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金,金牌榜第3名!隋文静/韩聪双人滑夺冠
四年前,泪流满面的隋文静曾说:「下届北京,那时候是我们的,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
四年后,隋文静和韩聪做到了!他们四年磨一剑,只为今朝。
今夜,花滑因他们而精彩。
文 / 马珍妮、王楠
编辑:马珍妮
冠军!冠军!冠军!中国第九金!
在刚刚结束的自由滑决赛中,「葱桶组合」隋文静/韩聪压轴出场,以《忧愁河上的金桥》力克俄罗斯奥运队等强敌选手,获得155.47的高分,最终以总分239.88的好成绩,获得了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顺利拿下金牌!
这是两人第一次获得冬奥冠军,也是继申雪/赵宏博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获得双人滑冠军以来,中国花滑双人滑的历史第二金。
而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金牌总数,也变为了9枚,奖牌数来到15枚,暂居奖牌榜第三位,超越了此前温哥华冬奥会最佳的5金和11枚奖牌的总成绩,创造了历史最佳。
另一队中国组合彭程/金杨,也以短节目76.10分、自由滑138.74分、总成绩214.84分的优异表现,给自己的冬奥之旅圆满收尾。
彭程/金杨
此前的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中,「葱桶组合」完美演绎了花滑版碟中谍,以84.41分的高分获得第一,两周内第二次打破双人滑短节目世界纪录。这为今日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人首次打破世界纪录是在4日的团体赛中,他们以一套近乎完美的《碟中谍2》拿到了82.83分的高分。在为中国队取得10个积分的同时,也创造了双人滑短节目的全新世界纪录。
二人这样惊艳的表现,让国内很多观众大为惊喜。但对于已经牵手了15年的「葱桶组合」来说,这不仅是日复一日努力训练的目标,更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回馈。
正如隋文静向新华社谈到赛程时说的一样:「前面(等待)的过程就是一种蛰伏吧,就像老虎在扑食之前,要先有那样一个动作,然后再猛地去抓到自己想要的猎物。」
隋文静和韩聪就是这样「蛰伏」的。2007年,12岁的隋文静与15岁的韩聪开始结对练习双人滑,是世界现役双人滑组合中结对时间最长的一对组合。
2009-2010赛季,两位新选手携手获得了国际滑联花样滑冰青年组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和世青赛冠军。在全国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两人也以黑马姿态接连斩获数个冠军,这为两人的搭档开了个好头。
2010-2011赛季,两人不仅卫冕了世青赛冠军,还在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青年组总决赛中以两套节目总分160.43分摘得金牌。
2011-2012赛季,隋文静和韩聪再次卫冕世青赛冠军,成为继前苏联组合克雷斯蒂安诺娃/托尔琴斯基之后,唯一一对实现世青赛双人滑三连冠的组合。
2012年,两人正式入选国家花滑队。同年,两人夺得了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成为中国双人滑历史上第三对闯入「200分俱乐部」的选手,也是唯一一对以青年组选手身份拿到超过200分成绩的组合。
可以说,两人的刻苦练习获得了甜蜜的回报。人们对于这个组合的喜爱和期望也日渐加深。
但在2012-2013赛季,隋文静患上骨垢炎,「葱桶组合」被迫放弃一系列比赛,随后虽然短暂复出,但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随后的两个赛季,两人在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以212.40的分数,再度摘得双人项目金牌。在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中也获得了双人滑冠军。
然而,伤病最终还是「剥夺」二人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机会。隋文静甚至曾经发出过「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走」的担忧。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遗憾。但韩聪不离不弃,一直陪伴隋文静左右。
幸运的事,隋文静最终伤愈复出。两人在2015-2016赛季王者归来,获得了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冠军、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比赛冠军、花样滑冰世锦赛亚军。
2016-2017赛季,隋文静脚伤复发,不得不进行脚踝手术,两人缺席了半个赛季。但复出后第四次夺得了四大洲锦标赛冠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
这让他们成为了继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之后,中国双人滑历史上第三对拿下世锦赛冠军的中国组合。彼时,伤愈归来的隋文静,携手自己的搭档,上演了真正的「蛰伏」好戏。
带着这样的好状态,两人于2018年参加了平昌冬奥会。两人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总分235.47分的成绩憾负德国队获得银牌,仅落后冠军0.43分。
登上领奖台的一瞬间,隋文静和韩聪都落泪了。因为他们都明白,即便是一枚成色并非最佳的银牌,也是对早已满身伤痕的二人最好的褒奖。
但是,两人并不打算止步于此,他们继续备战,打算超越自己。泪流满面的隋文静曾面对镜头说:「下届北京,那时候是我们的,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
今天,他们做到了。他们四年磨一剑,只为今朝。今夜,花滑因他们而精彩,了不起的隋文静和韩聪!
ECOSPORTS
尽管还有最后一个比赛日,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的争金征程,基本随着隋文静与韩聪的夺冠宣告完结。9枚金牌的成绩,也彻底刷新了中国代表团在历届冬奥上的最好成绩。
不过,在民族自信愈发坚定与体育环境逐日向好的当下,「金牌」数量早已不是国家自证强大的唯一途径。而北京冬奥留给我们的「遗产」,也绝非中国冬奥健儿们在赛场争金夺银的美好回忆而已。
相较于挪威等传统冰雪运动强国,中国冰雪起步艰辛。1980年,第13届冬奥会才首次迎来中国人的身影。但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04个小项共194个席位的参赛资格,在35个小项上实现参赛「处子秀」。这项突破的意义,并不亚于那十几块沉甸甸的奥运奖牌。中国运动员,终于在冰雪场上站了起来。
此外,北京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对于奥运遗产的解释为:「奥林匹克遗产指的是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之前、筹备期间和结束之后为主办城市、当地人民和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长期利益。」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发展和变革影响毋庸置疑。
在近七年的筹办历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团结各方力量,在各个领域都创造形成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在使国民开始更加广泛地参与冰雪运动的同时,也长足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图片来自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发展遗产报告(2022)
从2008到2022,奥林匹克运动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在城市经济发展、全民健身、冰雪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明提升与区域发展等方面为主办城市带来巨大影响与变化。
「一旦成为奥运城市,永远是奥林匹克之城」,奥林匹克精神将为城市发展增添持久活力,北京冬奥会丰厚的奥运遗产也将长久造福城市、造福人民,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
总而言之,金牌永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点击下面链接,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推荐关注
长按识别 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