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即权力:被妖魔化的ADHD药物干预
青衫写在前面
2021年7月18日,我们针对一个老牌媒体的文章
发表了本文
今天,我们再次针对一个权威公众号的文章重发本文
预防非医学需要的滥用
从来就不等于妖魔化有需求者的治疗方法
关于ADHD的药物安全性请看
成人ADHDer确诊难、开药难、开药贵
苦众人久矣
现在又有如此不专业的报道来雪上加霜
令人无言
声音可能很小,但是多一个人听见
我们就多一份希望
不了解没关系,至少,请不要伤害
确诊ADHD和ASD人士;
曾有企业招聘、教师管理和影子老师工作经验;
目前康复咨询(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硕士在读,专业本身即是旨在关注提高残障人群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本人尤为关注包括ASD和ADHD在内的神经发展障碍群体及其家庭的平等权益和社会支持。
目前也有在运营自己个人微信公众号:“喵星人鱼鳍”,还在起步阶段,偏重个人生活经历分享、养猫、心理咨询相关和极简相关内容。
感谢支持!
图源自网络,侵删
话语即权力,对于是谁在说话这件事我们要充满警惕。
——福柯
“严守多动症诊断关: “不要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
看到南方XX发出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第一次真心地希望他们是标题党。
看完全文,歪歪斜斜的每行每段都写着“客观冷静”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屏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图源自网络,侵删
之前我也有写过一篇针对涉及歧视ADHD的调查的批评(有链接),没想到才这么短时间内紧接着又出现这篇看似客观,却问题百出、对科普无益的文章。
说实话,其实蛮绝望的。
我大概已经不指望任何人类的悲欢相通了,但又觉得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如果作为ADHD人士都为此噤声,我们的生存空间只怕是会进一步被挤压, 合理的用药需求继续被漠视,ADHD带来的障碍继续被当成人格缺陷。
得不到有效支持的同时还会被认为是一个“loser”,或者是“该被社会达尔文法则淘汰的一批人”。
一
恐惧源于未知。既然大家都这么害怕兴奋剂类药物,那我们不如好好聊聊它吧,免得被那些完全没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媒体人捕风捉影,故弄玄虚。
说起兴奋剂,哦,不对,(媒体人更喜欢用“中枢神经兴奋剂”一词显示自己很有学问,那我们也…)中枢神经兴奋剂,其实它离普通人并不远。
我随便列举几个哈:快乐水,咖啡,奶茶,巧克力, 巧克力蛋糕,茶和茶饮料,能量饮料……
觉出味儿来了没?我们熟悉的、也许每天或者隔天都在摄入的咖啡因,就是神经兴奋剂中的一种。
所谓成瘾风险、戒断风险和致死风险,咖啡因也同样存在。但写出“严守兴奋剂处方”的媒体人不会告诉你这些,他们只会让你觉得魅影重重,任何和你日常生活有关的信息他们是不会让你知道的,读者一旦知道就是祛魅了,他们就不再权威了。
除了咖啡因以外,传统的神经兴奋剂主要就是安非他命(类)、哌醋甲酯、古柯碱、尼古丁等。
其中被那些媒体人说得神乎其神或者可怕至极的阿德拉(Adderall)属于安非他命类药物;国内唯一批准的兴奋剂类药物“专注达”和另一款禁药“利他林”都同属哌醋甲酯,主要区别就是利他林是速释,而专注达是缓释剂。
古柯碱和尼古丁目前不在媒体人的攻击范围内,也相对不常见于药物,我们就不细聊了。
当然,祛魅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该被管制。
为防止有人为了杠而杠,我先说明清楚:中枢神经兴奋剂确实存在风险,但我的重点在于我们要正确认识它的利和弊,正确认识它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不同意涵,而不是被媒体人带节奏,只关注管制而忽略它实际作用。
青衫注: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更何况ADHDer治疗剂量远低于滥用剂量。
二
说到效果,以上几种兴奋剂的作用其实都是相似的,通俗点说不外乎提神醒脑和抗疲劳。对于大脑唤醒程度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兴奋剂的提神效果你可以理解为把之后很长时间的精力在短期内提前透支了而已。
而它的成瘾性体现在它对多巴胺的促进/抑制回收的作用,导致服用后短时间内产生欣快感。(回想一下你喝完快乐水后...)
可是对于中枢神经唤起程度本就低于普通人的ADHD人士来说,兴奋剂的作用却不是“兴奋”,而是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平静得像正常人一样。
那些怎么也管不住的冲动和强烈情绪,那些莫名其妙的走神和粗心错误,就因此可以减少大半。
你问我吃兴奋剂是什么感受,怎么描述呢?
就好像是你连续失眠好多天导致状态不佳后,终于有一天在早上上班前喝了一杯咖啡后的感受:
你不得不惊叹,这会儿终于才像是睡醒了,这会儿我才终于对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有了那么一些控制感。
三
我一直在吃的药就是阿德拉。
对,你没看错,就是那款禁药。而且缓释和速释我都有。
缓释胶囊(剂量相对较大,起效慢但效果持久稳定,满足一天学习工作所需)是每天早上日常服用;
速释片(剂量是缓释胶囊的1/5,起效快但作用退散也快,之后明显感觉更疲惫)是早上忘了服药时的临时替补队员,或者周末不想服药却临时遇到工作学习任务或者出行时的救命稻草。
其实如果不是我主动告诉你,仅仅是和我日常相处和聊天,你根本不会觉得我大多数人有什么不一样。
瘾君子??
别逗了,我比你自律,比你勤奋,比你健康,比你更努力生活。真要比较起来,也许“能躺着就不坐着”的你还更像瘾君子一点吧?
(借机发一张自拍吧)
但只要我透露了自己在吃这个药,即便说了是确诊ADHD、医生处方、合理合法渠道获得的,周围人(中国人)看我的眼神里马多出了一丝警惕。
友善一点的会问“可不可以不吃药”,而不友善的会直接说“这是毒品啊!”
你说多无奈,人在国外也逃不脱他人愚昧的枷锁。
四
所以,到底可不可以不吃药呢?
我的回答是,it depends。
对于一部分注意缺陷或者冲动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的人来说,药物确实不是必需的。
除了药物之外,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瑜伽、正念冥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都有明显的帮助。
加上如果周围环境能有足够的支持,比如有自己安静、不受打扰的学习室或者办公室,有足够的策略和他人支持防止丢三落四(比如我妈,有时候她出一趟门我爸会事无巨细地提醒带好各种必备物品)等等,也会降低药物的重要程度。
说说我的情况吧。我从当年学车的时候开始就发现自己开车很容易走神,所以考完驾照后几乎不开车。
在国内的时候,城市生活有足够的公共交通;
回老家有妈妈陪着,闯红灯也有人在边上提醒;
即使偶尔的独自驾驶,我也可以靠只开熟悉的路段、数着路过的电线杆/建筑物数量来保持自己的清醒,或者开得很慢来保持安全。
图源自网络,侵删
有足够的应对策略和环境支持,我当时的日常生活并不会因为注意力问题受到太多限制。
可如今我是一个人生活在美国,作为一个成年人,独自生活在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
就不说学业、文化和语言差异方面对注意力更高的要求了,身处地广人稀、摊大饼分布的大农村,开车是独自生活在校外的必备生存技能。
因而为了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我必须保证自己每次开车都在兴奋剂的作用时间内。
生命安全、法律规范、学业时间压力,种种种种都在天平的这一端,那一端轻飘飘地放着一个莫须有的“成瘾性”,换成你,你会怎么选?
这时候就不要跟我提什么“运动有用”了,总不能让我每次要出门前都去跑一个小时步吧?
五
要说遵医嘱服药也会有成瘾风险,我是一万个不相信的。
我在服药的时候,除了它带来的注意力改善、能够记事让我看到了曙光,它的副作用也让我耗费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应对。
一开始的视物模糊、口干舌燥已经是小问题了;后续的还有食欲减退(因为有此副作用,据说有无良商家把兴奋剂添加至某些减肥药中,可耻啊可耻),食欲减退导致的体重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的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减退,严重的时候有过因为低血压而独自晕倒在家里。
再后来这些一一改善了之后,还有药物对原本就不规律的睡眠的干扰,目前仍在努力调整中。
这种痛苦频仍的情况下你跟我讨论“上瘾”?
我说不定会反手给你一个巴掌,然后假装错愕一下,笑着说一句“啊不好意思,我今天没吃药,又冲动了”。
也就是媒体人和药贩子会把阿德拉传得神乎其神,借他人之口说什么“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他们难道不怕就是会有原本并不知道这些药物的人,因为他们的描述反而引起兴趣猎奇尝试吗?
这种情况下,那些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娱乐性用药、并且不完全清楚药物副作用的人,尤其如果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成瘾和健康风险,你们媒体人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六
哦,对了,这篇爆款文里面还提到了药价昂贵的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相比我这边保险cover后每个月的缓释阿德拉仅需7.5刀(速释片以“以防万一”的作用存在,不需要每月开药),也就是大概50元人民币;
国内有且仅有专注达也就罢了,
非北上广深的朋友开药格外难也就算了,
每半个月就得跑一趟北上广深取药,耗费的来回路费和时间精力也不提了,
但架不住它40RMB一颗的高价,
仅一颗药的价格就接近一个月用药的价格,真的贼贵。
这背后耗费的成本,怕不是能滥用的都是“地主阶级”吧。
图源自网络,侵删
所以,ADHD群体中更常见到的是非到万不得已舍不得吃药、药过期了舍不得扔继续吃、不吃药的时候为了保持状态不得不大量饮用咖啡....... 实际上,这种不同类型兴奋剂混搭服用反而更难控制用量,成瘾和健康风险更高。
以上种种,即是我们呼吁精神科用药纳入医保范畴的重要原因。
这部分药物不纳入医保,那么ADHD群体内的不平等现象只会继续加剧。会不会又出现什么正向歧视或者鄙视链呢?我不知道了。啊,这魔幻的世界。
可是,话说回来,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并不在这儿。
它说:
“医生开出的处方是择思达和两种中成药。服药四个月后,孩子变安静,“不出格了”,但陈华开始面临经济压力:三种药物加起来每月要花三千多元。”
......
“他给南方周末算了笔账,国内择思达206元一盒7粒,一个月要花八百多元……”
三千多和八百多,所以到底是什么药价贵,一目了然了。
就先说到这里吧,这篇文章槽点太多,
从一开头的“注意力缺陷的边界十分模糊”的暴力论断,
到“苯丙胺是冰毒的主要成分,因此阿德拉更容易导致成瘾和滥用”的神逻辑,
再到“喜欢做的事能专注一小时就不是多动症”的无知言论,
数不完了。
(青衫注:为了方便不是很熟悉ADHD的读者了解,青衫对上述举例槽点进行简单解释:
“注意力缺陷的边界十分模糊” 根据DSM5标准,通过考察发育史和现阶段表现,可以明确诊断,前提是医生真的懂hhhh。量表和测试都不作为诊断确据,实锤还是靠儿童时期到现在的行为表征。脑电等其他测试更是完全不必要;
“苯丙胺是冰毒的主要成分,因此阿德拉更容易导致成瘾和滥用” 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除非大把大把滥用(超治疗剂量n倍),遵医嘱使用是很安全的;
“喜欢做的事能专注一小时就不是多动症” 这真的槽多无口,也是我们经常科普的点。请看ADHD基础科普:【ADHD筛查量表】你是一名分心者吗? 相关引文放在下面,不过文章里还有对其他迷思的科普。)
和大家一样,有ADHD的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也能集中注意力,甚至可以更着迷,但是在做平常或者枯燥的任务时,就无法维持自己的注意力。ADHD不是注意力缺失,而是缺陷,本质是注意力“资源调配”的问题,还有注意力的维持问题。
青衫Aspie,公众号:青衫Aspie【ADHD筛查量表】你是一名分心者吗?
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大家踊跃投稿或者评论,一人一口唾沫也要把它给淹了 让更多的人知道ADHD究竟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图片来自潇妍友人原创捐赠
青衫注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就诊避雷,请看地图文评论区。持续更新。点击菜单栏-资源-地图查看。
编辑 | 鱼鳍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
qingshan.aspie@gmail.co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