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前法国大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为了崇高理想,就可以不择手段吗



01

你有远大理想,并不意味着你能践踏文明

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很崇高,作为革命第一文件的《人权宣言》,把人权当成核心概念,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图画:公民有权利,国家有权力,国家的权力为公民的幸福服务,宪法既是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契约,也是国家行使权力的规章制度。

但是,我们从历史也知道,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血腥暴力的行为,特别是在雅各宾派执政期间,他们以镇压反革命为理由,到处抓捕、屠杀。

那就要问了,如果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不是就可以不择手段?过程要不要是正当的?


当你置身事外或者事后回看,大概会同意,杀人放火、偷盗抢劫、撒谎告密是不对的,即便为了崇高的理想也是不对的,即便面对紧迫的形势也是不对的。

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恶劣的事件,它的过程一点都谈不上清清白白。

面对这种批评,我们先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这么多的暴力。

大革命里面有暴徒,但他们并不是野蛮人,并不是对错误行为一点道德良知都没有,而是有一种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就只要有崇高的理想,就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它,一切阻力都应该被消灭。

他们很多人是带着几乎宗教狂热一样的心理状态去做坏事的,他们不认为自己错了,因为崇高的理想超越了常俗的规矩。

崇高的理想让他们舍生忘死,也让他们肆无忌惮。


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革命理想成了宗教的替代品。

欧洲启蒙运动后,世俗化的不断前进,意味着宗教的不断衰落,但人的精神必须有所寄托,宗教里面寄托不了,就寄托在革命里面,所以法国大革命才会超乎寻常的激烈。

这背后是革命理想对传统宗教的替换,不能单纯地归结成革命队伍里有一小撮人实在太坏。


当你有了远大的抱负,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对文明的规则无所顾忌,恰恰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就应该学会更巧妙、更周全、更妥当地选择自己的手段。

即便不得已采取了不良手段,也要心存愧疚,也要勇于承认,这样,你取得的成功才会真正得到尊重,所犯的错误才能真正得到谅解。

个人是这样,一个文明也是这样。

正因为西方人、法国人,认真反省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污点,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去落实革命的理想,更加珍视对正义的维护、对传统的维护,敢于承认错误,并不会抹杀理想的崇高,而是可以让一个国家、一个文明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02

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各怀鬼胎

法国大革命简直是热情如火,它几乎要烧掉法国的一切。

火是纯粹的,把燃烧一切的火,用来比喻法国大革命,和它天翻地覆、轰轰烈烈的气质是吻合的。


但也不是每一个参加法国大革命的人,都是怀着纯粹的理想。

革命队伍和反革命队伍都是鱼龙混杂,而且有些人立场并不坚定,遇到事情就换队伍。

革命队伍里,有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想去改天换地,建立新社会,比如罗伯斯庇尔和他的雅各宾派大致都是这种人。

有天真的跟随者,被革命口号鼓舞,也就跟着去了,至于革命到底为了什么、革命怎么干,不知道,反正跟着干就行,农民大多数是这种人。

有自杀式表忠心的跟随者,比如教士阶级,他们是革命的对象,却热情地支持革命,教士在当时的法国原本是第一等级,结果他们居然开会宣布消灭教士阶级,教士全部加入第三等级。

还有投机分子,能在政治上夺权或者经济上赚钱,他们就支持革命。

还有天生不安分的人,不知道革命理想,反正打倒贵族,宣泄暴力,快意恩仇,他们就爽了。


反革命的队伍也一样。

国王、贵族是革命的对象,他们当然反对革命,地主也是。

还有很多借钱给国王贵族的银行家,革命了贷款就收不回来了,他们也反对革命。

还有其他国家,奥地利、普鲁士、沙皇俄国都指责革命是造反,无法无天,所以出兵干涉。

英国很有意思,它已经是资产阶级国家了,但它也反对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因为它认为法国革命会造成欧洲大陆均衡的局面被打破。



03

犹豫寡断的路易十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王朝

随着形势的变化,人们也会调整自己的立场,原来赞成革命的,很可能因为革命变得恐怖而反对革命。

原来反对革命的,很可能因为形势大好或者形势逼迫转而支持革命。


这里说一个典型,就是路易十六。

他不像路易十四那么雄才大略,有点懦弱、有点犹豫,所以他立场一直都不坚决。

革命前,他没有采取高压政策对付革命气氛,相反,他听取了很多改革建议,也付诸实施了,结果却让大多数人都变得更加不满。

比如,书报审查放宽了,结果文人骚客们更肆无忌惮地攻击政府的腐败和过失,政府威信遭到严重打击。

他推动改革、放松管制的措施没有让人民觉得王朝变好了,而是让人民觉得王朝原来是可以改变的,但它变得太慢了,为什么不再快一点呢,我们都等不及了。

法国政府的改革速度跟不上民众预期上涨的速度,民众得到了实惠,反而觉得蒙受了损失,这种心理现象叫做“相对剥夺”。

政府的改革反而惹来了民众一肚子怨气,支持率迅速下降。


革命来了,路易十六怎么办?

像革命前一样懦弱、一样犹豫,他没有拼死抵抗,和革命者血战到底,而是说,好吧,你们想怎么办,改宪法,改君主立宪制,可以啊!

结果从1789年到1792年,他还真做了三年立宪君主。

可革命的形势在升级,国内的革命派认为君主立宪制没有实现革命的理想,也解决不了国内乱糟糟的各种问题,更对付不了不友好的邻居们。


路易十六听到风声,王后又吹枕边风。这位王后出嫁前是奥地利公主,怎么接受得了君主制被颠覆。

就这样,国王和王后选择出逃避难,结果被抓住了。

这下子麻烦了,国王和王后叛国,群情激愤,砍了他们的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糊涂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的断头艳后成了革命的祭品。

这只是不断升级的革命当中被当作祭品的一个案例,之后还出现过很多次。


有人看到革命暴力愈演愈烈,就会从热情中清醒过来,反思革命的手段。

革命的升级让有些人爱、有些人怕,在爱和怕的驱动下改变立场,其实很正常。

所以,不要把大革命看成一群动机一样纯粹的人,团结一心地做一件大事,革命过程很复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革命里面的人心很复杂。



04

法国大革命给我们启示

不能杀人放火、不能偷盗抢劫、不能撒谎告密,这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准则,在所有古老文明的起点,四五千年前,就能找到明确的证据,这些就是人类的共识。

有了新的崇高理想,该如何处置这些古老准则呢?

不是去破坏这些基本准则,而是更妥善地维护它们。

所以说,目的是正确的,就证明手段也是正确的,这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手段必须配得上目的的崇高。

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很崇高,并不能保证革命的过程就是正当的。

法国大革命的热情很饱满,并不能保证革命的动机就是纯粹的。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很深远,并不能保证革命的后果就是正面的。


当混乱达到顶点,就会有人思稳定。

当拿破仑带着兵马返回巴黎,登上帝位时,曾经极力反对帝制的革命者,竟然是默许的。

没有稳定,一切革命理想都是空话。


当然,拿破仑称帝后,也并没有把法国带回古代的帝制,而是带领法国走向现代国家。

拿破仑对法国最大贡献,就是拿破仑法典,也就是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一辈子都在打仗,在高度紧张的战争时期,尤其是革命内战和外战焦头烂额的时候,居然花大力气推动民法典的编制。

而且,他把民法典看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比当法兰西皇帝还过瘾。


民法是和所有人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法律,契约、婚姻、继承这些事情的规矩,都用启蒙思想重新刷新过后,这些精神就注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拿破仑对法典的看重绝对是有道理的。

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恢复帝制结束,也以拿破仑法典为标志,引领法国走向现代。


往期精彩文章:

小国寡民的罗马,为什么能建立起横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帝国


为什么西方没有大一统的传统


只有大国才能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脉,小国的命运从来都是随波逐流


现代国家的标志是中央集权,第一个现代国家英国,是如何完成中央集权的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政治改革的压舱石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全面超越美国


经济危机出现时,政府干预市场是错的,为什么政府还是要出手


现代民主制度,起源于海盗


美国“能源首都”得州出现大面积停电:自由市场机制为什么失灵了


为什么美国国父华盛顿会认为,政党是政府最危险的敌人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