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V“疫苗与科学”讲述疫苗与人的四个故事

2017-04-26 陶黎纳 乐天行动派


疫苗接种无疑是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挽救儿童生命方面战功卓著。然而,大众对于疫苗接种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以下四个案例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打破关于疫苗接种的迷思。


 

麻疹疫苗:与疾病赛跑的故事



在我所在的上海,居住着不少外籍和港澳台人士,他们会带孩子去高端的私立接种门诊打疫苗。这些私立门诊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是一流的,但有一个缺点:喜欢迁就客户,按客户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接种程序给孩子接种。


这种迁就,看似服务体贴,实则埋下了疾病的隐患。


要知道,所有的疫苗接种,都是在和疾病赛跑。不同的疾病,奔跑速度不同。麻疹无疑是速度最快的。


大多数国家给12月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早9月龄接种,而我国是8月龄就接种,这一不走寻常路的做法,受到了不少质疑。孩子出生后,妈妈传给他的各种抗体会不断衰减,8月龄时几乎就消耗殆尽了,此时接种疫苗可以及时为孩子提供保护。我国还是一个有麻疹流行的国家,再加上儿科医疗机构总是人满为患,麻疹病人很可能混迹其中,孩子在就诊过程中感染麻疹的风险很高。基于抗体衰减的原理和就诊过程时的高感染风险,我国给8月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是一种务实的策略。如果推迟到12月龄接种麻疹疫苗,这 4个月的免疫空白期必然会大大增加儿童罹患麻疹的可能性。其他国家麻疹疫情不严重,或者就诊过程中的隔离条件足够好,把接种年龄安排在12月龄也符合国情。


如果身在中国,却偏要按国外的麻疹疫苗接种程序来接种,那就是坐等麻疹找上门。上海的麻疹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8月龄至14岁因为各种原因没及时接种疫苗而罹患麻疹的,其中大多数是因病推迟接种。因病推迟接种实属无奈,但如果是为了坚持等到12月龄再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而中招,就很无谓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香港籍11月龄孩子得了麻疹,专业人员上门去调查情况,发现家里条件很好,但孩子就是没接种麻疹疫苗。问家长为何不接种,回答说:香港是12月龄接种,他们准备带宝宝回香港接种,没想到会这样。


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卡介苗:收益与风险的故事



2011年,浙江安吉一个患病婴儿小睿睿牵动了很多网友的心。小睿睿满月时接种了卡介苗,很快全身出现多处淋巴结重大,肺部严重感染,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照片中的他全身皮肤松弛萎缩,看上去像个80岁老人。为了治疗小睿睿的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甚至请了美国、加拿大的专家来会诊,但最后小睿睿还是不敌病魔,不到8月龄就凋零了。


有些人因此担心接种卡介苗的安全性。其实,小睿睿因患有一种极其罕见的免疫缺陷,而卡介苗是常用疫苗里感染性最强的疫苗,卡介苗里的活菌在小睿睿体内如入无人之境,导致了致命的感染,全球仅报告了约200个这种病例。


那么,孩子为何要接种卡介苗呢?卡介苗不像其他疫苗,从名称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其预防的疾病。卡介苗以其发明者命名,用途是预防结核病。但是,卡介苗从发明以来充满了争议,其争议之处在于:全球40亿人接种了卡介苗,但结核病疫情仍非常严峻。关于卡介苗的研究也不计其数,但结果却让人意外。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卡介苗无法预防结核病,只能预防感染结核后的两种严重并发症。


要知道,判断一种疫苗的效果,终极指标是针对疾病的保护率。有些疫苗保护率高(比如麻疹疫苗可以超过95%),有些疫苗保护率低(流感疫苗70%左右),但这种保护率都是不折不扣直接保护人体免于疾病侵扰。目前,大概只有卡介苗无法预防疾病,只能预防感染后的并发症。


如果说,接种其他疫苗都是利远大于弊,卡介苗会不会弊大于利呢?


在一些结核病控制良好的国家,给孩子常规接种卡介苗很可能弊大于利。美国从未常规接种过卡介苗,英国、法国、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家也不常规接种卡介苗。但是,中国属于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近10年来每年报告新发病例超过100万人。由于结核病发病基数庞大,卡介苗即使无法阻止发病,只要能预防严重的并发症也能挽救不少生命。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仍坚持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麻腮风疫苗:背黑锅的故事



麻腮风疫苗指的是针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三联疫苗。1998年,英国有一个叫安德鲁·韦克菲尔德的医生,在全球顶尖的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麻腮风疫苗导致了某种慢性的肠道感染,进而影响到小孩的大脑发育,引发了儿童的自闭症。


由于自闭症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没有弄清楚,也无法有效治疗手段,患儿家长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篇文章一下子让他们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一时间麻腮风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说法甚嚣尘上,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疫苗恐慌。许多父母因此拒绝或者推迟让孩子接受麻腮风疫苗,此后英国儿童罹患麻疹、腮腺炎和风疹这三种疾病的比例显著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预防这三种疾病里传染性最强的麻疹,需要人群接种2剂麻腮风疫苗,且接种率必须达到95%。但是,受到论文事件的影响,多个国家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低于其他疫苗:美国2015年的第1剂接种率仅为92%;英国作为事件的始发地,直到2011年才实现第1剂接种率超过90%,2015年才实现第2剂接种率超过90%;法国2014年的第1剂和第2剂接种率分别只有90%和74%。


低接种率的后果,就是无情的疾病爆发。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地区共报告8499例麻疹病例,只有4%的病例明确接种过2剂疫苗,13%明确接种了1剂疫苗,剩余83%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记录不详。法国在2008年至2011年间,发生1.45万例以上的麻疹病例,并导致2人死亡,6-29岁人群中估计有超过130万人未种疫苗。美国2014年底至2015年初在加州迪士尼乐园及附近区域爆发麻疹,病例数超过51人,其中大多数没有接种疫苗。就在最近,2017年3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欧洲多国发生麻疹流行,已经出现500多病例,原因是接种率未达到95%。


可以说是“一篇论文引起的瘟疫”。那么这篇论文的结论正确吗?


错,完全错了。麻腮风疫苗背了黑锅,而且一背就是12年。直到2010年,《柳叶刀》杂志才综合各方面调查和研究的结果,确认自闭症与麻腮风疫苗无关,并撤销了这篇论文。但是,麻腮风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谣言一直在网上流传,时不时被反疫苗组织拿出来当作攻击疫苗安全性的证据。


幸运的是,我国2002年才开始逐步使用麻腮风疫苗,加上以前网络不像现在那么便捷,这个自闭症谣言并未对我国的麻腮风疫苗接种造成实质性影响。我国2011年麻腮风疫苗的调查接种率超过93%,2013年的报告接种率超过99%,只要不听信有关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谣言,我国一定能消灭麻疹、腮腺炎和风疹这三种疾病。

 

狂犬病疫苗:服恐惧的故事



大约是七八年前,我遇到一起蹊跷的来访事件。来访者是一名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大一新生,高大帅气的他,满脸忧愁,拖着沉重的步伐,身后跟着的是同样愁眉苦脸、从山东老家赶来的父亲。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学生作为大一新生,在学校安排的军训期间接受了很多培训课程,其中有一节关于传染病的课,提到了狂犬病的长潜伏期以及接近100%的死亡率。他马上就想到,上大学前他曾在山东老家被狗咬过,由于当时他什么都不知道,既没有做伤口处理也没有打狂犬病疫苗。


了解到狂犬病的可怕后,他开始担心自己不久将狂犬病发作身亡。这种想法挥之不去,日渐强烈,他变得茶不思饭不想,整夜失眠,军训也无法继续参加。辅导员开导他、带他去接种狂犬病疫苗,也无济于事,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辅导员见情况不妙,打电话通知了他的家人,但似乎谁也无法把他从这个泥潭中解救出来。情况越来越糟糕,最后有人建议他们到我们中心来咨询,于是我见到了这对煎熬中的父子。


我知道,这个男孩属于严重的狂犬病恐惧症(“恐狂症”)。“恐狂症”不是一个正规的医学术语,但社会上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对狂犬病的恐惧超出了理性范围,并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痛苦需要得到解决。对于恐狂症,我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每天接的咨询电话里80%与狂犬病有关(有人甚至接种了几十针狂犬病疫苗),我也积累了不少心理疏导的经验。


对于这位来自山东的复旦大学物理系男生,我先和他建立信任。我说自己也是复旦毕业的,对于他这个师弟,当然会尽全力帮忙,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安慰。我再和他聊物理,聊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聊宏观世界的概率本质。他应该没想到我会和他聊这些他也感兴趣的东西,眼睛放出了光芒,渐渐打开话匣子和我认真探讨起物理问题。见时机成熟,我就问他:既然一切都是概率,日常生活中其实就充满了各种风险,你现在得狂犬病的风险并不比日常生活的风险更大,你真的需要担心么?他陷入了思考。最后,我再鼓励他,山东自古出好汉,就算你命中注定要得狂犬病,你也不能那么窝囊地去面对,应该精彩地活好剩下的每一天。


小师弟面带微笑走出了我的办公室,步伐轻快,我知道自己又成功了。


狂犬病虽然死亡率100%,但完全可以预防。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非常重要,也不要被“恐狂症”击倒,要做人生的强者。


结语:


疫苗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与疫苗的良性互动,将大大提高人类的健康福祉。


作为一名医生,我愿意终生致力于疫苗科普,讲述人与疫苗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陶黎纳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网络ID“疫苗与科学”,微博2016十大医疗影响力大V,果壳网医药达人。


推荐阅读


方舟——儿童、疫苗、埃塞俄比亚与中国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