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时期”下的戈达尔

耐观影 耐观影 2022-05-10
撰稿&翻译&排版:llll审稿:Xavier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到1964年,照片说明一切。 
这张照片拍摄于《阿尔法城》的片场,戈达尔的侧脸占据前景并和往常一样正移动着,卡里娜静止在玻璃后凝视着他。他们的目光不再交汇甚至不再朝着同一个方向,卡丽娜将艾吕雅的诗集(《痛苦之都》)像保护盾一样展开在面前。两人在这里只有一个共同点——紧张且严肃的神情。 “我们生活在虚无缥缈的蜕变中。”
- 保尔·艾吕雅《痛苦之都》 

8.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剧情简介:银河外星系的阿尔发城是由巨型电脑“阿尔发60”进行统治,在独裁治理下,居民一切的文化、艺术都被消灭,严格控制人类生活;雷米(埃迪·康斯坦丁 Eddie Constantine饰)是一名前往暗杀阿尔发60发明者的特务,却意外结识发明者的女儿娜达莎(安娜·卡里娜饰)并陷入热恋。

 戈达尔最终还是无法以《阿尔法城》这样黑暗的电影来结束他的“卡里娜时代”,她始终应该是美丽且明艳的。 1965年夏天,戈达尔开始了《狂人皮埃罗》的拍摄,也是他一年内拍摄的第四部作品。这部电影是他对过往五年的总结,同时也引用了过去电影中的众多镜头。其中,与《狂人皮埃罗》联系最为紧密的是《精疲力尽》——相同的男主角,相同的年轻恋人的故事。可以说后者是对前者的翻拍,但又与之相反:故事始于地中海沿岸去到巴黎的旅程,结束于巴黎到地中海的回程;始于“我是混蛋”的开场白,终于“我是白痴”的结束语。 ▲《精疲力尽》开场白画面
▲《狂人皮埃罗》结束语画面
这部电影成为了“卡里娜时代”的压轴之作,戈达尔给他的作品扣好了圆环,也为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他深信,尽管离婚了,他对卡里娜的爱也不会消逝。 费迪南:“你永远都不会离开我对吗?”玛丽亚娜:“当然不会。”费迪南:“当然?”玛丽亚娜:“当然。”- 《狂人皮埃罗》 

9. 狂人皮埃罗 Pierrot le fou (1965)

 


剧情简介:费迪南(让·保罗·贝尔蒙多饰)和他富有的妻子感情不太融洽。有一天,朋友弗朗克给他们介绍女学生玛利亚娜(安娜·卡里娜饰)帮他们照顾孩子,恰巧女学生和费迪南是老相识。夜里,夫妇俩和弗朗克同去参加一个招待会。费迪南借弗朗克的车偷偷回家与玛利亚娜相会,顺便在她家中过夜。当弗朗克来找他们时,玛利亚娜突然杀害了他。随后,费迪南便盲目地随玛利亚娜逃亡,去找她的哥哥。一路上吃尽苦头,他还遭匪徒的绑架,最后他逃出匪巢,而后发现玛利亚娜所谓的哥哥是她的情夫,是个军火贩子。一怒之下,他杀死了他们。然而,在他即将自杀的瞬间,他又产生了继续活下去的念头,但却来不及熄灭点燃的炸药引信,费迪南就这么在悬崖边被炸死了。

 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再次模糊,镜头内置于死地,镜头外重生。 
1965年底,《男性女性》开拍,这是一部关于60年代青年的社会学影片。这一时期的戈达尔日渐趋“左”,并受到了“结构主义”的影响,开始试图把社会运动思想注入其电影。1966年,《我略知她一二》完成。 

10. 男性女性 Masculin féminin (1966)

 


剧情简介:记者保罗(让·皮埃尔·莱奥 Jean-PierreLéaud饰)访问刚出道的摇滚女歌手马德莱娜(尚塔尔·戈雅 Chantal Goya饰),趁机对她展开追求。过程之中出现了十多段断断续续互相交错的纪录片段,讨论到政治、性、喜剧、乡愁等诸多话题,等于对戈达尔所谓的“马克思与可口可乐下成长的孩子”作一总体剖析。(豆瓣)

 

11. 我略知她一二 2 ou 3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1967)

 


剧情简介:60时代中期的法国,各种社会哲学思潮都在发生变化,朱丽叶(玛丽那·维拉迪 Marina Vlady饰)表面上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已婚母亲,身份之后却是一个兼职妓女,独自应对沉重的生活压力。朱丽叶先把哭闹尖叫的孩子送到一个专门为应召女郎照看孩子的男人那里,然后开始她一天的生活。购物、做家务、带孩子,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时常被客户的约会所打断。(豆瓣)

 1965年8月,戈达尔在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的《驴子巴特萨》片场见到了比他小17岁的安妮·维亚泽姆斯基(Anne Wiazemsky)。随后戈达尔对其展开追求,但被拒绝。十个月后,维亚泽姆斯基给戈达尔回了一封情书。
维亚泽姆斯基出身在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俄罗斯王子,同时也是法国外交官,在俄国大革命后移居法国;母亲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çois Mauriac)的女儿。维亚兹姆斯基早年跟随父亲在世界各地生活,包括日内瓦、加拉加斯等地,后于1962年回到巴黎。认识两年后,二人于1967年7月21日结婚。 ▲戈达尔和维亚泽姆斯基
在安妮考入巴黎十大后,戈达尔也跟着一起去上课。也是在接收到安妮和她周围老师同学对意识形态的看法后,《中国姑娘》才得以诞生。彼时戈达尔名气正盛,这部影片被大众热切期待,但最终反响不大。影片虽得到了相对积极的评价,但被毛派激进分子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挑衅,并对毛派被表现为玩弄革命的年轻资产阶级感到愤慨。 

12. 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1967)

 


剧情简介:60年代下半叶的某一天,巴黎银行家的女儿维洛尼卡(安妮·维亚泽姆斯基饰)在借来的住宅里和朋友们召开“马列主义共产党”支部会议。房间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各个人物开始轮流以特写镜头出现,面对摄影机现身说法。

 ▲《中国姑娘》中的维亚泽姆斯基
同年拍摄的影片还有《周末》,但反馈不尽人意,连他自己也预料到了这一结果并给予了作品相同的负面评价。随后,他宣布将暂停一段时间的拍摄。1970年,戈达尔与维亚泽姆斯感情生变,二人分居。 

13. 周末 Week End (1967)

 


剧情简介:一对巴黎上流社会的夫妇周末驱车去巴黎,他们即将继承一笔遗产。不料,路途中目睹了可怕的连环大车祸(十分钟长镜头)。这对他们来说只是噩梦的开始,下了公路又看到另一种恐怖情景,接下来还将会遭遇强奸、谋杀、抢劫,还有食人族等等。

 在六十年代末,戈达尔加入了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电影组织,并多次走访不同地方拍摄政治性和实验性极高的电影,但大多都未能作或者被拒绝放映。他也积极关注1968年“五月风暴”,并开始和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学生让·皮埃尔·戈兰(Jean-Pierre Gorin)合作拍摄有毛派讯息的电影。《一切安好》(Tout va bien)便是该时期的代表作。 1971年6月9日,筹备《一切安好》的戈达尔遭遇了严重事故,骨盆骨折,昏迷了一周。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与几个月前在洛桑认识的安·玛丽·米耶维勒(Anne-Marie Miéville)成为了朋友。11月,戈达尔出院后二人同居,米耶维勒还担任了《一切安好》的置景摄影师。 与此同时,70年代的《电影手册》变得激进起来,并试图重构政治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大谈“革命文化战线”,走向了政治和理论的极端,失去了电影杂志本身的“电影”属性,订阅量随之骤降。这一“红色手册”时期,也不再允许封面刊登电影照片,“十佳”电影评选的栏目也被取消,直到1981年才得以恢复。 ▲1973年发行的第242/243期《电影手册》(无封面图)
1979年,戈达尔与维亚泽姆斯基正式离婚,之后戈达尔虽未和米耶维勒结婚,但却与同为电影人的她开始了长期且密切的合作。 ▲戈达尔和米耶维乐
随着“红色时期”的结束,戈达尔又将回归电影。之后他还将带来哪些“十佳”作品?在作品中又注入了哪种情感和思想?我们下期再见。

-

往期回顾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