的课堂——《失落的一角》我如何为课堂做减法?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张睿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