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2016-11-17 窗窗 乐天行动派
编者按

人类于1928年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盘尼西林,随后又有几百种抗生素被应用于临床,使数百万人避免死于病菌感染。但由于人们的过度使用或误用,抗生素正在迅速失去效力,这也被称为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本周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主题是“慎重对待抗生素”。乐天行动派特邀果壳达人窗窗撰写了一篇关于抗生素的科普文,希望你能从此做到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耐药的继续发生和扩大。


最近,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周围感冒的人又多了起来。这天早上起床时,老王也感觉身上不大舒服,一量体温有点发烧,嗓子也疼了起来。大概是被谁给传染了感冒,要是闹大了可不好,总之先吃点药吧,这样想着,老王拉开了抽屉,找出一盒之前剩下的“阿莫西林”来。嗓子疼嘛,吃点“消炎药”呗,吃两天就好了……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会让你感到似曾相识?看起来只是生活中的小问题,但这样的用药习惯可会带来大麻烦。如今,抗生素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就是加剧抗生素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抗生素耐药是怎么来的?


耐药菌增长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人类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变了它们的演化趋势。原本,大多数细菌都对抗生素敏感,只是偶尔会出现对药物不敏感的突变菌株。在不接触抗生素的时候,这些耐药菌本来没有什么生存优势。但当人类开始大量使用抗生素时,细菌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变化:那些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杀死,耐药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出很多后代。在这样的反复筛选之下,世界就逐渐变成了耐药菌的天下。


我们常会觉得演化发生得很慢很慢,但细菌却不一样——它们代代繁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过几个小时就已经是“子孙满堂”。所以,抗生素的筛选作用用不了多久就会显现出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就在今年9月,研究者们刚刚发表过一个惊人的耐药性实验结果。在一块大大的培养皿上,从边缘到中间依次加入了从低到高浓度的抗菌药物甲氧苄啶,并让大肠杆菌们从边缘开始生长繁殖。结果,大肠杆菌只用了12天时间就征服了整块培养皿,这时候,细菌的后代已经可以适应极为致命的高浓度抗生素。



▲ 大肠杆菌(白色)12天就征服了含有抗菌药物的培养平板


现在,已经有很多细菌具备了抵抗抗生素的技能:它们或是产生酶来破坏抗生素,或是不让抗生素进入自己的身体,或是改变了自身的一些结构,让抗生素找不到发挥作用的位置。更麻烦的是,细菌的这些耐药武器不仅能传给自己的子孙。它们不经过繁殖也可以在个体之间进行耐药基因的“交流”,这会让耐药性传播得更快。



在多年的抗生素“筛选”之下,“超级细菌”也陆续登场了。它们的耐药性尤其厉害,甚至几乎所有常见类型的抗生素在它们面前都会失效。



细菌耐药了会怎样?


耐药性的叠加不会改变细菌的致病性,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变得比普通细菌更容易让人生病。但是,一旦它们造成了感染,麻烦就会随之而来——常规的治疗药物将无法杀死细菌,疾病也就得不到控制。


抗生素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们拯救了无数感染者的生命,一度让细菌感染变成了很容易治愈的疾病。而假如致病细菌变得能够抵抗所有现有的抗菌药物,那我们就再一次回到了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为什么抗生素耐药是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如果一种抗生素不好使了怎么办?那我们再换另一种吧。过去,人们一直这样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理论上说,如果我们推出新药的速度能赶得上细菌耐药的脚步,那倒也没什么。


但是事实可没这么美好——在强大的环境压力之下,“筛选”耐药菌的速度变得更快,但人类研发新抗生素的脚步却变慢了。和过去不同,现在研发一种新药需要很长时间。前期寻找合适的“候选者”就要大费周章(毕竟,在多年研究之后,那些容易找到的都已经被找过了),之后还要在实验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层层验证。成功研发一种新药,往往需要十几年时间,再加上数以亿计的经费投入。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谨慎地使用抗生素。珍惜我们现在手中的子弹,这是为了给研发新药争取时间,这样才能够与耐药菌抗衡。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细菌耐药,但是改善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就能够很大程度地拖慢耐药性蔓延的脚步。这一点在医疗和畜牧业中都很重要。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除了外用药膏,抗生素都属于处方药。也就是说,它们需要遵医嘱使用。医生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生素,需要使用哪一种,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不合理的使用。过去,人们可能习惯了在药店自己买些“阿莫西林”之类的抗生素来吃,这种习惯需要改变。同样的,也别把之前剩下的抗生素留着下次用。



抗生素不能治感冒



常见的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物,它们对病毒没有作用。在病毒感染时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改善病情,还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并促进耐药菌的产生。



抗生素不“消炎”



民间常用“消炎药”来称呼抗生素,这容易造成误会。其实,抗生素的作用不是缓解炎症。很多“炎症”和细菌并没有关系,这时候就不要找抗生素帮忙了。



抗生素需要吃完整个疗程



医生开了7天抗生素,只吃了3天症状就全好了?那也得把剩下的按时吃完再说。症状没了不代表细菌真的已经全被干掉了,停药太早,感染可能还会复发,而且更容易促进耐药细菌的筛选。抗生素要用够量、用够时间,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致病细菌都被杀死。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抗生素的耐药不是发生在人体,而是发生一个区域内的微生物当中。因此,一个人的抗生素使用行为不仅会影响他自己,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要想改善抗生素耐药的问题,也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推荐阅读


消灭一种疾病到底有多难?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