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心:我的年度电影、年度图书和年度作者
这是平常的一天,过得还算充实。
上午看《寻梦环游记》,显然是一部颇有寓意的好电影。此前在朋友圈注意到该片口碑甚佳,前两天经朋友大力推荐,终于在周末走进影院。画面、故事、节奏都很到位,考虑到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观众,大团圆的结局也是可以接受的。生与死,善与恶,情谊与孤独,声名与背叛,我甚至想到“历史书写”的问题。应该是我今年为数不多的观影体验中感觉时间和金钱都“值”的一部电影。
下午重温罗新《从大都到上都》,是2017年认真读过的最后一部好书了。这部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改天涂抹几笔,说说自己的感想。这样,除了《2017年上半年读书五佳》提到的五种书之外,这里简单列一下今年的阅读收获: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胡鸿《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加上《从大都到上都》,不禁让人感叹北大历史系实力之雄厚。
两种考古读物:罗泰《宗子维城》,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曾撰小文讨论之(《“画龙点睛”:何炳棣的先秦思想史研究》)。
另外,三部套书也很值得分享:
《傅杰文录》(四卷)
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反正都能飞》《雪地茫茫呀》)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全三册)
当然,肯定有不少遗漏(上述大都是偏学术的著作)。改天再作检讨。
今天最令人高兴的是维舟兄发来的一则消息,其实是截屏:
年过八旬的郑学檬先生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厦大常务副校长。应该是大三、大四的时候,为了写论文,我曾冒昧打扰,向郑先生借一本纪念陈寅恪先生的学术会议论文集。
黄道婆那篇文章篇幅较长,被我拆分成三篇,刊于澎湃私家历史栏目2017年3月31日,总题作《黄道婆之谜》,感兴趣者可自行检索,或直接拉到本文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
站在编辑的角度,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要选一位“年度作者”的话,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字:维舟。
维舟兄是一位低调的作者,他涉猎广泛,但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入细致,他为刘浦江先生一部论文集而撰写的书评,赢得学界好评,据说也得到刘先生的赞许。对于《中国历史研究手册》这样的大书,肯下功夫逐字逐句阅读的,恐怕寥寥无几,而维舟兄是其中之一。在追求所谓十万加的当下,能沉心静气读书和写作,我想他的努力总会得到一点回报的。作为一个编辑,这种时候我总是深感荣幸,由衷感激。
愿新的一年,平安,如意。
【小广告】
戴卫红《韩国木简研究》
瓦尔德曼《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瞿骏《花落春仍在》
巫鸿《聚焦:摄影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