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山东姑娘,在奥运会上游完了距离最长的游泳比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体育圈人 Author ECO氪体

在东京这座城市刚刚苏醒的时候,东京湾台场海滨公园的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项目,已经产生了当个奥运比赛日的第一枚金牌。
这是一场长达10公里的漫长竞逐,更是选手们与自己意志力和耐力的较量。

文/ 玛丽


7月14日,在中国奥运代表团公布的出征名单中,一名叫辛鑫的参赛选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参加马拉松游泳比赛的辛鑫,只有其一人参赛,却有5位教练及工作人员,参赛选手辛鑫「五陪一」的后备团队配置,让马拉松游泳这个陌生的奥运项目逐渐被大家关注

最终,在今天早晨结束的马拉松游泳项目中,共有25人争夺最高荣誉,巴西名将安娜-库尼亚以1小时59分30秒8夺得冠军,中国选手辛鑫排名第八,成绩为2小时10秒1。17分钟后,第25名的阿尔及利亚选手也游到了终点,全场工作人员为她鼓掌。

辛鑫曾说,自己独自游着,整场比赛就是不放弃,即便被落下了,比的也是一种精神。


01
充满孤独的赛道

「这是一项与众不同的运动,在那里你身边都是敌人,而最大的斗争是与自己。在水中,你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每隔三四次你就会听到船引擎的隆隆声并闻到一股柴油味,但随着你的头沉入水下,一切都变成白噪音和闷声。」一位选手曾这样描述一场马拉松游泳比赛。

许多人都喜欢用「孤独」来形容这项运动,在训练时,往往当别人起水时,你还在水里游;而在比赛中,除了解说的声音,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你只能听到运动员手臂不停的划水声,很难再有其他声音的出现;第一次在公开水域游泳的人,会伴有巨大的恐惧感,因为你面对的更多是未知的、不确定的,这都是在公开水域特有的。

本届奥运会,辛鑫是中国代表团唯一一名参加公开水域比赛的选手,不仅没有队友并肩作战,在这项运动中,这个略显文静、带着眼镜的女孩还要忍受两个小时和自己独自的斗争。


事实上,这个项目有集团优势,虽然距离很长,但高手之间相差的实力不会很大,如果同一个国家能有多名运动员参加,那么就可以事先制定战术,可惜我们国家只有辛鑫一个人取得奥运资格,独自前行。教练曾说,她是一个给她越大压力、越大承受,反而越坚强的姑娘。

这位96年出生的山东济南小姑娘,因为参加马拉松游泳比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铁姑娘」。辛鑫在15岁的时候就崭露头角入选省游泳队,她本身是国内800米自由泳好手,在2013年全运会上,她以8分19秒43的成绩夺得800米自由泳冠军并且打破亚洲纪录,但这些项目在国际上的竞争非常激烈。

也是在那届全运会上,辛鑫开始挑战马拉松游泳,辛鑫的优势之一就是耐力,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决赛,以2小时05分33秒35的成绩夺得冠军。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辛鑫的距离从800米变成了1万米。

辛鑫认为想要问鼎马拉松游泳冠军,除了一丝恰到好处的运气外,剩下的就是不放弃的「拼」。因为马拉松是项极具耐力和意志力的项目,而在这种复杂的比赛环境中,对辛鑫在平时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一天训练量在3000-4000米,长距离在8公里左右,但辛鑫每天要游15公里的训练。「我有时候很羡慕短距离运动员,心想我要是也练短距离多好。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就该坚持下去」。

央视记者曾问辛鑫:这么难、这么苦,你为什么还要练呢?

辛鑫笑着回应说:「就是因为难,很多人不愿意练,我才有了机会。这个项目需要极好的天赋,但天赋好的运动员往往不愿意练这个项目,所以这个项目给了我更多的机会。

也正是更多这样的付出,让辛鑫在国际大赛中被幸运女神所垂青,2016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辛鑫,就是靠着一股子拼劲拿下第四名,那个时候她的大赛经验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

2018年加拿大、浙江淳安两站世界系列赛,她都收获了冠军。在国内的正式比赛中,辛鑫还未尝败绩。

辛鑫家里虽然有多人曾练过游泳,但是都没有专业游泳运动员的出现,更没想过家里还能出个世界冠军。在拿到省运会冠军后,辛鑫曾问父亲「我游到什么是个头儿?」父亲对她说「等你拿到全国冠军,咱就不练了」,后来辛鑫真的成为全国冠军后,她再也没有说过「不练」这个问题了。


2019年夏天,对辛鑫是一个转折点,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比赛上夺得冠军。辛鑫前半程为了保存体力,最慢的时候排到第41位,但她一路超越,到最后阶段抢到第一位,以0.9秒的微弱优势击败美国名将安德森获得冠军。不仅辛鑫自己在赛后觉得不可思议,团队甚至连领奖服都没有准备。

这个冠军,让辛鑫成为首位获得世界游泳锦标赛公开水域赛事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也缔造了中国马拉松游泳领域的历史。


02
距离「最长」的游泳金牌

10公里游泳马拉松比赛——简称为「马拉松游泳」,是奥运会上距离最长的游泳比赛,长达两小时的游程,是对参赛者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也被称为奥运会上最有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马拉松游泳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时间并不长,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才正式完成奥运会首秀。1991年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水上运动世锦赛上,马拉松游泳才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当时的比赛距离长达25公里,比赛用时也超过5小时,因为距离过长,在奥运会上,马拉松的距离最终被定格在10公里。

这项奥运会距离最长的游泳比赛,在中国起步也较晚,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周期,中国才组建了马拉松游泳教练组。在那届奥运会上,还不满20岁,国际大赛经验并不丰富的辛鑫以1小时57分14秒4的成绩,拿下了第四名。虽然无缘领奖台,但她还是创造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在茫茫水域中,该如何辨识运动员呢?

参加马拉松游泳的运动员,都会在后背及胳膊上印上黑色的运动员号码,通过这个号码和运动员的帽子可以较清楚地辨认,但在电视机前通过屏幕看清运动员还是有些困难的。

马拉松游泳的赛道通常设为圆形。一般分为4圈或者5圈,因为在公开水域进行,所以比赛往往受到波浪、水温、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

除了和波浪打交道外,运动员们为了占据更好的位置,在比赛中彼此间也会有肢体上的「搏斗」,水中各种拉扯、撕拽的小动作屡见不鲜。马拉松游泳看似表面平静,实际却暗流涌动。

马拉松游泳对策略要求极高,在到达最终冲刺阶段之前,选手们都需要尽量保存体力。超越和被超越,比赛悬念丛生也是这个项目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这场长达10公里游泳耐力赛最精彩的阶段开始于7公里,这是运动员开始向终点线发起最后的冲击。马拉松游泳最后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亚于1500米的冲刺。

因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很多情况下,比赛前几名的角逐就发生在临近终点几米甚至几厘米之内,选手之间的差距往往也有几秒甚至十分之几秒。

整个比赛完赛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在拥有顶级的身体条件下,合理利用浪潮、水流等外界客观条件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马拉松游泳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中途补给。

在马拉松游泳比赛中,你会看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镜头,在漂浮台上会伸出形形色色的杆子,远远望去,有点像钓鱼。

实际上这是教练在为运动员提供食物补给,以55公斤运动员为例,30分钟就需要1杯苹果汁的补给,如果超过75公斤,就需要相当2杯葡萄汁的补给。教练们用杆子挑着食物或者饮料伸到水道上空,运动员们可以伸手去拿,并在一瞬间把泳姿切换成仰泳进行补给,整个姿势几乎一气呵成。

马拉松游泳的中途补给有点类似F1比赛,运动员在补给时都会挤在一起,需要去抢身位,如果失败,就会损失大量能量和时间,这对教练和选手之间的默契要求很高。什么时间进行补给属于战术范畴,但也要靠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这就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了。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辛鑫原计划进行两次补给。但因为比赛经验的缺乏,在进行补给时,被对手挤到了外侧,结果整个比赛过程中,辛鑫一次补给也没有补给上,然而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辛鑫凭借自己的拼搏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可见,马拉松游泳是一项对体能、意志力及技战术能力要求都很高的运动。

在公开水域比赛,选手和观众除了能远眺东京的城市风光,更能饱览宽阔的海湾景色,马拉松游泳也逐渐成为举办国展示自己城市风光特色的项目。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马拉松游泳就像海子《九月》这句诗说的那样。这些运动员的孤独是无法被人理解的,或许只有在那片水域游过的人才知道那种孤独,在这项运动中,人也是在向自己、向自然、向孤独发起挑战:不可预测的海风,不断变化的水温,变幻莫测的比赛形势......

辛鑫一起训练的队友曾对她说:我们都会拿你当队友,但不会拿你当朋友。辛鑫说,「就是大家都不会理解你,我也不是很在乎这些,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一个人还挺好的。」

除了极度的疲惫,马拉松游泳也能让运动员享受「孤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很难有享受如此长时间,抛弃杂念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可以自己思考一些事情,或许这是另一种程度上对「孤独」的享受。

无论是巴西选手库尼亚最终的金牌圆梦、还是辛鑫的憾失领奖台,其实对于站在马拉松游泳赛场的25名运动员来说,每个人都值得尊敬,能触及到终点线那块计时触板完成冲线,对她们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奥运资讯

-《东京奥运商业迷局:消失的百亿日元,踉跄的巨头电通

-《空场,让东京奥运损失了多少钱?

-《她,点燃了东京奥运主火炬

-《东京奥运会,为什么非办不可?


推荐关注:

长按识别 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