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3】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轻而易举做学霸
发过了前两篇,有朋友问我,看不出来呀,你还小叛逆过?如果你已经不记得自己初中时的状态,也请你试着看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他们有点儿像刚生完孩子的妈妈,荷尔蒙分泌突变,身体在剧变,压力忽然变大(学习),一边对治纷乱的愁绪,一边应付突然繁重的生活。站起来和成人一样高大,有一种“我什么都可以”的幻象,总想跃跃欲试,但又做不到内心期待的完美,一受挫就否定自己,敏感地缩成一团。
有些你看得到,很多你看不到,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迷茫,他们可能一个人孤独地在操场转圈,可能深夜未眠而思考人生,可能在一个热闹的场面里失神凝望……。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开始看重面子
每天出门前,照镜子看看头发乱不乱,眼旁有没有眼屎,牙上有没有菜叶,是的,孩子开始好面子了,发现讲究仪容,是一件体面的事,他们需要被小伙伴,尤其是异性小伙伴看着顺眼,这是他们独立自体意识萌发的时候。此时,当他的“臭美”被家长注意到时,还会不好意思呢,怕被评判,所以请你不要大惊小怪。
独立空间的需要
无论是物理上的独立房间,不希望被人推门就进,还是心里的小秘密(日记本,微信私聊,朋友圈分组),不希望被查看,都是孩子对自己独立空间的主观要求。这是一个人学会在关系中设置边界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他坚守自己边界的意图得到支持的话,未来他会是一个坚守自我意志,敢于拒绝,也不随意侵犯他人边界的人。从前的大家庭都混住在一起,且没有独立空间时,长大了关系的边界也容易混为一谈,分不清哪些是别人的事(东西),哪些是自己的事(东西),这是可以理解的。新时代的孩子有自己清晰的边界,是一种进步。
“别管我!”
他们的个子和家长差不多高大,甚至更加高大,在外形上看,他们似乎可以像成年人一样担当了,而且内心也有一份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冲动。所以当家长居高临下地给孩子各种建议(说超过两遍就是唠叨),孩子常常会回应:“你别管我!”“哎呀,知道啦知道啦!”他们想用自己的生命去尝试,不想按别人的意志生活,甚至专门挑不被允许的方式去体验。家长得有一种胸怀,就是:明知道前面有坑,也要看着他掉下去,然后让他爬上来。再配合一点自嘲式的幽默鼓励,“爸爸当初比你摔得还惨”;或者流行的励志鸡汤,“有人嘲笑爱迪生是个失败者,试了2000次也没造出电灯,他却说,我只是发现了2000种不成功的方法而已。”
“都赖你!”
这是个有心力没能力的时段,心力很丰满,能力很骨感,未经事的理想主义,常常跌落在现实的泥潭中,如果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自我接纳,他们会发展出更多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不断调整看待世界的角度,提升迎接困难挑战的能力。同时,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无力承担的挫败感推到外人身上,“都赖你!”“要不是你……”如果你能看到,这是他无法承担内心的挫败感,也许你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尽力了,我支持你再去尝试其他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气馁,也不要抱怨别人,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你可以的。
他们有的能看到自己有飞翔的翅膀,但人人都不会飞。不知道是爬到树上往下跳着飞,还是用力奔跑,利用双腿带动的高速起飞,还是攀登巅峰,从山顶的绝壁处起跳。总之,要么危险,要么费力,有翅膀而不能飞这件事,愁煞了他们,但他们看似发散的思考和愚蠢的尝试是有意义的,他们在探索和拓展自己的生命。而另外一些孩子,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翅膀,只听到别人在讨论怎么飞翔这件事,难道别人都有翅膀,而我没有吗?因为父母的爱太丰满,希望孩子更久地依赖和需要自己,以至于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能飞的,即便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翅膀,大人会说,你哪儿有翅膀,你乳臭未干,怎么能飞?你得靠我们,乖宝!是的,目送孩子的背景渐行渐远,而“不必追”的伤感,有些父母是难以承受的,但逐渐退出的陪伴者角色,是父母的宿命。
说回这对翅膀,它正是孩子的才华和内在力量,是生命成长的动力,他们人人都有,没有一个不想体验一把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奇妙感觉。知道自己有翅膀且能飞,只是暂时不会飞的孩子是幸运的,那份对生命的笃定和信任,终能让他鹏程万里。不知道自己有翅膀和能飞的孩子,内心是自卑的,未来没有方向,知道自己有翅膀但不相信自己能飞的孩子,虽然内心同样的不自信,但总有份不甘,因为那对翅膀,既是希望又是失望。后面两种情况,需要家长的支持性深谈,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动力和方向。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学霸,但只有小部分人做到了,剩下的,要么天道酬勤地付出努力;要么时而努力,时而随性,不时被不理想的成绩所打击;要么以为自己努力也没用,逐渐走向自暴自弃。当一种无力感来袭时,孩子经常会考虑,用一些看似容易又可掌控的事情来逃避这种无力感,游戏和网瘾几乎成了不二选择。一半以上的青春期男生家长,或多或少是因为玩游戏不爱学习而来找我做咨询的,孩子的生命找不到方向,又无法摆脱自己的无助,此时需要做的,恰恰是帮助他找到自己真正兴奋的事,找到他生命的动力。因为成功的公式是:最高兴奋+最大投入+不执着结果。
可以先问问孩子,当下你感到最兴奋的事情是什么?比如:游戏,足球等等。
好的,既然你这么喜欢游戏和足球,我们讨论一下人生的规划,你可以尽情做你兴奋的事情,但必须是你全力以赴的投入其中。
比如,你有三个选择:
1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好处是:你会和一群同样热爱看书学习的人在一起,你会毕业自名校,在这个看牌子的社会,你会在就业时拥有更多主动权。坏处是:学习很辛苦,刷题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
2尽情地玩游戏,但要成为顶级的游戏玩家。每玩过的游戏,你都能玩到洞悉游戏的全部攻略,它是如何吸引玩家,如何赚到钱,有没有漏洞,哪些可以改进,每天至少花上一个小时写下你当天的游戏心得,寒暑假可以把课外班都退了,去学习游戏编程,你的方向是未来设计出同时在线百万千万人的顶级游戏。坏处是:你会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和大学,你周围有很多和你一样酷爱游戏的同学,可能还会喜欢打架谈恋爱,但你依然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坚持你的理想,在30多岁就可能成为一个估值过亿的游戏公司高管。
3成为足球专家。你可以每天刷“懂球帝”,看《天下足球》,读《足球周刊》,你需要针对当天的球赛和你喜欢的球员表现,花一个小时写下自己的足球评论,你逐渐对每一支球队如数家珍,对每一场比赛了如指掌,你大约需要十年来积累自己的文字和比赛经验,未来可以做一个全球飞行看现场比赛的足球记者或足球评论员。另外,懂球帝的CEO陈聪,只是武汉体育学院毕业,但初三就开始做足球论坛,大学期间开发各类足球游戏的补丁,每天写20-30篇足球新闻评论,27岁做懂球帝CEO,融资3.5亿,成为最大的足球社区和APP的掌门人。你可以研发一套超越“懂球帝”的产品,成为中国最大足球社区的新掌门。
以上三个选择,爸妈觉得都非常棒,但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全力以赴的去做,无论你选哪一口井,都能打出水来,不要半途而废,所以这个选择很重要,你要亲自为自己做。(虎妈请注意,这样的谈话不是要让孩子在考清北和做IT公司CEO间做选择,而是在他能疯跑的年纪,帮他找到一个最兴奋的方向去跑,至于跑到哪一程,莫执着)
懂球帝APP扉页
当你可以平静的不带偏见地给孩子提供他感兴趣的人生选择时,他会很慎重地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且会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无论选哪一个,都是他生命的方向和动力所在。但不是选完就好了,孩子可能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喜欢冰球,后天又爱上了弹吉他,如果是小学阶段是没问题的,他需要更多的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而不必聚焦在一两件事上,但初中则不同,时间紧任务重,他的爱好广泛未必不是在逃避坚持一件事的困难。尤其北京,中考和高考一样重要,时间根本不等人。如果是选择一个课外的目标,学习也是不能全然放弃的,只是课外目标成为完成课内学习之后,第一重要的事。还有很多孩子,虽然选择了学习,但还是会时常想打游戏,想把时间铺在娱乐上,怎么办?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沟通,平衡好主业和爱好。多次确认目标,调整第一念,训练静心,提升专注力,改进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等,这部分每个孩子都不同的,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遇到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花钱到处听课,找心理咨询师,想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那么有没有一件事,家长做了就能改善亲子关系?有的:放下评判。在内心不评判自己的孩子,才有可能跟他建立基于尊重和信任的真诚关系,没有谁能一边指责怨怒一个人,一边由衷的尊重和信任他。但做到放下评判,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如果能拿出你帮孩子提高分数的劲头,你一定能做到。
放下对青春期孩子的评判,先要在内心建立起三大原则,开始时,如果你做不到,就写在一张小条上,每天有空就拿出来默念,以后能背了,有空就想这三句话,不断强化之后,让它们进入你的潜意识。
1、我是最相信孩子的人。大多数父母别说是“最相信”孩子的人,连“挺相信”和“比较相信”都做不到。他们更相信班上的学霸,相信用功的邻居家娃,对着那些不是亲生的“好孩纸”流哈喇子,却在内心看不起自己的。我常听到孩子说:“我妈根本不信我”,这是一个孩子自暴自弃的重要来源。你信任他“可以”,就能创造出“可以”;你相信他“不行”,他就会,真的“不行”给你看。信任他,是你能够影响和创造他的前提(注意:不是控制和改变,你没这个能力了);信任他,是你给他任何选择和建议,会起作用的前提;信任他,是真诚关系的前提;信任他,是他不会放弃自己的前提。
2、我和孩子永远是一伙的。他是你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他感觉到这一点,你始终站在他的身后,你是他可以信赖的支持和依靠,“我们是一伙的”。即使有冲突有矛盾,你在表达感受和需要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是一伙的”。有时我会听到:“他这副德性,我怎么跟他一伙?”你忘了他是谁的孩子了吗?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嫌弃他,把他往外推,那他能找谁一伙?(比如,青春期的失足少年),你确定这不是你想要的,对吗?那在“和孩子永远是一伙的”这点上,你要足够笃定。
3、在孩子的世界里,我是配角。任何人都是拥有自由意志的灵魂,在每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永远是主角,别人都是配角,无一例外。在青春期之前,“乖孩子”常常被控制得很好,但孩子进入青春期,都会坚定地选择做自己的主人,不是他不听话了,是你的惩罚和吓唬不好使了,他要翻身做主人了。没有一个人应该成为比自己更重要的人,这样每个人才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当你想为他的生命负责的时候,你就试图剥夺他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能力,你确定要一辈子拖着他走吗?(啃老族越来越多哦)
如何放下评判呢?当在内心强化了以上三点原则之后,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放下对孩子评判的练习,(下方有图片示例,熟人知道,是我的字儿):
1、写下你对孩子的所有评判。如果一次写不完,可以不断充实这张单子。
2、针对每一条评判,违反了上面三原则中的哪一条,用红笔写在旁边。
3、划去评判,换成积极信念。积极信念是你从孩子的身上发现,他已经做到的部分,你需要在内心不断强化他好的部分。你越关注不好,不好就会放大,你越关注好,好就会放大,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我在关注什么”,要从“因”上下功夫。这个转化需要时间,绝不是一次完成的。当你的评判一跳出来,立刻转化成积极信念,这是放下评判持续而重要的一步。可以把你转化后的积极信念,有空就拿出来默读,退一步想,你除了信他,你还有招吗?
青春期系列写到3,就算圆满了,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原则是:别用我们的有限去限制孩子的无限。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希望我们能更懂青春期的孩子们:
孩子自卑,是呼救被肯定太少;
孩子内向,是呼救被关注太少;
孩子拖拉,是呼救被要求太多;
孩子叛逆,是呼救被尊重太少;
孩子暴躁,是呼救被包容太少;
孩子自私,是呼救给的爱太多;
孩子胆小,是呼救受惊吓过多;
孩子固执,是呼救被理解不够。
洁懿读书汇,推荐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给你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