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机已成年轻人听力下降“第一杀手”!这些耳部健康小常识请查收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宁波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鄞州区第二医院副院长杨有雄2日做客甬上APP健康版,围绕如何保护耳部健康进行了直播科普。


中耳炎发病人群非常广


杨有雄提到,在他门诊遇到的各种耳部疾病里,有1/3是中耳炎,发病人群非常广,各个年龄层都有。


低龄小朋友的中耳炎往往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而来。由于鼻子和耳朵是相通的,靠咽鼓管连接,其功能主要是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当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同时,咽鼓管黏膜肿胀咽鼓管堵塞,中耳内外形成气压差,当气压差到达一定程度时导致中耳腔积液。


杨有雄说,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又粗又直,而成人的咽鼓管细长、有角度,所以同样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引发中耳炎。



新生儿也有可能得中耳炎,除了新生儿免疫能力没有完全建立外,还与新手妈妈们错误的喂奶姿势有关。有些妈妈会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喝奶,奶水可能会从鼻子流到耳朵里,引发感染。因此杨有雄建议,喂奶时应该把宝宝抱起来,或者在宝宝身下垫个枕头,保持头高脚低、倾斜的角度。


有种中耳疾病要特别小心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比较多,发热、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程超过8周,演变为慢性中耳炎,就会反复流脓。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不过,不是所有的中耳疾病都有明显的症状。有一种非常隐匿的、但有潜在巨大危险的中耳疾病,就是中耳胆脂瘤。这种不会流脓,听力会逐渐下降,但是不明显,所以日常很难察觉。


所谓的胆脂瘤,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脱落上皮的堆积,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甚至侵蚀骨头,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由于耳朵靠近大脑,一旦被胆脂瘤侵蚀骨质后,就会刺激脑膜,出现头痛的症状,继续发展会造成脑膜炎、脑脓肿,甚至危及生命,需及时手术治疗。


耳屎有保护作用,采耳需谨慎


杨有雄也聊到了时下流行的一种休闲减压方式——采耳。


其实,耵聍(耳屎)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细菌等直接从耳道进入。我们日常说话、咀嚼,这类面部关节运动就会将耵聍排出,不需要另外处理。


如果自己感觉耳朵痒痒的,用干净的棉签稍微清理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证工具的卫生,以免造成外耳道细菌或者真菌感染。


他建议大家避免在卫生较差的场所进行采耳,如果出现耵聍栓塞造成听力下降、耳朵闷、不适感,可以到医院由专业人士处理。


使用耳机应遵循60-60原则


直播中有网友留言咨询:不同的耳机是不是对听力有不同的影响?日常使用耳机有什么要注意的?


杨有雄介绍,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中人,有约11亿人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已成为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长期不恰当使用耳机会让感应听觉的毛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发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他建议,使用耳机应遵循60-60原则,即一次使用耳机的时长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要避免使用入耳式或质量不好的耳机;避免长期在噪声中使用耳机,比如在公交车、地铁、健身房等公共场所,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避免戴着耳机入睡,不知不觉中音乐播放了一整晚,我们的耳朵也工作了一整晚,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


想了解更多耳部健康相关知识,

您可以识别下图二维码,

观看直播回放哦↓



End



作 者:陆麒雯
编 辑:曹  歆责 编:孙美星来 源:宁波市健康传播中心



已经打过第三针还用“序贯免疫”吗?“序贯免疫”是“混打”吗?中疾控释疑


让更多人看见这个小群体!我市启动儿童罕见病赋能慈善项目


宁波首例!紧急完成空中救援

   请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获得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