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扇·云游】莒南:东方升起的陨石城

恋上宋代生活美学 宋扇 2022-01-01


 

2009 年 10 月,中国陨石文化交流盛会在山东莒南小城发出耀眼的星光,声名远播。此活动是由中国陨石文化的奠基人和倡导者徐淑涛先生发起的。莒南——石铁陨石的故乡,也因此蜚声中外。此后,每年的 4 月和 10 月的 8 日到 12 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陨石收藏家、爱好者约定俗成地会聚莒南,交流陨石收藏经验,交换或者交易陨石样本。


从左至右:郑世联、许谋、徐广民、徐淑涛、徐淑彬、潘书湘、徐小龙、杜全山、徐淑伟


“陨石收藏的圈子非常小,在2009 年以前全世界陨石收藏家不足100 人。最先介入陨石收藏的几个人组成了陨石收藏协会。不知是何原因,这个圈子的成员半个多世纪没有长足的发展。或许囿于观念和认识的局限,陨石收藏只能用小圈子来形容。”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主席、中国陨石文化交流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淑涛在今年 4 月 8 日开幕的陨石文化盛会上向记者介绍道。


徐淑涛说,陨石界一直处于圈子的禁锢之中。陨石理论的陈旧和人为复杂化的结果严重制约了陨石文化的发展。如何打破陨石收藏的神秘感,如何跳出小圈子的藩篱,让陨石收藏成为真正的大众文化,这是值得很多陨石收藏家与爱好者思考的问题。


2009 年 10 月,陨石收藏家徐淑涛、徐淑彬兄弟二人率先发起了中国陨石文化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后,还向全国发出了《倡议书》:用 5 年时间把山东临沂莒南县打造成世界陨石文化的集散地和陨石样本交流中心。2014 年 10 月,这一目标实现了。同时,他们又向世人发布中国陨石文化的第二个 5 年计划,即在今后 5 年内让莒南县成为世界最大的陨石文化交流平台,促进陨石科学研究发展。


国际陨石协会高级顾问宋炳钢(右二)在国际陨石协会会议期间与各地星友交流探讨陨石


“莒南陨石文化的根本点就是以人为本,凝聚民间陨石爱好者的智慧,集体交流和促进陨石文化的发展。这个平台极少有所谓的专家,全部来自民间的玩家,他们不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能人志士。如此也为实事求是的收藏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淑涛说。莒南这一中国陨石文化平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个小县城蜚声中外?多次组织活动并常常与陨石收藏家及爱好者打交道的徐淑涛,总结出了如下观点。


收藏者的心态


玩陨石收藏,心态很重要。一些人对于陨石的期望值很高,捡到一块陨石就到处寻找买家。此时发现,陨石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好,更多人就此放弃陨石,彻底绝望。


殊不知,陨石收藏与其他收藏门类一样,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像股票中的原始股一样,要雪藏一段时间才会获利。若排除陨石的罕有性,也可以忽略国内科研机构的消极性因素,假以时日,由几十个人喜爱陨石变为几百万人或者几千万人,陨石数量关系的改变会令陨石价值几何倍增,乃至到天文数字也有可能。


从和田玉到南红玛瑙的红火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而陨石科研的因素并非全部由国内机构所决定,国外陨石研究的新发现、陨石的特殊功效都会随时影响陨石价值。很多时候,陨石爱好者会在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收藏的陨石的全部价值时,为了养家糊口匆忙出售。更多时候,一块陨石的价值甚至远不及一块奇石。这就是急于兑现,匆忙抛售的弊端。


陨石收藏、研究专家郑世联与邓力川在研究陨石


倘若陨石收藏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收藏意识——有足够时间来深藏陨石,不惧怕科研机构的消极和滞后,时间会回报他们,价值会馈赠他们。“陨石收藏在我国的南北方形成鲜明的对比。2014 年春节后,我应南方某位大企业家邀请去看他收藏的陨石。可以说,这位朋友家里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全是陨石。这些陨石的体积大大小小都有,小的几十斤,大的十多吨。守着这么多陨石,主人却完全没有急于出手的意思。”徐淑涛说,“陨石收藏不能完全等同于投资。收藏不是投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素质。收藏不等于倒卖,今天买明天卖不是收藏。收藏是收进来藏起来,不是搬进来搬出去。


陨石的价值


很多人关心陨石的价值高低,这原本正常,收藏求回报,无可厚非。少数人收藏的经典陨石,经过多次循环交易,会价值不菲。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的陨石,其价值居高不下。这样的陨石有名气,数量有限,需要经济能力来支撑。对于普通陨石爱好者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经典陨石的认可极其简单,非经典陨石的认可极其困难。事实上,有些陨石的外观完全没有陨石的特征,这样的陨石价值几何?没有时间的顺延和科学研究的进步,没有业界的认可和收藏者的认可,其价值高低可想而知。


传统的关于陨石的定规在实践中被收藏者发现并非金科玉律。从镍元素含量到参照未知元素多寡,从陨石能量高低到暗物质研究,陨石的与众不同给收藏者带来无限生机。陨石的奥妙很多,陨石的未知更多。人类对陨石的认识太少,先收集,后研究;先雪藏,后开发,由被动到主动,陨石收藏的乐趣也由此而生。



陨石并非仅仅是宇宙来客,也并非高不可攀。在收藏实践中,在科学发现下,陨石的价值会随时间、研究、功效、利用等方面为世人所关注。收藏者在全面研究陨石陨落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参与陨石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进与同行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平台宣传自己的收藏,认识大家的收藏,提高自己收藏陨石的知名度。


从美国图森到中国莒南,陨石价值的体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业界相互认可。收藏者相互交流、交易,将获得业界认可的陨石流通到世界各地,随着收藏者的扩大,流通的循环频率倍增,陨石的价值也会随之体现出来。


群体的差异性


陨石的收藏群体不同于以往的圈子,这个群体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彼此认可相互间的陨石收藏。群体的科学精神以实践和交流为前提,不因循守旧,不排斥其他收藏者的收藏。


中国陨石文化交流所形成的群体是建立在“大陨石、大文化、大发展、大团结”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群体不依赖任何机构和专家,互为老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陨石收藏专家郑世联和他收藏的火星玻辉无球粒陨石图片


坐井观天,还是纵横天下?闭门锁户,还是开放进取?对待陨石收藏的态度也决定了平台交流的含金量的高低。达成共同理念的星友,在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陨石的真谛:无论是经典、疑似,或是有无陨石特征,陨石的能量因素和不断发现的特殊疗效,都能从实践的角度开辟新天地。这样的结果是陨石爱好者不断参与交流所取得的,相对那些依靠各种网络媒体看图识别陨石的星友,对陨石的认识差异可想而知。


群体交流的差异性和对陨石认识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现实中,一些怀有某种目的的人故意制造混乱,颠倒黑白,在各种网络媒体上误导陨石爱好者,其目的就是阻止陨石爱好者收藏陨石,于是出现了一种是与不是陨石的讨论和争端。这种争端无孔不入,给没有陨石知识的爱好者带来了困惑,孰是孰非,难以判断。这就是看图鉴定和识别陨石的弊端。群体的认识差异是暂时的,陨石文化的发展是大趋势。谁能真正掌握陨石知识,谁就不会被误导。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的否定,在实践和科学面前都会显得苍白乏力。



陨石文化参与群体的不同,导致认识的不同。一些人不懂陨石,没有主见,就会被恶意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就连一些耋耄老人都经不住这些误导者的蛊惑,把假陨石当成真陨石,斥巨资买回家,令人谛笑皆非。是陨石还是铁矿石的故事一直在演绎,有人把陨石当做铁矿石,还有人投资几千万把铁矿石当陨石,归根结底是没有正确的收藏群体做后盾。由此看来。有理论还要有实践,有群体还要有自己的悟性,进而有自己的主见。


交流出真知


全球性的陨石收藏交流会应首推美国图森聚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陨石收藏家定期在图森进行为期半月的陨石交流,这样的模式持续了几十年。虽然这个交流的圈子不大,参与的人数有限,但还是积极地推动了陨石文化的发展。


图森陨石收藏交流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距离遥远,费用高昂。普通陨石爱好者负担不起。加之与普通的收藏品不一样,陨石来自宇宙,人们用有限的认识去看待无限的宇宙,困难重重。大范围的陨石文化交流成为陨石收藏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收藏者的收集与交流来认证陨石身份,通过与不同收藏者的陨石比对确认该类陨石分布的范围,通过收藏者发现的陨石了解该类陨石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市场判断该类陨石的价值走向和趋势,通过集中交流正确把握各种非正常的舆论或误导,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交流本来就是一个彼此学习和认可的过程,建立在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汇聚众多国内陨石爱好者于一堂,大家彼此鉴赏各自的收藏,这样的交流令各地不同种类的陨石爱好者获得高度的认知,避免了闭门造车。在全国陨石文化交流之前,很多人都以自己的收藏来评判他人的收藏,凡是自己没有收藏过的陨石,多予以否认。参与群体交流后,开放式的陨石文化交流令参与者大开眼界,懂得了陨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目前我国陨石爱好者已经超过 10 万多人,更多爱好者是在直接参与陨石文化交流星友的影响下关注陨石的。这种良性的言传身教正在抵消各种混淆是非者的误导,2015 广东陨石展破坏者被驱逐的事实也说明:愚弄陨石爱好者不得人心。


在交流过程中,一些人胜出了,他们学到了陨石知识,交了朋友,收藏了陨石,有了成就感;一些人退出了,他们多是希望一夜暴富,对陨石寄予厚望,认为收藏陨石就是简单地买进与卖出,不深入了解陨石收藏的发展前景,没有深藏的意识,其结果难尽人意。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让有收藏能力的人成长,把不适宜陨石收藏的人淘汰掉。


在这个交流平台内产生的新型的信任机制,一改陨石收藏的单打独斗形式,营销成本全面降低。从这个交流平台开始,会前、会中、会后,电话、博客、微信、QQ 群,定期和不定期的陨石科普交流等多种方式并用。这些交流的顺延都来自莒南这个陨石文化交流平台。这种以点带面、互动交流的模式都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参与者的多向交流由此成为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


左至右:许谋、徐淑涛、郑世联、徐广民


交流其实就是一个交换信息的过程,而真正促使人们采取消费行动的则是一个人综合认知的形成或改变。而综合认知形成或改变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个人体验。人们只有体验到了才能真正由心动变成行动,由欲望变成行动,由此进入陨石交流的终极目的:交易。


交易是检验


有了一个开放的市场,有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客户群,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陨石的交易自然就进入了日程之中。陨石的交易备受各界关注。这里讲的交易主要是从莒南陨石文化交流平台的角度,简要介绍非平台交易的几个问题。


在莒南陨石文化交流平台上,目前的交易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一,一些初入门的陨石爱好者机械地理解陨石价值,动辄以天价出售陨石,无功而返;其二,一些陨石爱好者给钱就卖,无论何种陨石,有价值就可以;其三,一些资深陨石收藏者寻求罕有的陨石种类,非稀有不买,甚至专门寻找别人不认可的疑似陨石购买,这是成熟者的选择。


陨石的交易是建立在熟知陨石信息的基础上的,某种陨石分布在哪个地区,总数量有多少,当前欲出售的陨石重量和品相如何,陨石的新鲜度和完好度怎么样,陨石的保存状态如何,该类陨石的主要收藏者是谁,目前的市场流通量多少,平均价值每克多少等,都需要了解。


一种陨石首次进入交易市场先要获得参与交易者的认可。这种陨石是经过媒体报道还是行业鉴定,是目击陨石还是发现陨石,该类陨石的知名度如何,是稀有陨石还是普通种类陨石,这些问题交易双方都要心中有数。参与交易的双方还要了解陨石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漠视陨石交流形势的发展。所谓的陨石数量和价值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陨石价值随爱好者和陨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的把握就是参与和预见,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根据每次交流活动陨石数量和交流的态势,进行预测和投资。


从总体趋势看:陨石的数量与收藏者数量的扩大是提升陨石价值的表现。有经济实力的陨石收藏家选好自己喜爱的陨石种类,可以长期持有。以 5 年为一个周期,必有回报。陨石的资源有限,当大量陨石爱好者汹涌而来时,不可再生的陨石资源只能以价值倍增的形式来满足收藏者的需求。


著名史前文明陨石器研究专家谢秉礼(左一)出席会议


随着当代各国对于陨石研究的需求和我国陨石能量体验应用的推广,陨石的受关注度和受追捧度也会持续升温。而平衡各种需要的杠杆就是价值调节,陨石既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又可以收藏,还可以养生保健,不受欢迎是说不过去的。


传统的陨石交易主要以金属陨石为主,如我国广西南丹的铁陨石、纳米比亚的铁陨石、新疆的富康橄榄石铁陨石等。这些陨石因知名且相对有固定的价值,多受国内外陨石经销商的喜爱,客户的接受度高,经销商的利润也可观。经过 N 次循环销售,价值稳中有升。这样的交易主要局限于国际和某些特定的陨石商人之间,范围很小。


因市场受欢迎,一些陨石商人便大量囤积此类陨石,等待更高的回报。囤积者受财力所限,多以极限投资的方式角逐。某种陨石的垄断者掌控着该类陨石的价值话语权,根据市场需要自我调节陨石价值。


交友促发展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收藏者的德操非常重要。陨石收藏从一个小圈子上升为一直宏大的文化现象,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者的人品。困扰陨石界半个世纪的同行是冤家、互相排斥他人的现象也是导致陨石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特别是当陨石商人出于垄断目的故意否定陨石爱好者的收藏,故意将陨石复杂化时,普通的陨石爱好者难以寻求检测鉴定和交流的门路,这种特殊的国情便决定了国内陨石爱好者的无奈和困境。


山东是孔孟之乡,受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深厚。山东人热情好客,给国内外陨石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莒南陨石文化交流平台上,很多素昧平生的陨石爱好者从相聚到相识,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大家真诚相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收获颇丰。


很多业界不能认可的陨石在莒南亮相了,很多陨石爱好者的特殊陨石被大家接受了。更多的参会者将缘分从活动中延伸到生活,从会上到会下,变有限的交流为无限的学习。现在活跃在陨石界的诸多知名人士多出自莒南陨石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主席、中国陨石文化交流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淑涛在讲座


是什么原因令莒南这个偏僻的小城举世瞩目?记者从调查中找到了答案:一个执着的陨石文化奠基人,一块闻名世界的莒南石铁陨石,一群挚爱陨石的收藏家,一个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陨石文化交流平台。


经过 8 年连续 48 届全国陨石文化交流活动,我国的陨石爱好者开始成熟起来,陨石文化的硕果引人注目。从什么是陨石到陨石鉴定标准的质疑和补充,从各种讨论中,陨石为爱好者们所熟知。陨石收藏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圈子发展成为一种宏大的文化产业,莒南这座东方崛起的星城将成为全球陨石样本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于陨石研究和科学的飞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顾问潘书湘:


发现陨石新现象——共轭斜量穿越


借助陨石探究宇宙物质与暗物质以及生命起源是最经济也是行得通的捷径,也就是陨石的重要科研价值。


解析陨石暗物质、暗能量远比登天寻找直观容易。通过与中国国学研究院白铁军副院长合作探秘青藏雪域高原的水冰包容陨星体陨石,在获得五种类陨石中发现了许多物质元素,其中有一种类陨石含有 46 种之多的元素。不可思议的是陨石中的暗物质暗能量对接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穿越物质世界任何东西,使之达到一种完美元素状态,共轭斜量元素配伍浑然。在精密仪器的测试下,可发现环境世界尽显元素量值匹配,构成安全、环保、健康世界,生物和谐重启编程,进入元素时代。陨石共轭斜量穿越现象可引发重大变革,使物质世界更加和谐完美。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顾问徐淑彬:


山东史前陨石富集区


山东境内陨石种类丰富多彩:从铁陨石到石铁陨石,石陨石、玻璃陨石等。其中分布数量较多的是历史性微弱磁性的金属陨石。纵观山东陨石富集区陨石的形态可以发现,这些陨石多是高空爆炸形成的,热熔程度很高,陨石的形态非常经典。陨石的熔壳包裹率很高。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陨石命名委员会成员许谋:


山西石铁龟裂纹陨石成因研究


自 1995 年开始进行陨石收藏。探究龟裂纹石铁陨石的成因发现:陨落区位置处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交叉地带,由太平洋上空季节性气候所形成的暴雨多集结于此。该类陨石降落时恰逢该区域暴雨降故而表面形成龟裂的独特现象。该陨石的发现为陨石界所阐述的龟裂纹石铁陨石找到了切实的证据,填补了国际龟裂纹石铁陨石的空白,在国际陨石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陨石命名委员会成员杜全山:


地球灾难何其多,原本陨击惹的祸。


2009 年 10 月,刚刚接触陨石的杜全山与闻讯而来的陨石收藏家徐淑涛认定伏牛山的民间传说“嫦娥家的神牛”,是一块重达几十吨以上的稀有石铁陨石,至今仍然隐身于 3 米深的古河道中。


此后,杜全山走遍南阳搜寻坠落在南阳盆地的星星。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南阳盆地普遍存在陨击地貌及陨击伴生物,盆地边缘的西三县恐龙蛋化石蕴藏量巨大,而恐龙骨骼化石稀少,进一步印证“陨石撞击说”。推理出地球灾难新观点:“地质灾害何其多,原本陨击惹的祸”。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顾问谢秉礼:


史前陨石文化研究


史前陨石文化是当时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学的、文化的与宗教的真实再现,对于我们研究史前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史前陨石文化繁荣,我们推断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陨石的能量作用。之所以采用陨石的材质制作各类艺术品,不仅仅是出于材质好的原因,更多因素还是对于陨石能量的发现和利用。史前陨石文化更被当代研究者认为是陨石文化发展的源头。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陨石命名委员会成员郑世联:


陨石并非全部都具有爆炸陨落的特点


关于陨石的陨落方式业界有碰撞说、爆炸说。这些说法的前提就是排除了其他形式陨落的陨石。而包裹在冰雹中的陨石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没有经过高温燃烧,低温保存在冰雹中,陨石的原始物质受到近乎完美的保护,这对于陨石研究的意义远远高于爆炸形式产生的陨石。


陨石收藏与研究,受历史认知条件,很多流传在网络的理论是存有缺陷的。在科学发现和研究中,改正谬误,事实求是,还原事实很重要。


中国陨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陨石命名委员会成员徐广民:


莒南坪上弹丸之地陨石的多次陨落


追随中国陨石文化奠基人徐淑涛会长,为打造中国莒南陨石文化之乡无私奉献。位于西辛庄附近的陨石坑被证实,坑内及周边地带发现了很多陨石碎块。陨石发掘报告验证了则个陨击区具有多次陨石陨落的历史。在不同深度的剖面上,收集到氧化程度不同的石陨石、铁陨石与石铁陨石,这说明著名的石铁陨石与陨落区的陨石碎块并非同一时间陨落。


这样的结果也解决了陨石界关于石铁陨石陨落地为何没有陨击坑的疑惑。石铁陨石是自西南至西北呈入射角陨落的,所以不会有陨击坑。而相邻地带的陨击坑并非同一时间的陨击造成的。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及文章配图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QQ:4443501

       

       

10万人正在预览此文

相关阅读

【宋扇·云游】一到秋天,北京就成了北平。

【宋扇·云游】古城风景,美醉了!

【宋扇·云游】谢本明:我们的梧桐小院

【宋扇·云游】走近龙虎山 寻找风水之秘

【宋扇·云游】古代诗人多驴友!

【宋扇·云游】庙宇为何大多建在山上?

【宋扇·云游】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你去过几个?

【宋扇·云游】故宫的秋,是一场风花雪月

【宋扇·云游】赶马人秋行

【宋扇·云游】李先逵:中国园林的美学精神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在线宋扇生活美学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