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打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绘本阅读工作坊构建与运行实践研究

陈丽 绘本教学 2021-05-26

第四届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

研讨会征文选登

绘本阅读工作坊构建与运行的

实践研究


教师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持续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范式。教师工作坊作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能够助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增强教师团队的自我造血机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昌平区秉承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所需要的研修理念、运行机制和团队研修实践策略,于2016年成立绘本阅读工作坊,聚焦小学生绘本阅读策略培养这一研修主题,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系统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与推进机制。

一、工作坊团队的构成与角色分工

绘本阅读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思考、交流、讨论中,对所研讨的问题形成新的理性认识,在基于问题、主体研讨、形成策略的循环中搭建教师螺旋上升的阶梯。


工作坊负责人为区语文学科教研员,是研修活动的促成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负责拟定主题,制定研修方案,指导课例研修,对工作坊研修起带领和推进作用。


坊内成员为一线教师,包括来自16所学校的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30余人,这些教师是研修的参与者。教师加入工作坊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是负责人通过调研进行选择,再经由本人同意;二是个人申请加入工作坊,由负责人确定。保证将对儿童绘本阅读充满兴趣,对教学研究有需求,对学习长期保有积极性,对个人成长有期待的教师选择入坊,以保障研修效果。


工作坊研修的指导者由高校学者、专家或特级教师担任,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工作坊团队的研修主题

当前,阅读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五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阅读的量与质,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从“学会阅读”到“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重要时期,教师的阅读教学应具备科学性、精准性、专业性的特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才会更加快速有效。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明白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策略是什么,怎样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阅读策略,教学环节怎样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所以,研究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对其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小学生喜爱。它用文字和图画共同构建了让眼睛享受、心灵愉悦、精神滋养的美好世界。小学生阅读绘本,可以在感悟文字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体味图画中理解文学、提升审美素养,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发展想象能力,在多元主题的理解中提高道德修养。绘本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成熟阅读者和非成熟阅读者在解释文本时,呈现出不同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其认知策略使用的差异,具体到阅读领域,就是阅读策略是否熟练有效使用的差距。阅读策略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纷繁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论述与分类。工作坊基于统编教材的导向,着力研究预测、推论、联结、提问、图像化等阅读策略培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助力阅读素养的提升。

基于此,确定了工作坊的研究主题:小学生绘本阅读策略培养的实践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资源,拓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路径,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明确小学生绘本阅读应该具备哪些阅读策略,探索阅读策略教学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素养;通过研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到研究型转变,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收集整理并提炼研究的过程性资源和终结性成果,丰富绘本阅读课程资源储备,形成典型经验。


三、工作坊的运行方式

工作坊研修是一种参与式培训方式,研修中,教师聚焦主题,针对每一次具体问题交流研讨,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与一般的教师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学习座谈或教研组研讨相比,工作坊是一个有教师参与的,有主题引领的历时性研修模式,其方向性、持续性和系统性都更强。实践中,以“一线贯通”、“二轮跟进”、“三点聚焦”的运行方式推进研修进程。

1.“一线贯通”

注重科研引领,规范研究路径,负责人带领教师进行论证设计,将研究主题“小学生绘本阅读策略培养的实践研究”申报区级科研课题并获审批。

主题的确定明确了研究方向,工作坊教师围绕“阅读策略培养”这一条主线进行持续、规范的实践研究。每次的活动,负责人带领教师结合具体的绘本教学情境,聚焦主题进行思考和梳理,解决每一个具体教学情境之下教师群体的“共性问题”。从《驿马》、《菊花娃娃》导读课,到《生命的故事》、《桃花源的故事》读后交流课,再到《躲猫猫大王》+《淡蓝色围巾》的整合阅读课,教师们梳理了不同阅读课型中阅读策略培养的不同要点。

2.“二轮跟进”

绘本教学课例是研究的载体教师通过对课例的设计、观察、诊断、改进等过程,发现课堂教学的“改进点”,探索改进策略,完成教学行为的改进。这是一个从初备课到复备课再到成品课的磨课过程,需要教师进行两次坊内研讨,负责人进行教学指导跟进,执教教师进行行为修正。


如,在研究《菊花娃娃》导读课时,首先完成初备课到复备课的第一次研讨,在负责人的带领和组织下,完成“同课异构——课堂观察——交流研讨——聚焦问题——行为改进”的流程。


实践中,负责人把握方向,明确要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完成第一次教学指导跟进。第二次坊内研讨重复上述环节,负责人完成第二次指导跟进。所不同的是,研讨更深入,课例会更精致。大家的集思广益,教师对这节课的流程、阅读策略的培养要点,都会更加清晰明确,并能够举一反三。如,通过《菊花娃娃》,教师明确了导读课可以结合封面、题目、环衬、扉页进行预测,也可以在书中的关键情节处设疑,如连夜做娃娃的画面、送最后一个娃娃的画面,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图和文细节,前勾后连,有根据地进行推想,帮助学生更加投入阅读,培养想象力和理解力。


3.“三点聚焦”

围绕工作坊的目标定位,实践中做到“三点聚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实际获得,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力图通过“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通过教师行为改进完成自我成长。


如,怎样引导学生能够具备自我提问策略呢?教师结合《桃花源的故事》等一系列探索,梳理出如下路径:


(1)围绕文本自主提问,这是发散环节,也是提问初阶,通过6何法(人、事、地、时、法、原因)进行提问;(2)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这是聚焦环节,也是提问进阶,引导学生聚焦到分析性问题 (为什么?)和评价问题 (你认为……)的思考中;(3)确定有价值的问题,这是辨析环节,也是通过交流和讨论,理解故事主旨的关键环节。


这样的策略培养,能够帮助理解,促进学习,使学生更加投入阅读。当学生进行提问和尝试寻找答案时,老师就明白他们是如何理解文本,了解他们是如何与文本建立关系的。


这样的研究,聚焦到一节具体绘本课上学生的实际获得,聚焦了核心素养中“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等要素的落地,而教师则明白了如何基于“三个聚焦”进行绘本教学,收获的是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工作坊的研修特点

教师参与工作坊研修有明确的动机,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增强自身对绘本的教学能力,借此获得专业技能。教师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学习内容与形式应与他们已具备的实践经验和面临问题相联系,才能更好地唤起他们的有效参与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行为。工作坊旨在通过参与式研修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做到“三个结合”。

1.工作坊规划与个人计划相结合

负责人确定3年研修整体规划:搭建多层级学习、展示、交流平台,发挥坊内教师资源优势,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在绘本阅读教学领域,培养一支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每个学期针制定出层级目标,如从认识绘本、了解策略,到导读课、交流课的要点,再到多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等。每名教师则需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基于工作坊整体安排与学期计划,确定自己的专业成长目标与个人研修计划,并将研修计划与课堂教学、班级读书活动有效结合。


如,青年教师小D对自己的整体规划是:以工作坊为成长平台,通过市级、区级等多层级的学习、交流,向工作坊内优秀教师学习,提高绘本阅读教学能力,一年内上好绘本课,两年提炼整理出成果,三年形成自己的绘本教学风格。


还结合自己的规划设计了学期绘本阅读计划:以班级为阅读的课程设计单位,建构绘本特色阅读制度、多样阅读策略、智慧阅读内涵、创意阅读表达等班级阅读体系,意图促进家校合一的绘本阅读推进,形成独具特色的绘本阅读课程方案。并通过“三色笔”的动态阅读、“开卷五分钟”的分享制度、“多元评价卡”的评价制度来完成自己的班级读书计划,收获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是工作坊研修的主体,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主体激活成长吁求,明确前进方向,进行自我管理,让研修呈现积极向上的实践样态。


2.理论学习与问题解决相结合

理论学习注重教师所学能够致用。工作坊遵循“发现问题——推荐阅读——形成认识”的路径进行理论学习。


在组建初期,教师尚不清楚绘本的特点与解读要点时,负责人进行阅读推荐和指导,带领教师阅读理论书籍,如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等;为了解决绘本阅读理论缺失的问题,组织阅读佩里·诺德曼《图画书的叙事艺术》等;为解决阅读中生本理念的落实,组织阅读钱伯斯《说来听听》;为提升对于阅读素养和阅读策略的理解,组织阅读祝新华的《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阿德丽安·吉尔的《阅读力》等书籍,每个阶段还通过在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进行补充阅读。这样,教师结合理论,系统理解了图画书特点和阅读策略概念的内涵、外延,明确研究的实质。


理论学习需要三重保障,才能收效显著。首先是时间的保障,教师做好阅读计划,确保在课余时间阅读充分而深入;第二,定期的阅读分享与交流则是教师梳理阅读收获的有力保障;第三,平时的讲课、听课、评课中,有意识地将实践与理论进行联系,这是理论落地生根的保障。

3.个人备课与同课异构相结合

工作坊的教师学习是基于微观实践情境的浸润式学习,对教师个体而言,遵循的是“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范式,教师的学习活动是源于实践并最终作用于实践的,这个过程更多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互动、尝试新想法和对经验的反思来完成。


工作坊采取“1+N”教研,这个“1”指的1名做现场课的执教教师,“N”指的是多名同课异构教师。如,确定L老师执教《獾的礼物》后,L老师先在微信群里进行文本解读,其他教师发言补充,在彼此的碰撞、启迪中完成对这本书的多元解读和多角度感知。接下来每名教师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完成同课异构,因为工作坊共计30余人,难以做到同台展示,于是就发挥网络优势,不能做现场课展示的教师,在群里提交教学设计,L老师和群里一名志愿者进行现场课展示。这样,不同学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就能够结合《獾的礼物》展现不同的教学智慧,评课阶段也由于参与者对文本深刻的理解而精彩纷呈。


因为本工作坊研究主题是绘本阅读策略培养,所以在教学设计、交流研讨阶段,教师要针对阅读策略进行聚焦性研讨,如什么时候适合预测,什么地方适合联结,怎样引导学生提问等,以期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五、影响工作坊研修的力量

教师作为工作坊研修的主体,三重力量影响着他们的实践样态。

1.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渴望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期许和需求,是影响其成长的第一元素。“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为了看到更好的风景,我们一直行走在绘本阅读的路上,收获生命的精彩。”这诗意的语言,是工作坊共同的专业信念。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资源共享、机会共享,遵循着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进行研究和学习,每名教师都此为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被完全激活,个人成长速度非常之快。

 2.工作坊专业的吸引力

工作坊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在负责人带领下,进行真问题研究。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辐射带头,扎根一线上研究课,通过讲座进行引领解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高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学术氛围浓郁,理论性强,专业引领效果突出。这些都是教师参与研修的吸引力,方向明,方法清,这样的专业研究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教师。

3.工作坊管理的推动力

工作坊负责人对教师管理规范,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出勤。每次活动分工明确,设计驱动任务,保证参与深度。通过正能量引领,营造坊内既管理严格又亲和宽松的研讨氛围,对坊内研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工作坊研修的收获与展望

工作坊运行两年来,多节优秀课例在全国、市、区级平台进行展示并获奖,多名教师的研究成果获奖或在核心期刊发表。工作坊的研究对区内绘本阅读起到了辐射和引领作用,儿童阅读兴趣高涨,阅读能力提高,读书活动蓬勃发展。


通过主题引领下的系列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力和执行力,培养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探索了科研为引领,实践为基础,课堂为载体的区域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途径。


工作坊研修,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对教师评估体系的建构方面,尚未形成完整而有效的评估框架;在成果提炼与梳理方面,坊内教师能力差异性也很大,如何在这两个方面有效突破,是今后研修中需要关注并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倪燕《阅读策略教学推动阅读教学“精致化”》《新阅读》 2018年第8期

2.刘伟菁《教师工作坊研修的主题选择与运作方式》《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年第8期

3.秦鑫鑫 武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 2018年 第14期 

作者简介

  陈丽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往期精彩

1.研讨|习作没素材?无话可说?用绘本攻克这个教育中“大难题”!

2.研讨|不拘于一种可能,不限于一种表达!在教学设计中感受图画的魅力

3.研讨|绘本,点亮童年的一盏明灯,通向阅读人生的一条基路!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求点赞、求转发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刘瑶

 审核编辑 |张淼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