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用现代财政体系,去指导古代帝国变法


王安石变法,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这场变法,是想解决北宋时期的财政危机,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结果是,变法不仅没让北宋富强,朝廷还陷入了党争,最终元气大伤,亡于金人。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



01



王安石变法有很多条法令,核心就是四个字动态生财。


相对应的当然就是传统的静态取财,意思是说在现有的财富基础上尽可能多取些,比如让农民交田赋,每亩地多交一点还是少交一点粮食,变化的只是比例,粮食生产总量没变。


王安石认为,自己的理财术是动态生财,可以在不伤害老百姓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叫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大家应该发现了,这个动态生财很像是现代财政的方式。


用现代财政的眼光看,能够动态生财的大致有四个途径,王安石变法正好都体现了。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


首先第一条,就是靠发展生产来创造经济增值。


王安石变法的“农田水利法”就是这样,通过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业技术,来发展生产,实现官、民双方的利益增加。



第二条动态生财的途径,是通过自愿交易行为来增加效用。


王安石变法里有“免役法”和“保马法”。


“免役法”是说允许那些要做差役的人出钱免除劳役,然后官府再去花钱雇佣劳役。


这样的话,劳役被免除的人就可以去做自己更擅长的事了,比如种地、做买卖等等,国家这边收了钱,事儿也不耽误,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保马法”,是说以前官方的牧场,耗资巨大,养马的效果还极差,不如就让官府出钱,资助民间养马,各自去做擅长的事,原本的任务也没被耽误,这也是两全其美了。


这是不是有点像经济学里面的比较优势,各自做各自有优势的事情,最后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三条途径,是通过金融手段来获取财政收入。


当时的宋朝出现了对资本借贷的需求。


王安石变法里的“青苗法”、“市易法”就想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征收了大量的钱和粮食,但都放在库房里,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


所以就有了“青苗法”,把官府手中的钱粮,按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贷给老百姓。


这样既可以帮助老百姓度过春天青黄不接的饥荒,又能让官府获得利息收入。


“市易法”也差不多,是给商人提供低息贷款,或者贷款给官营商号,去收购商人卖不出去的货物,然后等待时机转卖出去。



第四条动态生财的途径是通过加强财政管理来扩大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里的“方田均税法”体现了这一点。


“方田”意思就是清丈田亩,整理土地账册;“均税”就是落实“履亩而税”。


这都是管理动作,做得好了,财政收入也就增加了。




02



王安石变法确实是动态生财的理财术。


不只是这样,我们跳出宋朝,从整个帝国历史来看看,就会发现王安石变法很有新意。


帝国的王朝一般是到了中期就会改革,基本上就那么几招:


收入上,要么调整田制,要么清丈土地,实现履亩而税。
支出上,一般就是努力量入为出,压缩各项开支。
管理方面,主要就是调整特殊商品的管理体制,要么引进私商,要么加强国家的垄断。



王安石变法,虽然部分符合这些内容,但总体来看,还是突破了常规。


比如收入上,王安石更重视用平等交易的商业行为来增加收入。


再比如支出上,王安石干脆突破了量入为出这个大原则,他觉得压缩支出不会让财政情况变好,认为只要理财得当,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就能解决问题。


还有,王安石的理财术,几乎没在盐、茶等特殊商品方面做文章,这和汉朝时的盐铁专卖政策有非常大的不同。



可以说,王安石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非常大的创新。


而且这些创新,都非常好,好到王安石就像是现代的经济学家穿越回宋朝一样。




03



既然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那么好,有了啥效果呢?


王安石变法初期,还是有点效果的。


它还大大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支持了国家对外用兵的行动。


变法后的元丰年间,也就是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比变法前宋仁宗当皇帝的嘉祐年间,财政收入增加了63%。



但这些钱,真的是动态生财而来的吗?有没有实现王安石预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其实,并没有。


比如农田水利法,这本来应该是最直接能影响生产的一条,技术提高,生产发展,老百姓和国家都受益。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各级官吏弄虚作假,以劳民伤财告终。


再比如青苗法,明明是帮老百姓渡过难关的,却衍变成了单纯的敛财工具。


官吏们根本不考虑老百姓是不是真的需要借贷,就强行把钱粮摊派给他们,然后到期要求他们归还本息。


这简直就是抢劫嘛。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后,朝廷增加的财政,是从盘剥老百姓而来的,并非什么动态生财。


为了揭穿王安石变法的危害,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呈上工匠所画的《流民图》。



图中流民身背锁械,口食草,老百姓过的日子,那叫一个苦啊。


宋神宗大受刺激,对王安石的变法由此产生了怀疑。




04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财政收入方面,王安石是想用商业行为来增加收入,这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想想看,要通过商业行为,用自愿交易的手段增加双方的效用,至少得有两个前提。


一个是比较坚实的个人产权基础,这样才能有交易的对象。


另一个是比较健全的市场中间组织,才有交易的渠道。


但这在帝国时期,可能吗?


君主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财产权可不是严格的个人私有制,也缺乏严格的法治基础。



再说了,像银行和商业公司这种中间组织在哪儿呢?


就拿青苗法来说,官府库房中的钱财,需要现代银行作为中间组织,把它转化成资本,才能完成借贷、回收本息的过程。


但在当时这些条件并不具备,最终只会带来赤裸裸的权力压榨。



再来看财政支出方面,王安石是想通过开发财富来增加收入,应对支出的增加。


但这就意味着帝国必须担负起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职能,推动能产生经济剩余的工商业经济发展。


这意味着什么?帝国制度和运行原则就不能是现在这样了,必须向现代转型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性有多低,可想而知。



再来看看财政管理,王安石变法需要各级官吏既有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愿望,又有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要求。


这不仅需要在道德伦理上对各级官吏进行教育和约束,更重要的是,还得让老百姓自己决定官吏的去留,这显然是现代民主制度才能有的啊。


而要让官吏具备服务的能力,就需要改变官吏的教育和选拔方式,这又对教育内容和科举方式提出了变革要求。



这样一层层看下来。王安石变法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王安石就像一名现代经济系的大学生,穿越回到北宋,用现代财政知识,去指导古代帝国变法。


这位拗相公,空有理想,却不管现实,把现代的财税改革措施,套在农业社会的国家里,想不失败都难。




往期精彩文章:

为什么隋朝有钱有粮国富兵强,还是二世而亡


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为什么汉朝会在强盛时亡国


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名为轻徭薄赋,实则重税压民


西汉的盐铁会议,奠定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华帝国的治国方略


商鞅的伟大之处:中国在向帝国转型的伟大立法者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孕育出全世界最早的大一统帝国


联合国的困境:只有道义呼吁,没有武力强制,最后沦为吵架平台


未来战争带来的颠覆性挑战:精准打击技术,让美国可以精准“斩首”任一国家领导人


凡尔赛和约,为什么摁不住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的解体,源于阿富汗战争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