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丨记者如何退出新闻界?原新快报总编陆扶民这样研究媒体人转型

2017-11-07 内容成就品牌 自媒社



编者按:陆扶民,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前总编辑,今年从媒体高管转型为一位严谨学者,为拿到博士学位不得不跟90后“小屁孩”做同学。第18个中国记者节到来前夕,他在深圳大梅沙游艇会召开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校友年会上,首次发布的研究课题“记者如何退出新闻界”引发热议。即将出版的专著《记者如何转型》,也访谈了很多南友圈创业媒体人个案,主要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退出新闻界?如何退出新闻界?对新闻专业学生有什么建议?他认为,新闻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入新闻界,而且应当教会学生如何退出新闻界。“因为只有知道为什么会退出,才能了解新闻职业路上有那些障碍,才能找到长期扎根的办法;只有知道如何退出,才能规划好人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人生成功的几率。”


以下为陆扶民的发布现场的演讲内容(有删节)——


今天关注的焦点是转型。校友会知道我正在痛苦并快乐地转型中,而且组织了学生对转型知名媒体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我在这个场合跟大家交流一下。


“做个记者需不需要博士学位”


刚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申凡老师给我们讲《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新闻传播业转型思考》,分析了媒体转型的趋势,而我关注的是另一个领域——媒体人的转型。


说到转型,首先说说我的一个遗憾。


今天我见到申老师的时候,感到有那么一点点遗憾。为啥遗憾?大约20年前,申老师来到广州,兴高采烈地跟我们说,咱们学院获批一级博士点了,想读博的同学有机会了!当时,据说全国新闻传播学只有六个一级博士点,我们的母校是不是非常“牛”?!可是,当时在场的校友个个听了都无动于衷。想想也是,做个记者哪需要博士学位?


没想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两年前,当我想转型去高校的时候,却被学位卡住了。没有博士学位,资历再深,你也进不了高校。为了成功转型,我也是蛮拼的:参加了两所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为了让英语顺利过关,我去跟一帮90后“小屁孩”成了同学……


回顾这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一段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个难得的读书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学新闻专业还有没有前途”


在新闻行业急剧变化的今天,像我这样退出新闻界的广东校友比比皆是。我是今年元旦后才离开的,而对于整个新闻界而言,2014年就被称作“媒体人出走元年”。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给学生们灌输新闻理想,我感觉有点心虚。有的学生说,我们正在努力学习,千方百计挤进新闻界,而你们却一个个出走了。难道我们报错了专业?学新闻还有没有前途?


为了增强学生信心,我要求他们走访那些已经转型的知名媒体人,主要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退出新闻界?如何退出新闻界?对新闻专业学生有什么建议?


拿到这个题目,不少学生感到困惑:我们还没进入新闻界,老师就教我们如何退出?!我跟他们说,我有一个“歪论”:新闻学院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入新闻界,而且应当教会学生如何退出新闻界。因为,只有知道为什么会退出,才能了解新闻职业路上有那些障碍,才能找到长期扎根的办法;只有知道如何退出,才能规划好人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人生成功的几率。


访谈结果令学生们感到意外,所有受访者都不后悔当初选择了新闻专业。原广州日报记者、长隆集团市场总经理说:“我女儿也是学媒体的,我给她的建议就是,无论人生今后怎么变化,她一定要做一段时间的媒体。因为媒体会给人很多其他行业所给不到的,比如说,理想主义精神、思维高度、见世面和各种资源的积累,这都是做媒体的优势。当然还有表达能力,这是你做任何事情会比别人更优秀一点的原因。哪怕你今后去做会计,只要你会写文章,你会写自媒体,你会演说,你就会比人家更加出色。”


“新闻职业阶段化已经是一个趋势”


我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新闻职业阶段化已经是一个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市场逐渐萎缩,但是,媒体人自我实现的舞台越来越大。我有一个同事,原来做汽车记者,后来辞职,做了自媒体“有车以后”。他说今年营业收入将达2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一个中等规模报社,年度营业收入也不过如此。


像我这样的转型,远离了权力与财富,走的是另类路线。真正的榜样,是那些勇敢地打破“铁饭碗”、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机会、到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的转型媒体人。华科新闻学院87级校友黄华军原来是《民营经济报》副总编辑,他不想“站队”,辞职创办了第一商业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让我想起了咱们90级著名校友罗振宇(人称“罗胖”),他之所以愤然离开央视,原因就是被人打压,把他由一个制片人降为副制片人。93级校友苟骅联合39位南方系媒体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注媒体人创业的互助社群——“南友圈”,据说已经开始单月赢利,非常了不起。


有个知名学者曾经说过,“生活要向前看,但对生活的理解只能向后看。”对新闻职业的理解同样如此。通过对“过来人”的访谈,我明白一个道理:记者只是职业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展现在媒体人面前的,是新时代的广阔天地。


“如果你热爱新闻工作,就不要轻言退出”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记者如何才能做好退出新闻界的准备呢?我把这次访谈成果集结成书,书名叫《记者如何转型》,将于今年年底出版,书中分享了22位知名媒体人的转型心得。还有许多杰出的转型媒体人,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学生们未能成功采访到他们。这是一个遗憾。



我关注媒体人转型,绝对不是鼓吹大家退出新闻界。相反,我认为,如果你热爱新闻工作,就不要轻言退出。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所说,新闻这一行,“的确是一个需要点儿理想主义才干得下去的行当”。新闻即使无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它至少还能让世界变得不那么坏。我虽然退出了新闻界、但没有离开新闻专业,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吧。


新闻教育是塑造记者和影响新闻专业的因素之一。它的使命,用徐宝璜的话来说,是“以养成良好新闻记者,并导新闻事业于正轨”。由普利策捐款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也有类似的说法——它的一楼大堂里写着:“教育下一代记者,维护新闻界的卓越标准。”新时代中国需要一批以新闻为志业而不是职业的有志青年。因此,明年我还打算以“记者何以优秀”为主题,让学生们走访依然坚守阵地的知名新闻工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华科新闻校友们的大力支持。


——  自媒社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