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下!在健身行业新趋势里,我们发现了互联网体育的终极法则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8-08-06

曾几何时,O2O、互联网+体育等名词,仿佛体育创业里的圣经,指导了很多一夜成名天下知的神话。

过去3年,这个领域却进入了沉寂期,在“变现”这座大山面前,很多企业在努力找寻出路,不少投资人的看法都变成了“体育还是要到线下去”。

2018年初,互联网健身企业的频频动作,能否打破“流量变现难”的魔咒?我们从健身行业的趋势中发现了一些可能。


文/ 李 亚丽

编辑/ 郭 阳


人总是会变的,何况体育市场。


在O2O模式依靠互联网技术在中国漫天铺开的三年前,“互联网+体育”之风随之兴起。2014-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PC端互联网体育覆盖人群超过2.7亿人,在移动端,体育APP在互联网体育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6%。


体育也成为新闻、视频、电商等APP的重要内容素材,市场上相继出现了涉及观看、社交、参与、购买、数据追踪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体育项目,也随之涌现了一大批互联网体育公司。


来源:《2015年中国互联网+体育报告》艾瑞咨询


然而几年间,由于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许多互联网体育公司纷纷销声匿迹甚至倒下退出市场,其中就包括融至B+轮的乐视体育


大浪淘沙,在全民健身的市场需求下,剩下的大公司们瓜分了巨大的流量池,咕咚、悦动圈、悦跑圈、Keep们,也凭借海量用户数获得了天价融资,一时风头无两。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从流量到融资再到变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延伸阅读:互联网健身公司该如何破除“C轮死”魔咒?赚钱!赚钱!赚钱!


其中,在2014-16共拿到约5亿人民币融资的移动健身应用Keep,早已在流量变现的问题上作出了多种尝试:广告、电商、付费直播等,但似乎无论是哪种尝试,都没能一蹴而就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而就在昨天,2018年3月19日,Keep召开了成立三年以来的首场战略发布会,以期在亿级用户流量的基础上,展开新的战略部署:主攻家庭场景的智能运动产品 KeepKit 跑步机、瞄准城市场景里线下运动空间的Keepland,以及推出全新运动品牌KeepUp。



Keep召开了成立三年来的首场发布会


在Keep宣布其累积用户超1.2亿之际,他们首次将目光瞄准了线下场景。就在同一天,国内知名跑步APP悦跑圈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表示要加速体育服务产业布局。


一时间,沉寂两年的互联网体育又显示出从线上到线下的别样热闹。这次,他们能靠杀回线下解决变现难题吗?



亿级线上流量,这次终于能变现了?

 

改变背后的动力,往往是对现状的不满。


一直以来,Keep以其使用便捷、课程基本免费、社交互动性强等特点而吸纳了亿级线上流量,但接下来的一步却尤为困难——流量变现却成了其较难实现的目标。


于是在今年2月,Keep第一家线下门店Keepland落地华贸中心,并投入运营。生态圈记者在亲身体验与考察了Keepland及多家知名健身房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可能性。



Keepland华贸店实景


数据显示,Keepland整个健身房面积283平米,休息区为133平米,健身教室为150平米。目前Keep只开设了团课,每天从12:30-21:30共设有4节课,每节课满员为24名学员。


Keepland的团课在单名教练带领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了8块显示屏和12个数字地标,每块显示屏对应两个号码的小组训练,24名学员每两人一组,分为12组,进行循环训练。




Keepland臀腿燃脂课程实景

 

与直接落地线下的互联网健身房相比,Keepland自诞生即拥有了Keep过硬的用户基数,这在引流上很方便,大大减少了诸如“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过程。这与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的消费习惯有关。


生态圈记者在Keepland调查采访后发现,参与线下门店健身的用户里,91%为Keep App的注册用户,其中长期使用Keep软件的占比50%左右。这部分群体主要由于在Keep应用上看到Keepland的宣传片,于是想要进行线下的尝试。生态圈记者所在的用户微信群,单周就获得了过百的用户数量。


而另外小部分非Keep注册用户则是通过朋友或前健身老师推荐到店体验,据了解,非Keep注册用户也可以预约课程,使用微信服务号预约购买,填写手机号即可,这进一步扩大了客流。


但不管是否为Keep用户,一个线下健身房不可避免的原则总是存在的:就近。也就是说,即使是Keep死忠用户,也基本上不会选择离公司或家三公里以外的Keep线下门店健身。



第二个很重要的发现是,以“团课”为健身内容的Keepland用户正面反馈率很高。多位现场健身的用户都告诉记者,即使下载了Keep等移动端健身软件,自己在家也很难坚持长期锻炼,“教练带着大家一起练,才能坚持下来,你看到旁边的人都在坚持,你也不会想放弃。”


Keepland的团课模式,起到了互相“监督”和“激励”的效应,而这也反应出,国内健身文化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体育课”模式其实是更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目前Keep在国内仅开设了华贸中心一家门店,据生态圈记者调查,课程基本上为满员,常常出现预约不上的情况。据此估算,一家门店的月收入大概在20万元左右。(非官方数据)


据Keep官方介绍,课程会逐步增加,前提是提供优质的教练资源和用户体验,不太会为了开放位置而牺牲品质和体验。Keep CEO王宁表示,Keepland在未来将会开放到更多城市。


在初次尝试的积极反馈之下,Keep亿级线上流量的变现,这次或许能成为现实。


 

互联网健身市场未来:基于“团课”模式的多样化内容


O2O全称是“Online To Offline”,顾名思义,指的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放到互联网上,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如今,这些曾经的O2O,又重新杀回了线下中来。


对于Keep从线上进军线下的行为,光猪圈CEO王锋在接受生态圈采访时表示,“这个方式非常好,先聚了人气,然后再开店,作为线上唯一能够做到这么大流量的公司,Keep倒过来从线上进军线下,是很好的选择。


但同时王锋也表示,这不会成为一种趋势,“事实上,线上和线下是两件事情,如果混为一谈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线上App与优质的线下健身房合作,各取所需,才是未来健身房市场更大的趋势。



而对于线上转到线下的挑战,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向生态圈谈到,“这远比线下转线上要难,因为大部分的线上服务公司,往往是依托于像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生态支持发展而来。跟传统企业相比,许多线上公司基本上不是一个健全的企业,很多业务不会涉及。


在卞光明看来,一个在过去依赖互联网平台得到很多线上服务的企业想要转到线下,就会有很多要求和挑战。“以健身房为例,从选址、装修、器械采购、消防验收、开业运营等等,一套非常细致的流程,一般专注线上的企业很难一次性补齐所有的环节,就会遇到困难。”



事实上,光猪圈在3月同样有大动作,他们将2018年设定为产品年,并正式推出了以标准化团课、私教产品、更为强制标准化的硬件布局为核心的健身内容。王锋告诉生态圈,“作出这些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消费趋势的影响。”


的确,从过去到如今,健身房市场经历了功用单一的“健身场地提供者”,到个性化的“私教服务”,再到如今更符合用户现实情况的“团课”这样的变化,而这正反映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以健身团课为主的新型健身房或工作室,基本模式是源自美国的SoulCycle,盈利模式通过采购单次课程而不是年卡。通过会员与教练的双向评价,还有课程的销售质量,来提高课程质量与消费者体验。从消费者体验来看,给消费者空间选择空间更大,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互动性也更好。


资料图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入健身房的90后越来越多,占到健身房人群的主流,王锋表示,“但是很多人其实是健身小白,大家对于怎么练并不清楚,所以标准化的“团课”也就有了需要。”


对市面上很多竞品推出的“团课”产品,王锋表示,“这是健身市场一个很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因为对于大部分健身人群来说,团课属于相对而言入门级产品,并且轻松有趣,所以用户体验感和接受度都非常高。”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同样为“团课”模式,哪一家会占领更大市场呢?



超级猩猩朝外SOHO全能店实景


此前,超级猩猩可说是打开了中国“付费团体课”的市场。在那波“重销售、轻产品”的中国传统健身业态下,超级猩猩将健身房内的“操课”独立出来成为专攻产品,并成功在健身市场占有了重要地位,也打开了如今的“团课”趋势。


而2017年刚刚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的超级猩猩,计划将全国门店从不到30家拓展至100家,可见资本对未来健身市场中“产品内容竞争”的关注。


在这样的竞争之下,各家的特点与优势也对比鲜明——


 

另外,同样为“团课”模式,瑜伽用户往往以22-45岁的女性为主,这个人群多为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中高等收入及以上,爱好广泛、个性鲜明。而瑜伽的费用较一般的“团课”健身也更高。


Wake瑜伽市场运营总监鲁娟告诉生态圈,“相对于快节奏的‘团课’健身,很多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很大、精力不充沛的人,往往会选择瑜伽作为兼具放松与运动的活动。他们更愿意为情绪、氛围、生活品质花更多的钱,相对的我们需要提供能够对等的服务。



Wake瑜伽课程

 

不过,在用户体验方面,自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位警察小姐姐在Keepland健身后告诉记者,“相比于瑜伽,这样大家一起练的动感方式更能感染我,而且费用也低很多,所以我来过之后就很少去练瑜伽了”。当然也有用户向生态圈记者表示,自己更喜欢“安静”模式的瑜伽健身。


在不断增长变化的消费需求之下,传统健身房起家的青鸟健身也开始研发类似的商业模式,并在区块链技术上也有涉及。


在接受生态圈采访时,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谈到,“目前来看,以“团课”为主的模式在中国健身市场一定有一席之地,但是健身市场肯定不止一种消费者需求,有很多人来到健身房,也是有放松自己、希望独处或者需要思考的诉求。


卞光明表示,力量训练爱好者、瑜伽爱好者、健美爱好者均有一定的人群,“所以未来中国健身市场一定是百花齐放的。”


的确,如今多种互联网健身的方式涌现,以“团体”和“内容”为主的健身要素已成为新的关注点与产值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也让沉寂了两年的“互联网+体育”重新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而基于这样的创新形式,线上流量想要成功变现,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可能。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互联网健身公司该如何破除“C轮死”魔咒?赚钱!赚钱!赚钱!

三轮融资亿元,成为年度风口,他却说「觅跑」并非健身或共享经济

O2O凋敝后互联网+健身仍有机会,行业整合服务成新突破口 | 体育新消费

扛着优化健身体验的大旗,VR健身房能在千亿级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