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好的书,来一套 怎么够

歴史之島 2022-08-09

八十岁了,还在自得其乐搞学问


老先生七十岁了,还坚持学一门语言




“古典与文明”

丛书总序



中国学界发展古典学的目的,绝非仅仅只是为学科而学科,更不是以顶礼膜拜的幼稚心态去简单复制一个英美式的古典学科。晚近十余年来“古典学热”的深刻意义在于,中国学者正在克服以往仅从单线发展的现代性来理解西方文明的偏颇,而能日益走向考察西方文明的源头来重新思考古今中西的复杂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学界现在已经超越了“五四”以来全面反传统的心态惯习,正在以最大的敬意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古典源头。对中外古典的重视意味着现代中国思想界的逐渐成熟和从容,意味着中国学者已经能够从更纵深的视野思考世界文明。



已出书目

“古典与文明”第一辑


义疏学衰亡史论 乔秀岩 著文献学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千古同文:四库总目与东亚古典学 吴国武 著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 华喆 著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冯茜 著中古的佛教与孝道 陈志远 著《奥德赛》中的歌者、英雄与诸神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奥瑞斯提亚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美〕唐纳德·拉泰纳 著萨卢斯特 〔新西兰〕罗纳德·塞姆 著古典学的历史 〔德〕维拉莫威兹 著母权论: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巴霍芬 著

“古典与文明”第二辑


学术史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两汉经师传授文本征微 虞万里 著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铭 著周孔制法:古文经学与教化 陈壁生 著《大学》的古典学阐释 孟琢 著参赞化育:惠栋易学考古的大道与微言 谷继明 著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 著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和自我神化 〔美〕普鸣 著塞壬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美〕尚冠文 〔美〕杜润德 著阅读希腊悲剧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蘋蘩与歌队: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周轶群 著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奥地利〕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

“古典与文明”第三辑


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飞 著牺牲:子学到经学时代的神话与政治 赵丙祥 著知其所止: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绎说 潘星辉 著从时间来到永恒:《神曲》中的奥古斯丁传统研究 朱振宇 著“地生人”与雅典民主 颜荻 著希腊人与非理性 〔爱尔兰〕E. R.多兹 著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自由意志:古典思想中的起源 〔德〕迈克尔·弗雷德 著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古代思想中的地之边界:地理、探索与虚构 〔美〕詹姆斯·罗姆 著英雄的习性:索福克勒斯悲剧研究 〔英〕伯纳德·M. W. 诺克斯 著悲剧与文明:解读索福克勒斯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


义疏学衰亡史论


乔秀岩 著328页,精装49.00元,2017年12月ISBN:9787108059680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哲研究离不开手的基本资料,但以往几乎没有人真正探索过贾公彦、孔颖达等人编写注疏的思考过程。读书不是淘资料,而要体会作者心思。刘炫学问很大,批评前人颇有据理不饶人的执着气势,又因这种批评不可能马上被学界接受,所以经常用讽刺的语气,既自尊又自卑。贾公彦有时拼凑旧说改头换面,不顾其说破绽四出,反而因小聪明而自鸣得意。孔颖达基本接受刘炫学说,《书》《诗》《左传》正义皆以刘炫《述议》为基础,又要消除刘炫的偏激,《礼记》以皇侃《义疏》为基础而兼用刘炫新说进行粗糙的调整,充分显示官方办事的特点。
阅读注疏,我们都能感受到刘炫、贾公彦他们的神态,或怫然或莞尔,而体会他们的思考,就是读经学著作的乐趣所在。>>>面对旧有的经学传统,这部作品提出了许多亮眼的新见

·


文献学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510页,精装55.00元,2018年9月ISBN:9787108061607
这本书集合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与文献打交道的点滴展现,既有对古籍整理的学理研究,也有对经眼作品的品评判断;既有学者科学、审慎的角度,也记录下了研究、出版古籍过程中可爱美好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他们学术生命最好的展现,也是我们有效了解古籍版本、古籍整理知识的不二参考。>>>古籍阅读中如何选择版本?

·


学术史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526页,精装68.00元,2019年1月ISBN:9787108063427
学术的历史面貌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都在回答这一问题,这些“史”从不同角度展示思想、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不同的理解思路。作者却反思性地认为:这些脉络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的,而是千百年后整理出的概念体系,以现代概念体系中的“史”来评介经学问题,未免以今律古之嫌。
这本书介绍了马融、郑玄、朱熹、孙诒让等多位学者的研究,呈现出经学在两汉、唐宋和晚清三个重要时期的研究典范。作者甩开了既成“史观”的束缚,以“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用语为宗旨,直接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挖掘其中有趣的思维过程,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经典、经学的多元可能性。>>>为什么“以西学比附经学”能在晚清蔚为风尚?

·


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稿


华喆  著470页,精装58.00元,2018年3月ISBN:9787108060433
“礼是郑学”之说来自《礼记正义》孔颖达疏,而作者以此作为理解经典、分析经说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汉唐经学诠释的发展脉络,提出汉唐经学传统是以如何理解郑玄为主轴构建而成的。本书以晓畅的语言带领读者走入古代经学家们的思维世界,回溯了从郑玄之学创立,到唐代《五经正义》的编订为止,近五百年间经学的发展历程。书中围绕郑玄学说以及后来学者对于郑玄的质疑、批评、调整和曲释、回归等等,从经说本身的内容发掘其中的演变关系与学术特色,提出了许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论断。

·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冯茜  著471页,平装59.00元,2020年9月ISBN:9787108068019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最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唐宋之际的礼学思想的转型

·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 普鸣  著杨起予 译 唐鹤语 校382页,平装49.00元,2020年1月ISBN:  9787108065926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普鸣:圣人从不创作,仅仅效法自然世界?

·


成神: 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美] 普鸣  著 张常煊 李健芸 译 李震 校512页,平装58.00元,2020年1月ISBN:9787108066848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思·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绝对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天人合一”。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天人合一”背后蕴含的“关联性宇宙论”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人”与“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关联性宇宙论”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比较模式,即将历史分析与比较性视角相结合,既关注相似的宏观历史处境,又注重细微差异的辨析,以期在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对比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普鸣:晚商的祭祀、占卜与人神冲突

·


海妖与圣人: 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美] 尚冠文 [美]杜润德  著吴鸿兆 刘嘉 等译 金方廷 校400页,精装56.00元,2020年10月ISBN:9787108067562
这本书主张比较研究必须反对“孤立主义和将人类巴尔干化为彼此分离的文化实体”,并确定了目标:“探究对应的比喻或象征手法,而不是抛出一套大而化之的东西方对比。”作者通过对希腊和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文本的创新解读,始终以使它们相互辉映为目的,令人钦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张隆溪
海妖与圣人何以并提?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张力?这本比较古典学著作,以海妖代表的知识与圣人代表的智慧为线索,串联起古希腊与古典中国最重要的文本。通过比较《诗经》和《奥德赛》,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孔子、老子、庄子和柏拉图,向读者呈现两大文明如何回应各自内部的危机与变革。>>>海妖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杨砚 等译470页,平装58.00元,2020年7月ISBN: 9787108067982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为强大的政权,并且是所有前现代帝国形态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他们在全盛时期虽然只占据地球版图很小的一部分,但却统辖着近半数的全球人口。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扩张、衰败,在某些方面,他们就像分居欧亚大陆两端的一对双胞胎。——沃尔特·沙伊德尔
本书收录八篇文章,作者包括赵鼎新、陆威仪、普鸣等,他们从比较视野研究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分别讨论这两个影响深远的文明大国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王权与国家精英的构成、行政决策的制定、国家官僚制度的组织与运作、国家财政收支、国家权力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宗教信仰与王权正统的关系等。>>>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


萨卢斯特


 [新西兰]罗纳德·塞姆  著荆腾  译701页,精装88.00元,2020年10月ISBN:9787108068903
凭借这部经典著作,罗纳德·塞姆爵士成为20世纪第一个把萨卢斯特——塔西佗称之为最杰出的罗马历史撰述家——放到其社会、政治和文学背景中的学者。以往的研究者仅仅将萨卢斯特视为雇佣文人或小册子作者,但塞姆的著述将共和国的政治与萨卢斯特的文学成就联系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位没有党派偏见的历史撰述家。
无论是关于历史撰述家萨卢斯特还是关于萨卢斯特所处的历史时代,这本书都是一部极其重要且颇有影响力的核心著作。对于研究罗马历史和罗马编史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部无法绕开的作品。>>>20世纪最优秀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塞姆代表作,罗马历史研究者必读书

·


《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杜佳  程志敏  译431页,精装58.00元,2020年1月ISBN:978710806634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奥德赛》。美国著名古典学家查尔斯·西格尔倾三十余年心力研究和讲授《奥德赛》,为这部伟大史诗的诠释史注入了新的丰富内容。
通过西格尔的视角,我们看到的奥德修斯,是一位想要挽救同伴而无能无力的首领,一个机敏灵活坚强隐忍的英雄,一个善于讲述也懂得倾听的吟游诗人,一个历经磨难而雄风犹在的国君,一个忧伤的儿子,一个坚强的父亲,一个懂得和妻子分享的丈夫,一个恩怨分明有仇必报的男人。审慎和聪明没有消除其善良的天性和信任别人的能力,漫长的漂泊流浪也没有把他的心磨砺得太过坚硬而失去可贵的敏感与温情。最终我们将理解,奥德修斯的旅程就是人类自己人生旅程的一种代表和缩影。
在引人入胜的叙述背后,西格尔也密切关注史诗中的风格、构思和神话模式,思考了吟游诗人与听众之间的关系、荷马对诗歌本质的处理等诸多问题。正如Louise Pratt所言:西格尔帮助我们看到文本中最好的东西,也能让我们看到最有可能的潜在意义。>>>奥德修斯归途中的转变与仪式

·


阅读希腊悲剧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章丹晨  黄政培  译526页,精装68.00元,2020年1月ISBN:9787108065919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希腊悲剧探索的是公民意识体系中内在的问题

·


奥瑞斯提亚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颜荻  译190页,精装42.00元,2018年2月ISBN:9787108060471
埃斯库罗斯的三连剧《奥瑞斯提亚》是古希腊悲剧的奠基之作,从马克思、尼采到现代女性主义,此文本一直受到西方思想界的高度重视,堪称经典的经典。但埃斯库罗斯晦涩困难的希腊语使得对此剧的阅读解释相当不易。著名古典学家戈德希尔教授在这本篇幅极小的著作中,围绕《奥瑞斯提亚》诞生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状况,通过古典语文学的方法细致阐释剧中关键语词的复杂性和含混性,抓住“我们如何理解正义、复仇、暴力以及人们对社会、对彼此的责任”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深入挖掘了作品本身蕴含的能量。>>>如何理解正义、复仇、暴力以及人们对彼此乃至社会的责任?

·


母权论: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 约翰·雅科多·巴霍芬  著孜子  译319页,精装45.00元,2018年1月ISBN:9787108061973
巴霍芬在《母权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母权制的概念,论证了母权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作者通过大量介绍引用吕基亚、雅典、利姆诺斯、埃及、印度、莱斯博斯等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向读者展现了母权并非某个民族或族群特有的个别现象,而在史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人类早期所经历的多个文化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并且早于父权存在。
民族学家卡尔·穆利评价此书:“无论是谁,若要试图完整评估《母权论》对后世的影响,就必须同时撰写一部关于现代民族志和社会学的历史。>>>吴飞 | 《母权论》:从母权到父权,这个转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


希腊人与非理性


 [爱尔兰] E.R.多兹  著王嘉雯  译445页,精装78.00元,2022年5月ISBN:9787108072757
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曾说过:“任何人类的大脑,无论智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原始思维都依然根深蒂固。”在《希腊人与非理性》中,著名古典学家E. R. 多兹描绘了直到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文化中非理性力量的影响,揭示了古希腊精神世界中重要却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隅,对“希腊文化是理性主义的胜利”这一传统观点进行了反思。他利用现代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我们没有直接观察到任何一个社会可以免除“原始的”思想模式,那为什么就应该认为希腊人可以免除呢?
这部1951 年首次出版的哲学经典,被评论家誉为“现代希腊学术研究的一个事件”,和“一部怎样赞美都不为过的著作”。>>>E. R. 多兹《希腊人与非理性》

·


古典学的历史(修订译本)


 [德]维拉莫维兹  著陈恒  译416页,精装78.00元,2022年6月ISBN:9787108070715
古典学的本质可以根据古典学的主旨来定义:从本质上看,从它存在的每一个方面看都是对希腊-罗马文明的研究。该文明是一个统一体,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切地描述这种文明的起始与终结;该学科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把诗人的歌词、哲学家和立法者的思想、庙宇的神圣、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情感、市场与港口的热闹生活、海洋与陆地的面貌,以及工作与休闲中的人们再度创造出来。
由于我们要努力探寻的生活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我们的科学也是浑然一体的。把古典学划分为语言学和文学、考古学、古代史、铭文学、钱币学以及稍后出现的纸草学等等各自独立的学科,这只能证明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局限性的一种折中办法,但无论如何注意不要让这种独立的东西窒息了专家心中的整体意识。——维拉莫威兹

·


“地生人”与雅典民主


颜荻  著208页,精装59.00元,2022年6月ISBN:9787108066985
“地生人”(autochthony)意指人直接从大地生出而不是由人类母亲所生。它是古典时期的古希腊世界里一个流行颇广的修辞,出现在诸多城邦的建城神话与政治话语中,其中尤以民主雅典的“地生人”最为著名。由于“地生人”涉及范围甚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力地推动了学界对古希腊文明世界的整体理解,因此,“地生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古典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课题。
“地生人”为何会如此流行?当时的人们怎样理解城邦的起源乃至人类的起源?这又与城邦政治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书围绕“地生人”与雅典民主,从神话、政治、戏剧和哲学四个方面探讨了“地生人”作为起源神话的叙事逻辑及其与雅典社会、政治思想的密切关联,并深入探索了“地生人”主题在文学与哲学领域的应用。作者一方面将西方学界已有的奠基性研究成果介绍到中文学界;另一方面对已有的研究做出了反思与批评,更深一步挖掘了“地生人”在文化、思想领域所蕴含的能量,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主流学界以民主政治为主导的文本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