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第二天,看了几部烂片
今天的主题是:睡觉一时爽,排队火葬场。
其实本来做好了计划但是临时因为要开会,所以又改了计划,并且放弃了早场补了个觉。
但是领票就出了问题,要把昨天领好的票退了,然后退票过程中本来有的最后一张票就没了。排队也没排进去,换了一场排队再次没排进去……
更坑的是明天的票也基本都没领到。今年柏林不是人不多嘛,怎么各种场次排队都人山人海的。
索尼中心的Cinestar关张大吉之后,电影节把官方的「街头小吃」从阿卡登商场门口挪到了索尼中心,也算是分流了一些人群。坐在寒风里吃饭也是很酸爽的。
今年柏林电影节的官方街头小吃。胤祥摄
另外柏林的饭怎么可能比得上釜山嘛!又贵又不好吃。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能有片子看就不抱怨什么了。
今日四场。
柏林主竞赛
入侵者
The Intruder
导演:娜塔莉娅·梅特
阿根廷
★★
虽然故事有些让人迷惑,不过影片在电影化手段上还是做得相当出色的,声音设计成为最大亮点。
影片讲述一个被噩梦困扰的女歌手/配音演员(专门配日本SM情色片),在控制狂男友的意外死亡后,不断地被「入侵者/Intruders」困扰的故事。
看起来是个很标准的恐怖片,不过影片的「鬼上身」除了套层梦之外还以声音来展现,尤其是有录音室这个空间,可以实现声音的放大-变形,「入侵者」最早是在音轨上被录音师发现的(这一点倒是让人想起安公的不朽名作《放大》),并且声音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叙事元素,而影像的放大-声音的变形这样的声画关系还同时在配音的场景和声带检查的场景出现。
其实有着一些女性主义电影的可能性,不过基本没有展开,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原生家庭问题、政治解读等等的可能性。
女主角对待「入侵者」的态度(不剧透了)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不太像柏林的一贯风格,倒是有些像洛迦诺每年主竞赛都有的艺术恐怖片),但这并不拯救讲得这么含糊的故事……
我想藏起来
Hidden Away
导演:乔治奥·迪里蒂
意大利
★★★
意大利原始画派/素人艺术的画家、雕塑家安东尼奥·利加布埃(Antonio Ligabue)的传记片,戛纳影帝埃利奥·杰曼诺可谓是附体级演技,又是扮演受到精神疾病困扰的艺术家,应该是最佳男演员的热门人选。
影片有个极其绚丽的开头,完全模拟精神病人思维的「混乱」剪辑,把人物前史基本交代清楚了(当然要跟上这个叙事需要一点耐心)。
同时在影片的调色上也参考了利加布埃画作的高饱和色彩。可惜后面没有坚持这种剪辑风格——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物时好时坏,后半段精神状态稳定的时候比较多……
稍稍有点可惜的是完全把历史背景的阐释可能性拿掉了(传主还是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中当过德语翻译的),聚焦的部分也主要是二战以后的创作和生活,人物渴望爱情和被人嘲笑又被人保护和利用,写得相当细腻,也不乏感人之处。
算是今年的一部佳作。
奇遇单元
管道
Los Conductos
导演:Camilo Restrepo
法国 / 哥伦比亚 / 巴西
★
比较WTF的一部哥伦比亚片,支离破碎地讲了一个(努力复原之后)逃脱邪教「父亲」控制并和自己毒瘾战斗的故事……
片尾的「复仇的挽歌」指明了这个故事作为哥伦比亚民族寓言的意义,当然故事在这部影片里根本不重要(也基本看不出来什么故事),导演很迷恋都市夜景和废弃仓库,但是着实抓不住重点。可能还真是洛迦诺这条线上的。好在它短。
论坛单元
麦吉的农场
Maggie’s Farm
导演:詹姆斯·班宁
美国
★★
第一次看班宁的片子,深刻领教了什么叫「landscape as a function of time」和「Looking and Listening」,影片由24个长镜头组成,内容大概就是……树,草,楼道,储物柜,垃圾桶,饮水处,仓库……
你能相信我看了三个时长约4分钟的垃圾箱镜头么……看得让人各种思考人生。
片名取自第12个镜头(黑板和储物柜)时音轨上飘来的鲍勃·迪伦1965年的歌曲「Maggie’s Farm」。
片中音轨上还出现了两首歌(一首基本听不清楚,似乎是《柠檬树》,另一首不知道是啥)和加州棒球赛的现场解说,中间插入了一首女声清唱的整首《星条旗永不落》。
不过影片的放映过程还真的是让人难忘。
从10分钟开始有人陆续退场,中间有观众睡着打鼾,全场爆笑,他醒来一脸懵逼,然后气氛就变得诡异,但凡影片中有一点变化(主要是音轨上)或者镜头切换,观众就开始笑……连我都觉得好笑了。
大家正襟危坐又无法吐槽,憋着看完片子,整场观众都长出一口气,真的升华了……
迫使观众对日常熟视无睹的场景进行观看/凝视(风景的时间化)+聆听,确实是一种很有想法的电影手法,但是!影片更适合放在美术馆里,放在电影院里看真的是极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