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多吉:为了孩子能在乡村学校体面地生活
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慈善捐助,都更喜欢投向那些能在社会中产生媒体共鸣和吸引力的项目,却往往忽略了各个乡村学校都存在不一样的实际困难,这是“一校一梦想”正在做的事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校一梦想”帮助了79所乡村学校,1130名乡村教师和13115人名乡村儿童实现了梦想。
今天我要给大家的讲的三个故事,两个已完成,一个正在进行中。我相信,看完前两个故事,你们,会帮助我们完成最后一个故事,会帮助邢台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29天,完成三代人59年没有实现的梦想
29天时间,“一校一梦想”携手巴中市平昌县镇龙镇松岩村小学完成三代人59年没有实现的梦想——给村里的小学修个水泥操场。
距离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110公里的大山之中,有一个地方叫镇龙镇。镇龙镇松岩村小学是松岩村唯一的教学点。这个教学点是从哪一年开始有的,现在村里没有一个老人能记得清楚。
松岩村75岁的老支书蒲德邦说:松岩村小学解放前是私塾,1956年由国家接收为公立学校,距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学校以前是土坯房,砖瓦房是2008年修的,松岩村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
松岩村小学和其他边远地区的小学一样,随着外出打工人口收入的增加,很多家长把孩子都送到了镇上、县城上学了。留在松岩村小学的大多是低收入家庭,没有办法把孩子送走。毕竟,在镇上、县城上学,爷爷奶奶陪同,租房、水电、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情,办教育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的责任。1949年以前,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私塾大多是以乡绅出资举办、贫困人家孩子读书出份子的方式运行着中国的基础教育。1949年以后,中国被划成大大小小的“组织”,农村也不例外,教育就由国家全部“包起来”,村民也不用再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2016年6月19日,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的乡村“一校一梦想”小伙伴帮助松岩村小学在腾讯发起了“为松岩村小学建操场”的筹款。项目上线后,松岩村小学的王老师就在家长和村民中奔走相告:学校要修操场啦,大家用微信可以捐款,钱少不怕,你们还可以找人,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乡、同族和同学一起参与,帮松岩村小学修操场。
▲ 松岩村的男人们打混泥土,女人们用竹筐搬运石子,水泥操场就是这么靠着义工志愿者一筐、一铲的修建起来了。
直到今天,经常还有资深的公益同行“点拨”我说:“一校一梦想”让学校老师在本地组织筹款钱少、费事、不讨好。
说实话,这的确是“一校一梦想”小伙伴最累、付出最多,成效最不明显的工作,但是,让松岩村的老乡动员亲朋友好一起实现乡村学校的梦想,事情小,意义大。
乡亲们一块、两块地努力筹款,志愿者随后加入寻找四川籍的捐款人,大概用了七天时间,完成了30062.21元的善款筹集。
“从身边开始,撬动更多被忽视的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是乡村“一校一梦想”的独特创新。
松岩村小学修操场的善款筹集完成以后,学校和村委会就开始通知在村里的劳动力参加义务劳动。有外面好心人捐款支持,为自己村里的学校做事,留在松岩村里的所有村民都参加了“修操场”的义务劳动。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7岁。志愿者和村民们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义务劳动,年龄大的干轻活,年龄小的洗菜、刷碗。
村里有位腿残疾的村民,不能担、不能挑,不能承担重体力活,他就主动提出来来帮助大家编竹筐。他每天一拐一瘸地走到学校,然后从教室里慢慢地把凳子搬出来,把别人砍好的竹子放到凳子边上。他费力地从墙上把挂着的围裙取下来,系在自己的腰上,然后慢慢地坐在凳子上,开始编一天竹筐的志愿服务。尽管他的行动如此困难,但却从来没有缺席过,他要用自己还能编竹筐的双手,帮村里的学校完成他小时候梦想的水泥操场。
▲ 松岩村编竹康的老人。
松岩村小学离村道还有几百米的距离,所有的石子、沙子、水泥等材料,都需要人工用竹筐、斗车来搬运,没有这些竹筐,操场是修不起来的。
为学校修建一个900平米的操场,对城里学校来说是花费十几万元的小事,但在松岩村却是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大事。
得知村里人和外面人为松岩村小学修操场一共捐了三万元后,在镇上打工和做生意的村里人,都主动给75岁的老支书蒲德邦打电话,送来矿泉水、蔬菜、大米和猪肉。
前几天,我给学校的老师通电话,老师说:“因为学校修了操场,教育局今年准备拨点钱把围墙修了。”
无论什么事情,热情之后总有疲惫。操场修到十多天的时候,有村里的志愿者要退出,不干了!
那天晚上,松岩村小学的王老师十点多打电话说:刚刚给村里的壮劳力志愿者做完思想工作,我和村支书商议,明天给每个志愿者发两斤猪肉,以资奖励。
乡村自有乡村的智慧和组织方式,发猪肉这样的智慧,显然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想到的。物资的奖励既表彰了这些为村里奉献的人,也避免了金钱奖励对志愿行动的贬低。
让受助人也参与进来,让曾经被很多慈善公益组织忽略的“穷人”,成为支持乡村学校梦想的主要力量,这是“一校一梦想”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不能对学生说,你爸妈太穷,没钱给你买衣服”
2015年6月9日下午,我拨通了甘肃崇信县党洼小学校长王海鸿的电话,王校长说:“校服孩子们已经穿上了,我老婆骂我说「遇到骗子了」。”
▲ 党洼小学校长对一校一梦想的小伙伴吐槽,老婆说:校长被骗了!
在甘肃崇信县所有参与“一校一梦想”的学校中,只有王校长没有按照教育局的意见找基金会“要电脑”。他说,学校最需要的是校服,很多学生都问他,为什么我们没有校服?但是,校长不能对学生说:你爸爸妈妈太穷,拿不出钱来给你们买校服。
2015年6月5日,党洼小学的“校服梦想”筹款结束;校长马上就自己垫钱给孩子买了校服,而王校长的老婆认为他遇到骗子了。
王校长继续诉说老婆的埋怨:“你要是和其他学校一样申请电脑,你们学校就不会被选上,就不会上当了。这七千多块钱,我攒了半年,结果被人骗去给学生娃娃买了衣服。”
我问他晚上回家怎么办?要不要我给他老婆打电话给解释下,校长说不用。学校离家里还有20公里的路程,他平时就住在学校里,照看住校的学生,“女人闹闹就过了,基金会把钱拨过来,她就相信了”。
三天后,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
▲ 穿上新校服的孩子,看上去很开心。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爱心,就能给别人带来很多快乐。
一周后,王校长结案报告快递到了北京,当天校服款就给王校长汇过去了。
王校长老婆知道后说:你命好,遇到了真善人。
善人,她所说的是善人,是她给公益人最好的评价。
人与人的信任是用行动来完成的,“一校一梦想”不仅会给乡村里的留守儿童以温暖,还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善的气息,让更多像王校长老婆这样的母亲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爱、有善、有希望,这一切会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以及那些还藏在迷雾中的人。
相信才能参与,相信才能产生共同价值。
▲ 校长非常朴实,他希望把孩子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照相的时候(也就是六月一日)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一校一梦想”志愿者知道,这样会影响筹款的速度,但是我们没有让校长重新拍照片。因为,真诚和尊严是人最宝贵的品质,无论多少钱也买不到。
“我还有三年就退休了,不能看着学校在我手里垮了”
我在朋友圈转发“一校一梦想”的链接时,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王平老师经常会在邢台的学校后面点赞。有一次见到王平老师聊起这事才知道,原来她是邢台人。现在正在进行中的邢台市广宗县张尹小学的课桌和东张未小学的校服梦想就是王平老师牵线介绍过来的。
▲ 河北邢台张尹小学现在的课桌。
张尹小学和东张未小学是邢台市广宗县件只中心小学下面五个教学点中的两个。最早和我们联系的是件只中心小学的赵光宇校长。找到我们的时候,赵老师很兴奋,一股脑地提交了五个教学点的梦想申请表上来,小伙伴毫不犹豫地给他“毙”了。
我问赵校长:“怎么五个教学点的梦想都是一样的呢?”
赵校长说:“这是中心校领导开会商量,大家投票表决的。”
我说:“这不是下面教学点的梦想,是中心校领导的梦想。这样做,不好。”
下面那些教学点的老师们,抛家舍业地在乡下干了大半辈子,对学校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一校一梦想”是和他们一起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中心校领导的梦想。
后来,赵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张尹小学的荣老师和东张未小学的张老师。
我问荣老师:“为什么你的梦想是课桌而不是其他?”
荣老师说:“桌子椅子都烂的,你让娃娃咋个读书嘛?”
我说:“我看了照片,那些课桌都用了三十多年了,凳子上的棉垫是谁弄的?”
荣老师说:“桌子是上面发的,凳子都是学生自己带的,棉垫子是家长缝的。我们这里,从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自己带凳子。”
▲ 河北邢台张尹小学孩子们上课的凳子都是自己带的,坐垫是家长缝的。
张尹小学是1941年创办的老区学校,地处邢台广宗县东召乡、广宗县董里乡、巨鹿县张王疃乡交界处。“以前,学校有三百多名学生,和周边几个学校的学生差不多,后来周围学校的都修得比我们好,有条件的娃娃都跑了。”荣老师说,“2014年,上面给学校修了新校舍,桌子、板凳的事情弄不好,还不是没有娃娃来。我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我不能看着学校在我手里垮了。”
在“一校一梦想”实施这一年多,我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校长和老师,他们在边远的乡村学校一呆就是一辈子,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他们不嫉妒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家里修了漂亮的房子,也不在乎外出打工的人比他们赚了更多的钱。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才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他们在乡村学校默默地工作,他们相信,只有努力工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一个人最体面的生活。
▲ 课桌虽然破旧,孩子们学习还是一丝不苟。
梦想与希望也要尊严和得体,这比要更多的钱更重要。虽然他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他的行动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们希望帮助孩子喝上一杯干净的水,他们希望孩子有一个水泥操场,他们希望孩子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桌,这些小小的梦想都是为了孩子在学校能体面地生活。
他们的梦想,都是为学校的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他们说“学会帮助别人比超过别人更重要。”这是很多乡村教师共同的梦想,这也是“一校一梦想”所有小伙伴的梦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周围大多数人的梦想。
▲ 扫描二维码,为张尹小学的孩子们购置新桌椅。
本文作者:才让多吉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社会公共政策及公益评论作者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