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面向全球 奋力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中国观察 Author 本刊编辑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期刊《健康中国观察》2021年第十二期刊出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盛乐《面向未来 面向全球 奋力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市》一文,全文如下:
面向未来 面向全球
奋力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盛乐
多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健康苏州建设,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0年,苏州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4.04岁,苏州市以及下辖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被全国爱卫办评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占全国总数的1/5。先后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杰出健康城市奖”“健康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奖”以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健康城市建设先驱奖”“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等35项国际健康城市奖项。
2021年,苏州市确立了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苏州市将锚定“建设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符合市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这一目标,围绕“大开大合”(大都市定位、开放性平台、大健康理念、整合型体系)四个关键词,按照“建创融评改”五字工作法,建设覆盖全域全民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打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市民健康服务体系、增强面向未来的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推动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传承发展,建设以现代化治理为特点的“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建平台,市民健康管理实现有效供给
苏州加快推进健康苏州系列行动,从供方思维转为需方思维,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围绕苏州市疾病谱死因谱和市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健康诉求,着力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从急病救治、慢病防控、健康促进、综合监管、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建立“无病要防、急病更急、慢病要准”的健康管理格局。突出早预防。通过对本地致病因素的分析,针对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意外伤害、出生缺陷等因素,实施了健康城市专项行动计划,开展6大类122项具体任务,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突出早发现。为了让市民在疾病早期就能发现病情,苏州实施了健康市民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筛查和管理,目前已开展心脑血管筛查206.8万例,肿瘤筛查43.6万例,高危妊娠筛查55.1万例,其他各类慢性病371.18万例。全市90%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精准化疾病筛查、综合化健康管理等服务。突出早治疗。为了让市民遇到危急情况能得到快速有效救治,针对卒中、胸痛等急症,建立相应救治中心114家。深入推进院前院内一体的智慧急救体系建设,实现“呼救零等待、上车即入院”,目前,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为12分23秒,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苏州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健康教育课 摄影|王小军
重创新,健康苏州人才队伍逐步夯实
苏州市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创新实施五大卫生健康人才新政,通过专家团队“引进来”、本地骨干“送出去”、名医专家“动起来”、紧缺人才“育起来”、引进人才“留下来”,加强健康苏州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引进65个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成立海外卫生人才工作联络站,引进海外院士团队3个、海外专家团队1个;实施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养257人;建立名医工作室101家,入驻名医204名,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设立儿科、全科、超声诊断、精神卫生、康复医学、吴门医派6个进修学院,共培养基层紧缺专业人才388名;持续推进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共实施七批次入选362人,其中引进人才58人、培养人才304人。加强与院校合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户苏州,建设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共建了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苏州中心),联合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姑苏研究院,联合苏州大学建立健康中国研究院,为健康苏州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依托苏州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创新打造智慧健康生态圈,提供多样化、智慧化健康在线服务,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综合监管支撑。
强融合,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牢固树立
各部门主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苏州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强大合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相融合,大力开展体医、医养、医旅、医工融合等工作,积极推进体医融合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主动推出惠民大病保险“苏惠保”等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和具有国内顶级竞争力、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等。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医防融合,加强公共政策、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的全链衔接,促进“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无缝衔接,如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推出“体教融合”苏八条,省级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96.75%;多部门联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项目,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主动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在健康素养提升、全民健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省内率先发布了健康公约,将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习惯固化下来;城乡一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比例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3%以上。建设数据融合的城市级健康感知体系,将城市看作自然人与法人汇聚的“生命体”,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大型城市综合体、学校和大型企业医务室等 “哨点”作用,为突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会干预提供专业、灵敏、可及的“神经末梢”。同时,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与健康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重评价,健康苏州建设持续发展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起步于1999年,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评价这一原则。借鉴国际健康城市理念,定期开展城市健康诊断,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持续不断推动健康苏州高质量发展。健康苏州建设列为政府综合绩效考核项目,定期对各地健康苏州建设进行评价评估。每年开展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评价,针对健康素养薄弱环节,开发制作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加强针对性干预,2020年底,城乡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96%,“十三五”期间共增长17.66个百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高到42.8%,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到21.79%。实施健康场所建设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或升级建设各级各类健康场所4275家,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健康场所职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1.5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2.97%,吸烟率为11.94%,相关指标均优于苏州市总体水平。积极参与卫生健康国际治理,在国内第一个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健康城市项目,率先加入健康城市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合作与交流,推动吴门医派文化海外传播,发出国际健康城市治理的“苏州声音”。
促改革,综合医改试点成效明显
苏州作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健康惠民”医改之路。省内率先实施公立医院医药价格“零差价”综合改革、率先建立区域智能处方审核系统、率先规范量化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具体指标、创新推出了家庭诊疗价格目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价格谈判成效全省推广。国务院医改办将苏州市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列为医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并以《江苏省苏州市着力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为题,专题刊发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简报,全面介绍苏州市医改工作。全市各级政府卫生投入从2013年的40.4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34.9亿元,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5年的27.59%下降至22.71%,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来源:健康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