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冬梅《大宋之变》:解剖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危辱

歴史之島 2021-07-01



作者: 赵冬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1063—1086
出版年: 2020-5
页数: 556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826992
 
内容简介  · · · · · ·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文明辉煌。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
 
本书以司马光的后半生为线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深入濮议之争、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文人政治家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抗争与博弈,再现共治时代末期知识分子的荣光与屈辱。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典雅流畅的语言,探究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和历史真相,揭示朝代兴衰、帝国统治的深层根源。
 
作者简介  · · · · · ·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章群中国历史讲座”特邀主讲人;致力于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主要著作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目录  · · · · · ·
第一部 父子君臣,1063—1067
1 父死子继
2 帝后 母子 天下
3 强撤帘
4 式微歌
5 濮议:父亲名义战
6 把名字刻入石头
7 没有赢家的战争
 
第二部 旧邦新命,1067—1069
8 新皇帝二十岁
9 “大有为”锋芒初露
10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 话题人物王安石
12 四月谈话
13 理财争论出延和
14 司法分歧起阿云
 
第三部 风云初变,1069—1071
15 开封山雨欲来
16 马王初较量
17 王安石的胜利
18 皇帝爱韩非
19 去意决绝
20 青苗法红线
22 登楼不见山
 
第四部 长安不见使人愁,1071—1085
23 勇敢者的墓志铭
24 独乐园中狮子吼
25 新法得失
26 书局风波
27 遗表真情献大忠
28 神宗的眼泪
 
第五部 黄叶在烈风中,1085—1086
29 开封的呼唤
30 言路何难开
31 “黄叶在烈风中”
32 “司马相公”的体制困境
33 神宗旧相
34 僵局
35 “奸臣”去
36 政治中的政策
37 病榻上的宰相
38 复仇与和解
39 人间最是宽容难
40 葬礼与哀歌

 


 后  记

2019年11月5日晚9点,我完成了本书的第40章《葬礼与哀歌》——“光哥”的生命故事终于讲完,还差一个《尾声》,要交代北宋政治史的后续发展,然而水入河床车入轨,大势已定,剩下的——不管是我的稿子还是北宋政治—都只是时间的事儿了。我微信问编辑张洁,稿子交了还能再改吗?她显然更希望得到最后的定稿。我于是没有交稿。接下来是各种忙,还差一个《尾声》的稿子就停在那里。11月14日,飞美国去看泱,在跨越太平洋的航程中,我开始了又一轮的通读和修改。有一阵子,飞机遭遇不稳定气流,晃得像拖拉机在土路上开,我心里忽然怕得要死——万一我“中道崩殂”了,我的泱肯定会更迅速地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老爹老妈也有晓寒和李嶙照顾,可是“光哥”怎么办呢?我的稿子还没交,那这世界上就失去了这样一部如此用心的“‘光哥’和他的时代”的传记了。第一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死不得”的人了,可发一笑。
 
从2013到2020年,七年了,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心怀感激。
 
首先要感激的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朋友们。栏目组容忍了我的一贯拖拉、偶尔停顿甚至推倒重来,允许“司马光”成为录制时间可能是最长的节目。2018年1月12日到2月8日,“司马光”第三部128集在CCTV10播出,删繁去冗,保留了我所讲的核心内容。“司马光”第三部所涵盖的时间段与本书相同,但其内容只是本书的一小部分。我采取的是“麦地里种玉米”的“套作”方式,埋头写作书稿,然后提取其中冲突相对激烈的部分,转换成口语,对着镜头把“故事”讲出来。书本所能呈现的信息,远比镜头里的更为致密、丰富和辽阔。当然,电视的传播能力,却也是书本无法媲美的。感谢“百家讲坛”,让我拥有更广大的读者。
 
从“司马光”第三部播出开始,就一直有朋友询问“书何时出”,还有不少出版界的朋友发出热情的邀请,我会铭记你们的认可和支持!我最终“托付终身”的,是从未谋面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打动我的,是张洁编辑的“做书梦”,还有赵艳主任的严谨与热忱。而本书的编辑过程让我深感“所托得人”。
 
我还要感谢宋史学界的前辈与同行,学术共同体的知识积累,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学术态度,让本书的写作成为可能,请恕我不一一称名道谢。邓小南老师,冀小斌兄,刘成国、方诚峰二君,我或曾当面请益,或熟读其书,深受启发。学辉范兄是我“云端”好友,拙作《和解的破局:司马光最后十八个月的北宋政局》蒙范兄抬举,被《文史哲》杂志收容,只可惜付梓之时,范兄已经仙逝。范兄为人,有古人风,如今真是古人了……2018年,我得柏文莉教授提携,在加州戴维斯分校访学半年,柏文莉教授和MarkHaleprin教授在写作上对我有极大启发。
 
2014年1月的一天,在巴黎的大街上,我和蓝克利老师边走边聊,我向他描述我正在写的这部以司马光为线索的北宋政治史,对我的生命有多重要。说着说着,我忽然停了下来,看着蓝老师,说:“不行,不能再拖了。我必须得专下心来写作,不然就永远也写不完了。”我当时的眼神一定是充满焦虑的。然后,我听见蓝老师操着他那口有一点地方口音的流利普通话说:“当然。你自己决定!”
 
蓝老师是70年代的北大校友。2010年我的《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刚刚拿到最初的几本样书,蓝老师正好在北大开会,我照例先送前辈,包括初次见面的蓝老师。过了些日子,他突然打电话到家里,问我愿不愿意去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学。我当然愿意了。2012年12月,我抵达巴黎,蓝老师亲自接机,让我顿生“晚辈何德何能”之叹。本来是单次一个月的访问,蓝老师又协助申请,改成三年三次。我既享受巴黎的自由读书讲学之乐,又苦于长途奔波不能专心写作,于是就有了2014年1月街头的那一幕。最终,我放弃了第三年的访问—当然,书稿也并未因此如我所想的迅速完成—毕竟,生活不是在巴黎读书,它太复杂了。
 
最后,我想感谢生活本身,它给我的一切好的、不太好的,都增加了我对生命的理解。我的导师祝总斌先生今年九十岁,我去看他,他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别的,就是想得开!”学历史学的人,多经历一点,是好事,只要“想得开”,能过去。

 

赵冬梅,于2020年4月7日
新冠阴影将褪的北京,阳光常满的空中花园



预售有喜




继续挖掘另一个世界的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