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曹山讲堂 | 泽道大和尚《禅茶一味是何味?——茶与修行 》

曹洞佛学院 曹洞佛学院 2022-05-02

禅茶一味

是何味


今日小满

也是国际茶日

雨打芭蕉,风摇竹叶

曹洞佛学院在细雨微风中迎来了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方丈

泽道大和尚

来为大家做一场

生动幽默又禅韵悠长的讲座

《禅茶一味是何味?——茶与修行》





佛法=活法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太虚大师


泽道大和尚以太虚大师的诗来

引导大家思考:

佛教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禅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为众生带来什么?


禅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它不同于在印度

仅作为一种修行的法门,

在中国,禅是一种思维方式:


学佛要学会生活

学佛要学会干活

学佛要学会激活

泽道法师在曹洞佛学院院长养立法师的介绍下,参观佛教养生专业和佛教艺术专业学生们的作品,高度认可学院将禅法落实在修行与生活中的成果。


六祖惠能大师曾开示:

外离相为禅,

内不乱为定。

曹洞的五位君臣法,

也是将

善与恶、方与圆、高与低、

左与右、空与色、有与无、

有相与无相、唯心与唯物

……

这样的二分法,圆融无碍。


把“唯”字去掉,

没有“唯一”“唯二”的问题,

就是禅,就是佛教。

从而达到

理无碍,

事无碍,

理事无碍,

事事无碍的境界。

禅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和尚的家风是什么?

饭后三杯茶


如何将“修行与生活”、

“修行与干活”结合起来?

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茶!


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茶和佛第一次结缘距今近二千二百年。西汉甘露三年(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了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位种茶始祖,被宋代孝宗皇帝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


泰山灵岩寺降魔禅师

由茶来解决坐禅的两个问题:

1、昏沉,打瞌睡;

2、掉举,打妄想。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惟许饮茶。” 降魔禅师就是其主导人之一,自此饮茶风气传遍北方。这是目前所知饮茶生活进入僧人禅坐的最早记录。

                         

泽道大和尚从茶与佛结缘的历史,

到茶如何进入禅堂,

帮助修行,

讲到“茶有三德”:


一、茶可以解毒

不但能解生理上的毒,

也能解心理和精神上的毒:

贪、嗔、痴、慢、疑。


二、茶可以提神。

通经疏络,

喝茶可将身体的经络打通。


三、抑欲开智。

由戒生定,由定开慧。


唐代赵州从谂禅师

吃茶去!


1000多年前,有两位僧人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和尚“吃茶去”这个千古公案

在泽道大和尚看来,

道出了修行的三层境界:

第一个“吃茶去”,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对应《心经》“色即是空”;


第二个“吃茶去”,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对应《心经》“空即是色”;


第三个“吃茶去”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对应《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要在茶中感悟,借茶修行,

观心、用功,知行合一,解行并进。

吃茶去,

就是要通过实修去感悟。


正如赵朴老的诗中所写: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你的心有几G?


泽道大和尚的讲座风趣幽默,

金句频出:

包容就要扩容,空间不能太小,

手机从2G、3G……马上就要有5G,你的心有几G?

藻光禅师

横行几步又有何妨?


唐末五代时期武夷山出了个得道高僧,法号藻光,世称“扣冰古佛”。藻光和尚不远千里前往雪峰拜谒当时大名鼎鼎的义存禅师。雪峰禅师正在一棵空腹的树洞中打坐,忽觉二十步外有人靠近,便大喝一声:“汝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藻光顿然站立不动,不但没有乱了方寸,反而也大声喝道:“我横行几步有何妨?”义存禅师心想:好一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便张开眼睛迎见了藻光,经过几个回合的机锋相对,被藻光灼灼的禅理所折服,不禁惊叹:“吾香火不如汝香火,汝异日当王侯师也。”


通过这个公案,

泽道大和尚开示大家:

要有360°空间立体思维,

不能局限在一个维度里,

360°就有360条路,路就在脚下,

智慧有多大,路就有多宽。

虽然手机有5G,佛教讲“无际”,

宇宙有几G,你就有几G,

佛菩萨有多少智慧,

你就有多少智慧,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壶者


王也

藻光禅师在为王泡茶时,

曾借茶来劝喻王:


“壶者,王也。”

茶壶,容天容地,

容得下各种各样的茶叶。

一泡茶,有一百多片叶子,

如何将这些众缘和合,泡出好茶,

将恶缘转为善缘,

需要格局与胸怀,

更需要海纳百川的智慧。


“水者,法也。”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因水有三德:

无形,则可以变一切形;

无色,则可以变一切色;

无味,则可以变一切味。


无就是有,要不断破除小我,

不断扩充自己。

法无定法。


“杯者,愍也。”

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学会包容,慈悲为怀。



泡茶即是传法


在泽道大和尚看来

学佛修行与泡茶是一样的,

而我们人和一片茶叶也是一样的。



人的无明烦恼与生俱来,

而刚采摘的茶叶因其苦涩也不能喝。


人要通过行

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

“六度波罗蜜”而抵达彼岸。

用功要讲究度,不能太急,

急火攻心,

不但不能去掉业障,

反而容易夭折。


茶也要经过

采摘、晒青、摇青、

杀青、炒青、烘焙,

等工序才能将苦涩味去掉,

工序要一道一道反复做,

不能太急,

太急就容易干枯。


茶需要时间来发酵,

修行也需要时间来转换,

转烦恼为菩提,

转八识为“四智”。


泽道大和尚告诉大家:

茶的香味、韵味不是做出来的,

而是与生俱来的;

就如人的佛性,

也是本来具足的。


茶是佛的化身,

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自己最美好的全部奉献给众生;


茶有菩萨的心肠,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茶农种茶、商人做茶、

文人喝茶都得利益,

僧人饮茶更是助道修行的因缘;


茶有罗汉的自在,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自在,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全在因果的范畴里,

又不影响因果;


茶有僧人的隐忍,

即使100℃的沸水下,

也毫不动摇,

逆境不退,顺境不染,

言行举止,

均为众生、为佛教做事;


茶有凡夫的苦涩,

生老病死、三苦、八苦

乃至无量苦,

在这个堪忍的世界里,

不怕苦,不怕累,

愿为众生孺子牛,

为信众做侍茶生。


曹洞佛学院礼聘泽道大和尚为“国学精品课程特聘教授”


在讲座的最后,泽道大和尚勉励大家:“杯子放下”就是承担,放下就是选择。
当你选择出家,红尘中的事物就要学会放下;当你选择“一个”,“九个”东西就要学着放下。选择好这条道路,就要走好,把握好。
禅茶的本意是结缘、分享、感恩,广结善缘,将最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枯竭;一片茶叶,和别的茶叶和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内在是罗汉的修行,外在是菩萨的宏愿,要做佛教的中流砥柱,勤修戒、定、慧,这样无论你走到哪里,佛法就传播到哪里;你去到哪里,笑声就在哪里。
因果同时,花熟蒂落,结果自然成。



感恩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提供图片


摄影:李鹤  于静茹

摄像:于静茹





往期推荐

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展览,从“碰不得”到“一起嗨” | 张啸教授【北大曹山讲堂】

北大曹山讲堂 | 李中华教授《老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中国智慧》———曹洞佛学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周精品课程

北大曹山讲堂 | 连辑教授《美 · 审美 · 美育》









曹洞佛学院

公众号

微信号 : 

CaoDongFoXueYuan

******************

点我扫描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