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盛力世家CEO李胜:签约CBA版权后的冷思考
在CBA新赛季开赛当晚,CBA新媒体版权的第二家直播平台压哨出炉——盛力世家旗下《中国体育》zhibo.tv!这个似乎此前名气不大的平台为何能脱颖而出?在布局头部IP之后,盛力世家有着怎样的规划?中国本土体育IP的变现之路究竟在哪儿?
文/ Usagi
编辑/ 郭 阳
抢滩CBA,《中国体育》zhibo.tv是什么来头?
2016年,在盛力世家的1亿美元融资发布会上,创始人兼CEO李胜曾表示,涉足体育媒体领域后,媒体产品的加入将会使公司的业务更加完整,更具传播性与影响力,可以期待未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拥有平台和版权,是体育产业讲述互联网故事的基本台词。而在今天,剧本变了。
2016年“盛力前行”启动仪式
在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冷静后,除了海外头部IP(如英超、NBA等)依然保持稳定的商业价值,其余的国内外赛事版权无一幸免地遭遇到新一轮的价值评估。虽然国内绝大多数赛事IP在以往就没有成熟专业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谈不上重新估值,但在产业开放契机来临时,本想着积极寻求价值最大化,却发现过程极为艰辛。
可能李胜也没想到,直到CBA联赛开幕当天,官方才宣布《中国体育》zhibo.tv获得CBA联赛常规赛、季后赛以及全明星赛的所有场次新媒体版权,成为CBA联赛未来三年的新媒体合作伙伴。
《中国体育》zhibo.tv何许人也?其实,早在2016年初的那次融资发布会上,盛力世家曾宣布“创办草根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直播TV’、获得了中国知名体育图片社‘中体在线’的独家经营权”,作为一家体育营销公司,盛力世家展示了在体育媒体领域探索的意愿和行动。
而后,为了统一品牌形象,盛力世家将图片业务与直播业务统一放到了《中国体育》旗下,中体在线图片库演变为《中国体育》图片,而zhibo.tv则更名为《中国体育》zhibo.tv。
整合后的《中国体育》被打造成为以乒乓球、斯诺克、搏击等特色项目为基础,融合图片、短视频、视频直播等高品质体育视觉媒体产品的特色体育媒体。不光有早期乒乓球、斯诺克、搏击等项目,“斯巴达勇士赛”、“拳力联盟”、“沸雪”、“中国俱乐部击剑联赛”等盛力世家打造和运营的IP也与这个直播平台深度结合。
今年,《中国体育》zhibo.tv还成为了今年天津全运会的主播机构之一,为十多个项目进行了进行了信号制作并播出,赛事总观看人数达到了50万。
尽管CBA版权姗姗来迟,但这是盛力世家方面通过投资与整合,为旗下《中国体育》zhibo.tv引进的一项重量级IP。在CBA进入后,将会带动盛力世家整体业务的升级,李胜也十分看重此次与CBA的版权合作。
拿到头部IP,盛力世家打算怎么做?
事实上,寄希望版权红利的各家都很清楚,即使拿到头部IP,在国内会员服务和衍生经济还没成型,仍然主要依靠广告主的变现模式下,只有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拥有海量用户,才能延缓和稀释高价体育版权带来的商业风险。
“我们不会试图将《中国体育》打造成传统的媒体平台,也不会无限制地参与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竞逐,我们无意也没有能力与腾讯这样的大媒体平台形成竞争。”李胜如是说。但变现的压力也在促使所有版权运营方做出改变,这与平台的大小,版权价格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2015年,腾讯拿到NBA版权。在彻底告别绿幕、虚拟演播室的岁月后,决定全面提升转播水平。从演播室的设计,到多机位拍摄,就连七年前青涩的解说员柯凡,坐在全新演播室的那一瞬间,都让不少球迷感慨。时任腾讯体育负责人的赵国臣说,希望腾讯带来的直播能够改变三亿球迷的观赛体验。“随时随地看到你喜欢的比赛和明星,可以选择你想看到的解说员,这将改变NBA的观赛历史,这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就连曾经饱受诟病的排球联赛,在今年升级为“排超”后,为了提高用户的观赛体验,在提升转播质量,优化赛事包装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媒体产品和渠道。排球之窗董事长高宏希望通过几年时间的专业运营,排球超级联赛也能在市场中体现出与之匹配的真实价值。
据了解,引进CBA联赛,盛力世家方面也将投入新的团队与精力,制作更多的内容产品,更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并形成互动,也能使旗下的IP都能受益,从而在未来产生平台价值。诚如李胜所言:“CBA版权的到来,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在人员配备、产品技术升级等各方面进行投入,尤其是在内外部资源整合运营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而如今用户对于比赛内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CBA版权的签约,也给盛力世家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CBA版权的入手,zhibo.tv的团队也在加紧组建。为提供专业的内容服务,在邀请ESPNSTAR Sports(ESPNSTAR中文网)团队的基础上,逐步扩充为一支包括编辑、记者/主播、内容策划、商务开发等岗位在内的百人团队,多维度提供CBA内容产品。
“我们做的是媒体渠道,连接粉丝、合作伙伴和赛事IP,让粉丝获得线上线下的双重体验,让合作伙伴和赛事IP通过互动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在李胜的想法里,首先需要满足用户观赛能够得到最好的体验。这也就引出了对于海外IP与本土IP的讨论。
同场竞技,如何看待国外与本土IP?
事实上,像NBA、英超这样的顶级IP,能够一直保持稳定的市场价值,除了商业运作的成熟外,赛事的竞技水平和转播质量非常高。
但在国内赛事的包装制作过程中,公共信号还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中超为例,为了提升赛事转播质量,制作方时常需要改造场地。但比赛场地权限归属的问题,使得改造过程经常遭遇重重阻力。在2016赛季,即使按照标准强行改造场地设施后,仍然有很多的比赛场地达不到转播要求,2017年才在体奥动力推动下得到改善。
数据来自艾瑞咨询《2016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洞察报告》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体育媒体产品的升级,是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升级,而不仅是制作和技术层面,所以升级执行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国际头部IP的强势表现,李胜认为,因为媒体版权是体育IP最重要的收入支柱,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体育IP在中国获得了巨额的媒体版权费,这些版权费使得国际IP获得了更新迭代的资本,凭借这些资金的支持,国际体育IP变得更加强大,在中国的吸粉能力和流量价值变得更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版权价值。在国际IP良性循环的模式下,本土IP却陷入了没钱做不好,做不好更没钱的恶性循环。
沸雪同样也是中国公司引进的国外顶级IP
而与国际IP在中国的待遇不同,本土赛事IP因为比赛包装不足,商业开发起步晚,很难在媒体版权方面获得资本的大手笔投入。如今,国内赛事IP开始运营升级,不仅需要丰富媒体产品形态,还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吸引新的用户,推广比赛。
和分销版权的排超类似,CBA联赛从改革开始就坚持版权分销体系,不再考虑独家权益,目的也是希望以最大程度推广赛事。而并不追求短期暴利,重点考虑如何提升CBA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也是姚明、李金生等人一直坚持的原则。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对于版权的态度日渐理性,国内版权拥有方面对市场现状,也正在清晰地意识到需要去调整与突破的方向。
“如今体育版权遇冷,各大平台在选择版权的时候,也在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调整,并重新布局,从长远出发,这就是投资价值所在。”李胜笃定地认可版权成交的合理性。在此次购入CBA版权后,他也表达了对于版权市场的一些思考。“每一个赛事有了核心价值,有标准,可复制,就一定能做起来,一定会有长远的发展,这是一个过程。”
对于本土体育IP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李胜表示:“我们在打造本土的体育IP,也深知本土体育IP生存的不易,买入CBA的版权对于带动盛力世家运营模式的整体升级,至关重要。但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体育产业相对落后,需要长期的培养,在国际IP的竞争中,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应当使中国本土的体育IP更有价值。”
运营IP多年,李胜的“公心”与“私心”
李胜向我们介绍道,“创造、影响、收获”是盛力世家一直向外界传递的公司理念。打造本土体育IP,以媒体打造体育IP的影响力,最终让包括合作伙伴、粉丝在内的参与者得到收获,这样的理念逻辑在盛力世家创办之初就已经形成。
据了解,从2010年创立开始,盛力世家打造或运营了“冰上盛典”、“拳力联盟”、“斯巴达勇士赛”、“沸雪”、“北京跑”、“挑战100”、“中国俱乐部击剑联赛”等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体育IP。盛力世家已经逐渐完成了体育赛事(包括运动员经纪)+娱乐+青少年培训+旅游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打造。
在这样的基础上,盛力世家通过体育产业一线实战的思考,以及自身运营模式升级的需求,选择了购入CBA版权。而作为一家长期从事体育IP打造和运营的公司,盛力世家对于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市场有着第一手的感受和经验。
“媒体版权是体育IP最重要的收入支柱,”李胜告诉生态圈。“作为立志于打造中国本土体育IP的众多企业中的一员,我们认为,中超80亿的版权费每一分都用在了我们本土的体育IP上,支持着中国足球的发展,这一点对于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尤为重要,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而在打造本土IP的过程中,深知本土IP生存不易的李胜表示:“买入CBA的版权有‘私心’也有‘公心’。CBA版权对于我们盘活媒体渠道业务,带动盛力世家运营模式的整体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中国体育产业相对落后,需要长期的培养,在国际IP的包夹下,我们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滴汗水都应当留在中国本土的体育IP上。”
李胜曾多次对媒体表示:“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强国,就必须要有自已的体育IP,而不是简单成为泊来品的金主和消费者。”由此可见,虽然《中国体育》zhibo.tv入局CBA直到联赛开始最后一刻才敲定,但在“私心”与“公心”的共同作用下,这样一个看似出乎意料的“抢滩登陆”,其背后依然符合盛力世家一贯的布局逻辑。
随着中超、CBA和排超这三大球的本土顶级联赛版权归属接近尘埃落定,有关IP价值的讨论也进入了冷静期。获得真实估值的本土赛事IP,除了要继续在多平台获取用户,并进行市场推广之外,仍要面对版权商业变现的最终考验。
在目前版权、制作、平台各方分散的市场格局下,如何协调资源,真正将中国对于体育IP的每一分投入换为中国体育前行的动力,仍然会是接下来行业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命题。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CBA版权归属最后时刻“被官宣”,但我们真不该只盯着版权这点事
给郭艾伦一双Air Jordan,他可以就此撬动中国篮坛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