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我,千万别做“菇”勇者!佛山已进入高发期
近日,佛山降雨频繁,天气潮湿闷热,促使毒蘑菇生长繁殖速度较快,误采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风险也同步增大。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科科长顾春晖表示,我市毒蘑菇中毒高发期为每年3~9月,引起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是铅绿褶菇。
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的食物中毒,市民要做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据悉,华南地区比较常见的毒蘑菇主要有白毒伞(致命鹅膏)、铅绿褶菇、拟灰花纹鹅膏等。
顾春晖介绍,近年来,佛山市毒蘑菇中毒事件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是铅绿褶菇。从中毒的发生场所来看,一般多为家庭自采食用后中毒,采集地有林场、公园、城郊或村边。
“毒蘑菇食物中毒每个月都有可能发生,大多发生在菌类生长旺盛的季节,高发期为3~9月。”据悉,铅绿褶菇又称大青褶伞。在广东,铅绿褶菇的生长旺季为雨水充沛的3~11月,常常在雨后出现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甚至还生长在垃圾堆旁、菜地、香蕉地、荒地等。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这首云南民谣形象演绎了食用毒蘑菇的严重后果。
图源:富源警方
顾春晖表示,毒蘑菇的毒性非常强,且毒素性质通常很稳定,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等都不能将其毒素去掉。
“鉴别毒蘑菇与食用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顾春晖介绍,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磨菇菌丝的感染。因此,辨别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类学的专业知识,民间传说一概不靠谱。
顾春晖强调,市民在野外发现野生蘑菇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在场,凭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此处经验指吃过并能凭外形判断),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以安全食用,“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不采不食不买”。
据悉,为了让市民知晓毒蘑菇危害的严重性,长期以来,佛山市疾控中心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暴露人群、不同时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市民相信科学知识,摒弃关于毒蘑菇的民间缪传。
记者:佛山常见的毒蘑菇有何特征、生长规律?
顾春晖: 华南地区比较常见的毒蘑菇有白毒伞(致命鹅膏)、铅绿褶菇、拟灰花纹鹅膏等。
1、中毒人数死亡最多的毒蘑菇——致命鹅膏
又称致命白毒伞,是导致广东乃至全国毒蘑菇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号称毒蘑菇中的“头号杀手”。菌体各部分均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膜质菌环(易脱落),菌柄基部球形或近球形,有菌托。
2、中毒人数最多的毒蘑菇——铅绿褶菇
又称大青褶伞,个体较大,菌盖直径5~25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近伞形,中部稍凸起,表面有暗褐色或褐紫色鳞片,边缘鳞片减少或脱落;菌柄菌肉伤后变褐色;有菌环,菌环上位;菌褶离生(菌褶内端不与菌柄相接触),幼时白色,成熟后为青褐色或淡青绿色。
3、我国剧毒鹅膏种类之一——拟灰花纹鹅膏
与可食用的草鸡枞鹅膏外形相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9月,生于壳斗科植物等林地上,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湖南、云南、江西等地。
记者:误食毒蘑菇后一般会有哪些症状,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顾春晖:食用毒蘑菇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四类。
1、胃肠型:潜伏期一般为0.5~6小时,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不发热。一般病程2~3天,经及时处理可较快恢复。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约为1~6小时,除了有轻度胃肠反应外,主要表现为流口水、流泪、多汗、脉缓、瞳孔缩小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
3、溶血型:潜伏期多为6~12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天。
4、肝肾损害型:此类型最严重,病情凶险而复杂,病死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6期,即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记者:误食毒蘑菇后该怎么做,实施哪些紧急处置措施?
顾春晖:如食用蘑菇后出现上述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救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自我急救指南:
1、立即呼叫救护车。
2、马上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250~500毫升/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3、凡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均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4、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记者:预防毒蘑菇中毒该怎么做?
顾春晖:预防毒蘑菇中毒要做到“三不”。
1、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
2、不购买。请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购买来源不明、辨识不清种类的野生蘑菇。
3、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推
荐
阅
读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杜晓璇
责编:熊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