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抗疫情,全民总动员(三十二)面对疫情,这里有一份“心理处方”

健康南通 2022-01-15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普通民众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高度重视,每天都在关注各种疫情消息,给不少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少部分人还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恐惧、失眠等,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如何面对新型肺炎,如何安抚自己的心灵,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来听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的建议。

先记住

这几个援助热线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斗争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市四院发起“南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支持热线行动”!为抗疫前线医护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隔离或留置观察人员,疑似、确诊为病毒感染的人员,广大公众等提供远程心理科普辅导、危机心理支持与服务。如果您正因为奋战在抗疫前线而倍感压力,难以承受;如果您正因为被传染或看到身边亲友被传染而感到焦虑、恐惧;如果您正因为疫情变化或无法外出感到烦躁时……请拨打心理支持热线123450513—12320-40513—8512788518051601200专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会通过电话展开在线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倾听您的诉说、为您提供心理支持。



未成年人

热线电话+网络辅导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为应对防疫期间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或学习生活、亲子关系等其它事件引发的各类心理状况,南通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组建了“抗击疫情 守护心灵”志愿心理服务队,40多名专业心理老师将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辅导服务与大家一道守护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疫情。一、服务方式1、热线电话:96111(相当于市话消费,会转接到值班老师手机)2、QQ咨询:群号:977589133(有20多名各学龄段的童老师志愿者分时段在线服务)QQ在线咨询群

 96111热线电话平台

二、服务时间:

即日起至开学前,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晚上(19:00-22:00),开学后中心恢复日常服务时间。

我们相信,只要让每一个人都不孤单,即使互相隔离,但心从未分开;即使身处寒冬,依然可以感受春的暖意。



普通大众

吃好、喝好、睡好最重要

对于一般大众而言,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适当地休息,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同时,建议市民选择接受有益的健康资料。科技不断发展,不同于当年的非典,现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了解信息。打开手机,真假消息层出不穷,比如有的说应该吃板蓝根,有的说板蓝根没用,让我们无所适从,徒然增加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影响心情。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放一放,可以每天定时查看手机新闻,而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刷屏。

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市民可以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例如,玩一些不费脑的小游戏、多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做做家务。总之,找点可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让自己愉悦的事来做。”

专家认为,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由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不确定性,会让很多人感到病毒难以预防。“所以,只要是一个社会人,在这样的大事件中都会自然地出现一些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出现自己是不是太脆弱,是不是意志力不够坚定等自我贬低。允许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不要严苛要求自己。”

当我们人类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自然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没力气;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型肺炎介绍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等。专家建议,首先要正视这些症状,告诉自己情绪不好就会有这些不适。如果持续时间长并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则需要由专科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

沉着应对、互相打气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一线的救援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救援任务,心理上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记者调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发生,导致医疗机构负担增加,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工作时间明显延长,缺乏休息等,一般会带来过度疲劳、紧张、焦虑、失眠、委屈等心理变化,甚至带来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为此,四院专家建议,医护人员要正确看待疾病,积极应对疫情。现已证实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防、可控制。医院的诊疗工作只要按照诊疗规范和严格流程,进一步加强对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就能最大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面对各种情况,医护人员应按照上级要求,制订详尽的工作计划,有方案有应对预案,有条不紊地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减轻心理压力。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及时察觉与调整。专家建议,医护人员可以适时与同事之间相互支持理解、相互打气鼓励、相互肯定赞美,保持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工作。面对患者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甚至出言不逊,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提醒自己,病人或家属发泄是因为他们的压力,不是针对自己,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


隔离人员

自助亦可助人,换位思考

被“隔离”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出现抱怨、愤怒、焦虑,甚至感到沮丧、孤独。南通四院专家建议,隔离人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尽量转移注意力,例如玩一些的小游戏,看看电视、书籍,不要让担心与忧虑这些念头持续扩张;如果很难打消负面想法,不必强求,要认识到这都是自然反应,学会接纳这些念头,与其和平共处,不必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可以一边带着这些念头,一边去做其它的事;此外,还适当运动,有助于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在隔离地方适当的做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不要总是坐着或躺着,让这些担心与忧虑的念头始终围绕在心里。

隔离期间,如何稳定隔离人员的心理状态呢?专家认为,社会支持系统,如单位、各级组织、亲朋好友可以主动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对被隔离者关心、问候、鼓励、支持帮助被隔离者共度难关,对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在隔离的空间内,隔离人员自身也依然可能成为一个助人者,帮助他人一起共度难关,有助于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

对于隔离人员自身而言,保持与外界的沟通,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发微信倾诉自己心理压力,记日记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来疏泄自己的情绪,都会很有帮助;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未经证实的或不是官方正式发布的不听不信不传,不道听途说。这些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消息都是信心的隐形杀手,要提高警惕。

为了早日适应“隔离”生活,专家建议隔离人员要熟悉环境和规定,就像新生入学一样,刚开始你需要花点时间熟悉下,新的身份有哪些规范、权利和义务。当你完全驾轻就熟,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渐渐淡去。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合理的思维模式和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如被隔离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被隔离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在此南通四院提醒,不管哪类人群,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众、减少流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级别的保护!如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情绪不稳定伴有躯体化症状如:胸闷心慌、出汗、四肢无力、情绪低落、焦虑等严重影响生活情况时,可进行电话咨询。专家特别强调,如果出现干咳、咽痛、呼吸吃力等,或者其他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乏力、身体肌肉酸痛、头昏等,一定尽早要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就诊。

来源:通发布


南通抗疫情,全民总动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