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信办今发自媒体管理通知,对屡受谣言侵害的企业有哪些利好

付中 宝际方法论 2024-03-29

今天下午三点半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对今后企业处置自媒体造谣传谣及黑公关等不实信息,有重大影响。以下为针对要点的逐条分析——

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评析:清朗行动,是网信办、公安部的行动职责;本次通知,强调的是自媒体平台的监管责任,发通知的目的是让平台加强责任。)
“通知”第1条——
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
(评析:平台给予不同账号的权重不同,新闻媒体属性的账号权重明显高于一般自媒体账号。目前,有的自媒体人“挂靠”在某个新闻媒体名下,或承包新媒体部门。这样的账号如果发布了不实信息,企业投诉时,平台审核人员在证据审查、论证扎实度方面要求极高。根据“通知”要求,新闻媒体账号必须人工审核,意味着对这类账号的管控大大加强。)
“通知”第3条——
规范信息来源标注。“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评析:一些自媒体经常故意扭曲事实、肆意拼接事实,通过伪造截图、移花接木等手段制造谣言,上述要求对整治自媒体乱象很有价值。)
“通知”第4条——
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自媒体”账号名称,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
评析:实践中,一些自媒体和黑公关组织者的惯用做法是,某个自媒体账号首发造谣信息,之后迅速自行删除。之后,大量自媒体短时间内集中海量转载,形成企业舆情。转发谣言的自媒体,被找到时则一脸无辜状,我只是转载呀,我什么都不知道呀。“通知”提升了自媒体账号在转载时应承担的责任。同时,“通知”再次强调,不许洗稿!以往,自媒体洗稿方式在知名商业网站发稿,在网站的庇护下,非常令被侵权企业头疼。
“通知”第5条——
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评析:关键词是“对相关信息限流”!未来,可能一些平台会允许被侵权人在证据达不到要求对方删除的标准时,通过投诉,由平台给某篇自媒体内容打上争议标签,继而做出限流措施。
“通知”第7条——
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自媒体”账号信息核验,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
评析:这是一个信号!网信办开始更加关注自媒体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以及有组织黑公关问题。“严禁”的背后,一定有具体的办法。这个办法是由平台去落实的。当下的自媒体平台,一直有能力通过IP监测、算法排查等方式,判定某些账号是团伙营销账号,进而采取限流直至封号等措施,实践中平台一直在这样做。“通知”之后,相信打击力度会大大加强。
“通知”第8条、9条、10条——
“自媒体”申请开通营利权限的,需3个月内无违规记录。

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至3倍。
“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禁言期间“自媒体”不得新增粉丝,历史发文不得在网站平台推荐、榜单等重点环节呈现。
评析:通过这些措施,加大自媒体侵权的成本。实践中,一些PR总抱怨自媒体制造不实信息没成本,企业处置不实信息成本很高。实则不然,一些头部账号、腰部账号一旦被人通过平台投诉的方式认定侵权成立,账号会被降级、降权甚至限流,对账号流量和经济收益影响很大。此次“通知”,进一步加大了自媒体侵权成本。这对于那些有专业处置能力或有专业处置能力的第三方团队加持的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通知”第12条——
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评析:从“通知”中的这条来看,未来一旦企业投诉成功,平台对自媒体账号的惩治力度会加大。以往,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只要不是性质恶劣、影响特别巨大、集中长期故意针对特定主体发布不实信息,平台顶多删文,不会封号。但从“通知”的表达来看,造谣自媒体被封号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当然,有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用专业处置手段,让平台审核人员认同你的阐述,支持你的投诉要求。


作者:付中

原检察官,在法制晚报工作十余年,历任法制新闻部、315新闻部记者、主编等职务,现为宝际公关总经理兼宝际法律咨询公司总经理,专注法律公关。




关注法律公关,关注企业舆情问题。今年,我们将把线下专题沙龙活动作为工作重点。欢迎关注——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limeng719719


舆情处置干货
面对舆情,企业撤稿函该怎么写
投诉公司已倒闭谣言,还需要证据?
直接沟通自媒体号,如何避免二次舆情
自媒体长期发不实信息,如何申请封号
如何解决自媒体号伪造聊天截图批量造谣问题
为何你向平台投诉失实,成功率那么低
企业遭恶意抹黑,如何保证向平台投诉的高通过率?
面对失实舆情,为何法务、律师发函经常没效果?
处置侵扰新案例:号主首次因曝光隐私被拘
舆情教训总结
律所给自媒体发律师函,反惹来又一篇10万+
突遭莫名造谣,如何处置最快最有效?
发完律师函,当事人挨了二遍骂
很多非旅游餐饮企业,长假里曝舆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