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看了贾樟柯新片…
70周年柏林电影节一直麻烦不断,从决定改期就打乱了全世界电影节的部署;后来又提出瘦身计划,取消美食单元,增加奇遇单元,并削减了论坛、全景、新生代等单元的名额;
再加上因为位于电影宫旁边索尼中心的Cinestar影院倒闭,导致一下少了6个影厅和1个IMAX大厅,排片容量就各种捉襟见肘。
不仅把论坛和全景都改到了位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Cubix等影院放映,而且还调用了一些完全没听说过的小影院……今年柏林节的影院分布颇有北京或者上海节的架势了。
但这还不是最闹心的,新冠病毒导致全世界草木皆兵,柏林电影节还专门发布公告,与德国著名的科赫研究所合作提供医疗服务,并对来自疫区的嘉宾特别关照云云。
开幕前一天又爆出新闻,因为柏林节首任总监阿尔弗雷德·鲍尔被新进挖出了黑历史——在纳粹时期任职云云。
导致柏林节不得不临时宣布今年停发「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又译阿尔弗雷德·鲍尔敢斗奖)——近年稳定的第三名奖项,表彰创新和突破边界的电影,改发「70周年纪念银熊奖」,目前并不知道这个奖项要列在第几位和表彰什么样的影片。
最后,开幕前一天晚上在德国小城哈瑙发生恐怖袭击,造成11人死亡……
总之今年是人心惶惶。
那么闲话少说,还是关心电影吧。
柏林换帅可谓是近年电影节圈子里的大事,看看新总监带来了哪些变化。
开幕第一天没有竞赛片,看片五部。
柏林特别展映单元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柏林特别展映单元和第一个媒体场。
这部片最早的片名叫《一个村庄的文学》,去年平遥电影节期间改名,预告片循环洗脑播放到能背下来,所以里面贾平凹、余华那几句剪进预告片里的台词一出,竟有遇见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之感。
看了片子就知道为什么改名,因为这部片本身显然是吕梁文学季的附属产品,科长拍之前很可能都没怎么想好结构,最后拍成了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这么一个成品。
重点人物是不同代继的贾平凹、余华和梁鸿,还提到了《吕梁英雄传》的作家马烽(采访了他的女儿)。
影片从山西贾家庄起笔后转到西安、海盐和邓州,格局不小,也有很多佳句,余华的段落相当之精彩。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也是出自在海盐长大的余华回忆自己游泳的时候,说见到的海水是黄色的,就一直游,后来遇到洋流带着他,游了四十里才上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影片中赵涛老师没有出场,不过出任了监制,所以「含涛量」仍是百分之百。
另外看了这部影片就理解为什么科长在「传承」这个70周年特别策划里面挑了霍猛。平遥出身的《过昭关》跟这部片气质蛮相似,都是农村题材,都有地方戏(这部片声音还是做得挺讲究的),而且都试图曲笔涉及一些文革历史。
影片已有龙标,应该会由是华夏电影公司发行。
柏林特别展映单元
开幕片
《我的塞林格之年》
My Salinger Year
导演:菲利普·法拉多(加拿大)
★★☆
导演菲利普·法拉多既拿过柏林水晶熊,又两次入围过洛迦诺,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
影片成色不错,清新甜腻可口,应该是豆瓣用户最喜欢的影片类型——有文学梦想,独立自主的女青年漂在纽约的大女主故事。
基本是个文学版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西格妮韦弗扮演的大牌经纪人也颇有梅姨时尚主编的架势,更何况女主角玛格丽特·库里基本就是跟海娘娘学的表演——长得也有几分相似,基本是海娘娘和艾伦佩吉的一个混合体。
女主角塑造相当成功。另外影片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塞林格不露正脸,也算是一份谈资。影片成色要好过去年。
《水俣病》
Minamata
导演:安德鲁·莱维塔斯(美国)
★★
大概是柏林节看到最商业的片子吧。全是套路,不过摄影控制得还不错,很多日本名角。
影片讲述《生活》杂志饱受战争创伤和酗酒困扰的摄影记者去日本水俣,排除万难拍出震撼世人的照片的故事。
节奏还挺舒服,不过细想一下胡扯的地方也比较多(以如入无人之境地冲进医院档案室翻资料为最)。
当然影片最棒的一点是——你看着是日本,其实是在塞尔维亚和黑山拍的(字幕里面各部门工作人员有各种维奇……)!就凭这一点我就服!
奇遇单元
开幕片
《马尔姆克罗格庄园》
Malmkrog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罗马尼亚)
★★
普优这部片子被戛纳连续拒绝后流落到柏林做新总监最大的政绩「奇遇」单元的开幕片也算给足面子——
普优发迹其实还是在柏林,2003年的《咖啡与香烟》拿下柏林金熊奖最佳短片。
可以说是个古装+哲学/政治版的《雪山之家》,完全的的室内剧,五个主角聊了200分钟天,看着他们从餐前酒下午茶开始,一直吃了整顿饭,从倒水到吃完甜点,再到餐后余兴节目……完全自然主义的1:1时长(《无医可靠》《雪山之家》几乎都是如此),分为六个段落,有两个段落是常规剪辑,其余段落都是超长镜头。
对话以俄国作家索洛维约夫的作品为底本(之前普优拍过一个《三次阐释练习》就是用的索洛维约夫),基本就在谈宗教、政治、哲学,很多关于欧洲局势的话题(普优在《萨拉热窝的桥》里的「新年夜」就是谈欧洲主题)。
非常硬,对白99%是法语,没有文化背景和语言基础的话,吃不下是真的。
感觉普优已经走到死胡同了,以及,连普优都不谈后社会主义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真的结束了。
全景单元
开幕片
《千分之一》
Las Mil y Una
导演:克拉丽莎·娜华斯(阿根廷)
★★
柏林世界电影基金支持的、阿根廷女导演第二部长片。还去过圣赛和都灵实验室。
虽然是阿根廷小镇但是性观念真得很开放,捉迷藏捉了一半就有两对基友开始摸黑亲热是什么鬼。女主角在一个将拉未拉的状态,被一个据传有HIV感染的拉拉钢管舞女吸引。
总之导演说是要处理反对偏见的问题,但是其实除了一场霸凌戏和金句「地方越小越像地狱」,其实没有感觉到什么偏见,相反这开放程度简直是惊世骇俗……环境声做得比较丰富,摄影也算行,属于可看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