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数到底有什么意义?从 i 说起

阮一峰 好老师在线数学 2022-07-17

撰文 | 阮一峰


有人在Stack Exchange问了一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虚数(imaginary number)很难懂。
中学老师说,虚数就是-1的平方根。可是,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呢?计算器直接显示出错!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懂。谁能解释,虚数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帖子的下面,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还推荐了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虚数的图解》。我读后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虚数这么简单,一点也不奇怪和难懂!


下面,我就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我所理解的虚数。


什么是虚数?


首先,假设有一根数轴,上面有两个反向的点:+1和-1。



这根数轴的正向部分,可以绕原点旋转。显然,逆时针旋转180度,+1就会变成-1。



这相当于两次逆时针旋转90度。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1) * (逆时针旋转90度) * (逆时针旋转90度) = (-1)

如果把+1消去,这个式子就变为:

  (逆时针旋转90度)^2 = (-1)

将"逆时针旋转90度"记为 i :

  i^2 = (-1)

这个式子很眼熟,它就是虚数的定义公式。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虚数 i 就是逆时针旋转90度,i 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旋转量。



复数的定义


既然 i 表示旋转量,我们就可以用 i ,表示任何实数的旋转状态。



将实数轴看作横轴,虚数轴看作纵轴,就构成了一个二维平面。旋转到某一个角度的任何正实数,必然唯一对应这个平面中的某个点。


只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比如( 1 , i ),就可以确定某个实数的旋转量(45度)。


数学家用一种特殊的表示方法,表示这个二维坐标:用 + 号把横坐标和纵坐标连接起来。比如,把 ( 1 , i ) 表示成 1 + i 。这种表示方法就叫做复数(complex number),其中 1 称为实数部,i 称为虚数部。


为什么要把二维坐标表示成这样呢,下一节告诉你原因。


虚数的作用:加法


虚数的引入,大大方便了涉及到旋转的计算。



比如,物理学需要计算"力的合成"。假定一个力是 3 + i ,另一个力是 1 + 3i ,请问它们的合成力是多少?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你马上得到,合成力就是 ( 3 + i ) + ( 1 + 3i ) = ( 4 + 4i )。


这就是虚数加法的物理意义。


虚数的作用:乘法


如果涉及到旋转角度的改变,处理起来更方便。



比如,一条船的航向是 3 + 4i 。


如果该船的航向,逆时针增加45度,请问新航向是多少?



45度的航向就是 1 + i 。计算新航向,只要把这两个航向 3 + 4i 与 1 + i 相乘就可以了(原因在下一节解释):

  ( 3 + 4i ) * ( 1 + i ) = ( -1 + 7i )

所以,该船的新航向是 -1 + 7i 。


如果航向逆时针增加90度,就更简单了。因为90度的航向就是 i ,所以新航向等于:

  ( 3 + 4i ) * i = ( -4 + 3i )

这就是虚数乘法的物理意义:改变旋转角度。


虚数乘法的数学证明


为什么一个复数改变旋转角度,只要做乘法就可以了?


下面就是它的数学证明,实际上很简单。



任何复数 a + bi,都可以改写成旋转半径 r 与横轴夹角 θ 的形式。


假定现有两个复数 a + bi 和 c + di,可以将它们改写如下:

  a + bi = r1 * ( cosα + isinα )

  c + di = r2 * ( cosβ + isinβ )


这两个复数相乘,( a + bi )( c + di ) 就相当于

  r1 * r2 * ( cosα + isinα ) * ( cosβ + isinβ )


展开后面的乘式,得到

  cosα * cosβ - sinα * sinβ + i( cosα * sinβ + sinα * cosβ )


根据三角函数公式,上面的式子就等于

  cos(α+β) + isin(α+β)


所以,

  ( a + bi )( c + di ) = r1 * r2 * ( cos(α+β) + isin(α+β) )


这就证明了,两个复数相乘,就等于旋转半径相乘、旋转角度相加。




本文来源于阮一峰的网络日志,转载自奇趣数学苑若侵留言删除

乐学数韵:我学习我快乐、品数味好韵来

Vlxsy8 :    微“乐学数韵”吧 我们乐学数韵吧

(注:“V”:微的谐音,也是英文We的同音)

乐数主编近期新作选编

1.《高中数学优秀科组建设报告》,2019年顺德区大教研会议发言稿,2019.9.11

2.《高三解析几何解答题解题模式分析及教学建议》,广东省中学数学(高中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讲座稿,2019.5.18

3.《对2018年全国高联竞赛广东预赛第9题的深入探究》,发表在《数学通讯》2019.1期

4.《突出学科素养,提升应用意识》,个人学术讲座,2018.11.8

5.“携手共进,相辉相映”——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暨高考专题讲座,2019.3.7

6.《依托米勒问题,传播数学文化》,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2期

7.《利用三个特征点求解一类含绝对值的最值问题》,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5期

8.基于“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理念下的高一数学《2.3幂函数》的教学设计

乐学数韵:您贴心的高考好帮手

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尽在”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群号:314559613).在公号后台输进:“入群”即可了解详情.    看在小编那么努力的份上请赐个“在看"吧,您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一百多篇精彩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