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界热议:交大教授与科技部之争反映了什么问题

2016-04-23 知识分子

#科学史上的今天#1858年4月23日,物理学家普朗克诞生


科技部


前言:

4月21日,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公开叫板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并宣布即日起从上海交大辞职。很多人之所以关注该事件,是因为科技界大多数人认为科技部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撰文 | 知识分子


  


4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公开宣布即日起从上海交通大学辞职,以便以个人身份向科技部申诉(回复“23”查看“赵立平致科技部的信”原文),表示难以接受在申请“食品重大专项”时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非要以‘形式审查’‘”让其出局,“非要用行政手段代替专家作用”,称“有着严重的‘程序不合理’‘的问题”。


赵立平在公开信中披露,在电话咨询时,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一位戴姓领导明确威胁他,如果申诉,他的名字会进入“失信”系统,要其考虑“后果”。


赵立平


01

赵立平是怎么“出局”的?



赵立平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他领导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团队国际知名,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中,提出“代谢性疾病的肠源性学说”,发现并验证了首例能够引起肥胖症的人体肠道细菌。赵立平本人在2014年被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赵立平指称的“食品重大专项”是今年2月16日,科技部在其官网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据《文汇教育》报道,赵立平牵头组织了申报了该重点专项任务二“食品加工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中的第六个项目“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科技部的《通知》显示,国家重点专项的申报书受理时间为2月25日至3月18日。


根据科技部官网4月11日公布的信息,“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由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对收到的63份项目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项目36项。也就是说,一共有27份申报书未获通过形式审查,而赵立平的申报书就是其中一个。赵立平在朋友圈发布的消息称,他被告知出局的理由为“研究内容没有全覆盖”。


“无论是我电话咨询时,还是你们(编者注:指科技部农业技术中心)在答复意见里,都提出你们是咨询了专家的意见才认为我们的内容没有全覆盖”,赵立平写道。


“既然你们自己都把握不住是不是内容全覆盖了,你让我们申请者如何把握呢?”赵立平认为,该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没有明确提出全覆盖的标准,而且审查者自己需要反复讨论和咨询专家才能得出结果,“这说明,这样的形式审查程序和要求是不合理的,是不公平的”。


科技部公开的信息显示,食品专项的形式审查责任人为科技部农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位姓戴。


科技部官网附件资料显示,形式审查责任人:于双民,戴炳业


《知识分子》希望能够向科技部农业技术开发中心求证此事,4月22日下午两次致电科技部农业技术开发中心,但未能接通科技部官网公布的这个电话,也未能联系到赵立平公开信中提到的科技部工作人员。


《知识分子》联系到了参与到“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的专家之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他表示,《指南》在科技部网站已经公示,“像法律条文一样清清楚楚”,“我不知道还需要什么解读的”。 关于赵立平的申诉,胡小松说他并不清楚,撰写《指南》之后的事情他并没有参与该项目的申请、评审等事宜。


《知识分子》就项目申报细节等问题也未获赵立平本人进一步回复。


02

科技界纷纷来信



科技部掌握大量中国民用的科技经费,影响很大。科技部的前身国家科委曾经做过很多重要工作,而科技部也应该对中国科技做出过贡献,但科技界长期对科技部经费评审有意见。《知识分子》主编、北大教授饶毅还在美国担任教职时,曾于2004年与合作者在《自然 中国增刊》发表文章,批评科技部的经费管理模式。2010年,已经任职清华大学的施一公和北大的饶毅在《科学》发表文章,讨论中国当前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指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虽然文章并没点科技部的名,但是当时的科技部向上级提供书面报告表示愿意改进。


近年,科技部也主持了科技体制改革,其中重要内容就是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今年2月16日,科技部以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批36个重点研发专项指南为契机,正式启动实施新设立的、按照全新规则运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运行多年的863、973计划就此“停运”。


科技部官网发布的通知截图


根据此前科技部负责人介绍,此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政府部门不再具体管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负责,包括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首批7家专业机构分别来自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部等部门,之前均有管理科技项目的经验。


显然,此次赵立平申诉的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即为其中之一。


科技部的体制改革是否做好了?科技部的问题是否减少了?赵立平提出的“形式审查”问题是个别问题,还是反映了普遍问题?部分科技部官员和科学家向《知识分子》转告了自己的观察。


“一年前的透明计算获奖完全符合科技评审程序一事,恰恰说明科技部的无作为和失职”,一位科学家闻此事有感而发,甚至认为改革不力,“现在的科技部比以前还黑”。


有科学家指出:“一个不懂行的科技部长。科技部长到处谈自己的本行电动汽车就不太妥当,更令人忧心的是他对基础研究基本不懂”,““科技评价和科技项目的评审都存在重大缺陷”。


很多参加过科技部项目评审的科学家都知道现场不公开投票结果,以前是这样,所谓“改革”后是否仍旧如此?与此不同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结果会告知评委,避免行政官员事后幕后改变评分。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青年教授认为,科技部最近的改革“美其名曰制度创新,实则提供了比以前更恶劣的人为操纵空间”。


历史上,曾出现某些专家与某些官员操纵项目,为中国科技界长期批评。湖北医学院一位在国外被要求撤销论文的李姓年轻研究人员,回国后居然可以连续几年影响一个上千万元经费的项目。


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科技界一直批评的是立项指南往往有针对性,有时甚至是撰写指南的专家是为本单位可以参加的项目。知道赵立平申请的这个项目的我国南方某著名大学的教授指出:“食品学科内部早巳清楚,起草指南的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南昌大学的大佬早已达成瓜分默契。尽管把(赵立平的专长)肠道微生态作为核心关键,但(赵立平)不是圈子中的,就被潜规则了”。


有人抱怨:“大家都去拍指南起草组头羊的马屁,不熟悉人家电话也不接!北京皇城根下虽然学术水平不高,但整天与科技部官员称兄道弟,就有机会写指南,外地人,哪怕水平高,科技部也看不上!”还有说法:“我们这也是,老是去北京混吃混喝的,才能拿到项目!”有拿到经费的人也承认:“我们组有的项目写的连博士生开题报告都不如”。


这次把赵立平刷掉的不是业内专家,而是形式审查阶段的科技部工作人员。科学院一位研究员很为之抱不平:“这次是科技部不要底裤,以前只是答辩里面黑,现在居然以这种下三滥的(方式)枪毙申请?” 


03

争议依旧难平



科技部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似乎为科技界的共识。


在收集反应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听到另外一方面的声音:“有同行认为以前赵立平被认为是大忽悠,声称根据其发明的营养配方能减肥,变相推销保健品”。“有人提出赵立平的研究与国际主流脱节”。但是这与事实并不相符,近年赵立平参与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肠道菌群议国际会议,并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同行评审论文。还有人传说他要去国外工作,才敢叫板科技部。如果真这样,那说明他有国际竞争力。


赵立平指出的问题,是科技部的问题,还是科技部认为他有问题才用程序将他排除?


一位上海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除非不屈服的和已经屈服并获得利益的人联合起来,是不可能改变的”。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内部、从上到下进行温和的改良。


赵立平叫板之所以有很多人同情,因为中国科技界大多数人认为科技部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至于赵立平事件本身,似乎还需要知情人,包括科技部,愿意信息公开透明,才能让大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知识分子》将持续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附录: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知识分子》在此显示名单不意味着以下人士有问题,而是分享公开信息,如果他们愿意表达意见,《知识分子》乐意提供公平的发言场所。



近期热文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中美苏航天海报大PK:航天日没亮,海报亮了

10位华人新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王立铭专栏|生命的秘密(五):感觉——与客观世界握手

数据告诉你:为何大龄单身不算事儿

引领科学150年的《自然》杂志

“撩妹”技巧各不同,超级基因说了算?

趣闻轶事 | 1995年诺奖女得主:“懒”的好处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投稿、授权事宜请联系:zizaifenxia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