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最难忘的从医瞬间②



门诊室里的苦口婆心、无影灯下的挥汗如雨、抢救室里的拼尽全力......医生,是守护生命、与病魔抗争的白衣战士。每一位医生的从医路上,都免不了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总有一个难忘的瞬间在他们脑海里深深印刻。

今年的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多位医生,听他们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从医瞬间。这些瞬间里,有治愈时的喜悦,有帮助时的感动,也有父母心般的医者大爱,仁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03

我在西藏当“手艺人”

却深深体会到做医生的自豪感


讲述人 董平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医生

从医21年


作为浙江省第九批第一轮援藏人才,董平曾于2019年奔赴4000公里外的雪域高原,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比如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其间曾接诊一名股骨骨折的3岁小女孩。


“三四岁儿童股骨骨折,在悬吊牵引架上‘吊’上1-2个月就能自行恢复。这在我们这儿并不是难事,但当时在比如县人民医院,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幼儿的正规牵引架,甚至没有制造牵引架的材料。”面对女孩父母企盼的目光,董平决定就地取材,和同事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牵引架,“因为在那里,我们一个援藏医生可能就承担着患者和家属所有的期望,没有退路。


一个悬吊牵引架,至少要有一个架子、几个滑轮、一副牵引绳、一副固定袜套和能产生牵引力的一些重物。架子容易找;“袜套”的原材料是小女孩自己的秋裤;胶布缠成的圈绑上普通尼龙绳充当“牵引绳”;空心钢管套细棍组成“滑轮”;最后用6包盐挂在尼龙绳另一头充当产生牵引力的重物,DIY牵引架大功告成!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让董平印象很深——当他们用这些“奇奇怪怪”的材料制作当地老百姓听都没听过的“牵引架”,且尚无雏形时,一听说要用尼龙绳,女孩的父母二话没说,一口气买来好几斤


作为医生,我们为病人做出的努力在哪里都是百分百的,但他们对我们百分百的信任是非常难得的。”董平说,“援藏一年半,我做过的骨科手术不过30多台,难度远不及在宁波的日常。但就是这样的信任,让我深深体会到做医生的自豪感。


04

我转头取个绷带的工夫

患者的血就流了一地


讲述人 付有伟


宁波市第二医院

手外科医生

从医11年


“两年前的一天,我上夜班,早上6点接到急诊医生电话,有一个上臂割伤的患者让我立刻去处理,我一路小跑来到急诊室。”付有伟说,那是一位被120救护车送来的中年男子,一侧上臂被玻璃割伤,伤口深可见骨,吸管粗细的肱动脉被切断,血液喷涌而出。


  “到急诊的时候,我发现患者伤口上端用绳索绑扎着,手臂远端已经因为缺血发紫了。”付有伟估算了捆扎时间,估计已经1个多小时。当时患者已经因为出血过多意识模糊,但如果不马上给手臂松绑,肌肉缺血,就算人救回来这手臂也没用了。又要救人又要救手臂,容不得医生一丝犹豫。


为了保住手臂血供,又减少出血,付有伟决定先短暂性松开绳索,让血液内循环流到指端,迅速为患者换上弹力绷带进行包扎止血,然后马上送手术室急诊手术。于是,他为患者松开绳索,转身去取绷带。没想到就这短短二十几秒的时间,患者手臂出血汹涌,很快染红了半边床单,甚至床下都流了一大滩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出血这种事情是最常见不过的。付有伟曾经被患者的血液染红过白大褂,也曾站在血泊里抢救过患者。但那一次患者出血之多、速度之快,让他一生难忘。


他马上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止血,在同事配合下火速把患者送到手术室,在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的协助下火速开始手术,直到他用止血钳夹住了出血如管涌般的肱动脉两端,手术室里所有医护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最后,这位患者的手臂保住了,但急诊室里血流一地的场景一直深深印刻在付有伟的脑海里。“对于一名外科医生来说,速度就是生命!那一刻一直激励着我,提醒着我,面对危急患者时容不得一丝恍惚。医生只有快一点,更快一点,患者才能多一份治愈希望。


End



作 者:徐露清 孙美星 庞赟 谢瑜硕编 辑:曹  歆
责 编:孙美星来 源:宁波市健康传播中心
 

甬上医学之星⑱丨张萍:从全相合到半相合,从直系到旁系,让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再受限

紧急扩散!乘坐过这些航班、高铁的人员请速速报备!


太难了!最近这类患者明显增加,都是因为它……

   请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获得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