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运动为何让人欲罢不能?这家公司融资数百万,瞄准海底两万里的生意经 | 专访
体育产业生态圈
www.ecosports.cn
拥抱蓝色大海的潜水,不光与3000亿规模前景的水上运动相契合,也与1万亿消费额野望的体育旅游行业相结合。在这条赛道上,这家公司把握住怎样的市场与机遇?
文:刘金涛
编辑:Camel
作为一项集旅游、休闲和探索于一身的体育项目,潜水背后蕴藏着不小的魅力,细分之下的国内潜水运动市场也在近几年不断增大。据中国潜水运动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潜水运动爱好者获得认证证书的人数已经突破一万。
潜水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国内市场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据《中潜股份招股说明书》2015年数据显示:美国的 3 亿多人口中,有高达 6000 多万人拥有潜水证书,并占据全世界潜水活动的41%左右,包含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14%左右。此外,欧洲和澳大利亚参加潜水活动的人口约占 25%和 20%。
到了2016年,政策的东风开始吹了过来。11月,体育总局在出台的规划中明确了“2020年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的大目标。12月底,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次达到10亿,占旅游总人数比例15%,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
▼2006-2015全球潜水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图片来自智研咨询)
的确,政策加持让体育旅游市场备受关注,而这也给了方兴未艾的潜水运动一个积极乐观的信号,致力于对接潜水爱好者和潜点(潜水区域)的潜途旅行,能在这风起之时走的更远吗?而国内的体育旅游市场,能刺激潜水运动的发展吗?
潜途:聚焦国内潜水爱好者,8个月流水数百万
在中关村,我们见到了潜途旅行创始人之一的魏静鹏,他曾在IT行业工作多年,并向生态圈表示,自己第一次接触潜水运动便深受吸引,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潜水经验,与爱好同时培育的,还有对潜水行业商机的信心。
“像我这样热爱潜水的人不在少数,”与此同时魏静鹏认为,许多爱好者找不到合适潜点与渠道,自己又想做些热爱的事,于是2014年,他辞去了IT营销工作,与另外三位好友联合创办了潜途旅行。
▼潜途旅行创始人之一魏静鹏与合作伙伴
据魏静鹏介绍,尽管潜途第一版slogn是“发现潜水乐趣”,但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潜途团队发现,虽然爱好者不少,但真正能够参与到潜水运动的人却寥寥无几,与其将目光聚焦在咨询和攻略上,倒不如做好深度潜水爱好者的生意。
实际上,潜水运动的高门槛和特定地域特征,使其难以为大众所了解。“如果我是在做一个普及潜水知识的平台,那么变现之路就会很漫长,”魏静鹏表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潜途的APP迎来了第二次变革——“让潜水更有趣”。
据了解,目前潜途的业务包含提供课程、食宿和教练、船宿、装备和机票等一系列在内的潜水活动服务,并相继推出了250多个潜水点的套餐业务,遍及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和日韩等28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潜途也包含了信息发布和约伴等社交板块。
魏静鹏向生态圈指出,潜水服务的盈利率在10%-15%之间,从2016年5月份开始到2016年底,潜途的业务流水已达三百多万。
2016年3月,潜途完成了一轮规模为300万的融资,在融资后,团队总人数达到12人。
千亿细分市场下,潜水仍需静待时机
从潜水运动本身的特性来看,它比较受季节性的影响,夏季是潜水旅游的旺季,用户相对集中,并需要较早规划和预定行程,这也是潜水运动市场最忙碌的时期。即便如此,魏静鹏指出,就目前国内的潜水市场现状来看,竞争压力并不算太大。
“这么小的市场里还不会存在太多的竞争,现在大家还是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市场上,如果市场不够大,任何人都是难以生存的。”魏静鹏说道。
据生态圈了解,国内现在致力于潜水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大约有五家左右,其部分商业模式类似,比如业务相对集中在境外潜水服务上。但实际上,潜水点的对接并没有成为他们竞争的因素——一方面受制于潜水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部分国外的潜水点对国内市场持开放的态度。
虽然国外潜水点较为友好,但诸如潜途等平台也难以把焦点锁定在国外潜水爱好者身上。而虽然以互联网为形态的平台优势明显,但也都没有办法在用户体验上进行控制,“潜途可以定标准,但这不代表这个标准就是好的,”魏静鹏说道,解决的方式就是在客户服务中遇到了问题后再去做优化和调整。
▼潜途APP的界面
据了解,目前潜途的业务已能够自负盈亏,但魏静鹏告诉生态圈,自己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满意。的确,像潜途一类的产品在潜水运动的产业链上,所能覆盖到的业务也是有限的。另外,来自国内旅游市场和环境的制约,使得潜水运动的天花板较低,而潜水行业的切入点也并不多。
“潜途也想找到细分市场的共性和特征,未来能在其他垂直领域有一些拓展和延伸,”魏静鹏表达了自己的愿景。此外,潜途目前正在寻找一笔约五百万元的融资。
人人都旅游,但潜水运动为何大都在国外?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
对于小标题的发问,魏静鹏讲述了自己最初接触潜水时的经历,1999年在海南的三亚地区,一次潜水的费用是六百元,价格高,但是缺乏规范的装备和教练员,另外潜水之前的教学工作并不到位,这些因素也使得魏静鹏没有得到该有的潜水体验。
“我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为什么没有好的潜水点呢?”魏静鹏告诉生态圈,在他看来,潜水运动与自然环境和旅游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比方说一个地方被承包了十年,但做的就是十年的生意,很多人就根本不管以后了。”
的确,旅游发展和核心要素之一便是自然环境和保护,而潜水运动作为旅游行业中的细分领域,不仅有着环境秀美的先天条件,也包含着服务、装备和教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个合格的潜水点不是只有装备和拍照那么简单,不仅是潜水运动,国内所有的体育旅游项目都会受到影响。
▼潜途的游客合影
虽然国内也有不少适宜潜水的地区和考证点,但很多城市受季节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南方适合潜水的城市也不多,但海洋保护做的不够好,潜下去的景色并不理想,”魏静鹏说道,不仅是潜水运动,环境问题也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国并不是海洋国家,而农耕文明下的小农经济,对环境的发展和保护并不够重视,魏静鹏进一步向生态圈指出,很多体育项目的引入和布局,背后的逻辑应是“辅助”体育的发展,而不是“催促”。
“近两年,马拉松和城市路跑火热,并不是因为大家都热爱跑步,很多时候是为了参与而跑。”而对于体育旅游而言,赛事和参与贵为门面,但最重要的核心还包括了自然环境。
“旅游是十分依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魏静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潜水市场还不算是蓝海,现在需要的是等待和忍耐。”基于目前国内的体育和旅游现状来看,距离潜水运动的市场爆发还有很长的时间。
编辑:骆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