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投荟|扎根市场、深入调研,这家企业如何打造出疫情中的“机械天使”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10-09

在机器人界,有一个更新鲜的“中国合伙人”故事:四位大学本科同班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几年后重新聚首。他们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组建机器人团队。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由他们研发、生产的机器人“智赛拉”,与一众医护人员一起成为“逆行者”,为抗击新冠病毒贡献力量。

四位合伙人之一的赖志林毕业后继续在北京理工大学深造至博士,然后进入科研院所做高级技术人员。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他和同伴们潜心研发,一步步搭建框架,将技术落地,投入到产业中。在位于广州黄埔区的赛特智能企业总部,他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创业中的点滴。

 采访、文丨李慧 编辑|余健仪

责任编辑|苏莉娜 图丨由作者提供




2020年1月29日中午1点许,一部名为“智赛拉”的智能机器人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站缓缓出发,朝着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感染科移动,机身装载的是医治病患的药物。

在中国新冠战“疫”打响之际,作为全国首批进入医院隔离病区的机器人,“智赛拉”和她的数十位同伴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穿梭在全国抗疫前线——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武汉武钢二院……在广东、武汉、江西等地的30多家定点医院,代替医护人员从事高感染风险工作,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机器人”力量。

“智赛拉”在武汉武钢二院

“智赛拉”诞生的背后,是高度融合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科创企业三支科研作战力量,对疫病实施体系化阻击的一个缩影。

“‘智赛拉’是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依托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配送机器人系统进行医疗配送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产学研研究成果。”赖志林对记者说。

“在研发阶段,我们非常注重结合前沿的先进技术与落地的实际应用。”赖志林说。在赖志林投身创业大潮之前,他曾在科研院所工作多年。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工作思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一直坚持在产品研发阶段,不管使用多么先进的技术,一定要先经受用户的严格检验。”因此,赛特智能团队和医院共同深入合作,共同挖掘其中的痛点,并且在实际使用中迅速地将问题反馈,不断地提升产品性能。

2月1日,武汉宣布封城的第十天,经过紧张的筹备,赛特智能正式派出先锋队携医院智能机器人,北上驰援武汉。

利用激光雷达对运动物体的追踪识别功能,配合视觉及超声波传感器来预判运 动趋势,这为“智赛拉”在医院通行无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依靠技术优势的同时, “ 智赛拉”的运行也离不开人的努力。

“智赛拉”在武汉市第九医院

据悉,赛特智能总共派出8批工程师队伍携机器人及防控防疫物资前往疫情一线医院,从唤醒机器人到能够独立工作仅用了两天。

在采访中,赖志林和记者分享了“ 智赛拉”从部署到正式运行的细节,“在到达医院前,我们先向院方获取建筑平面图,在公司总部先生成地图以及初步线路,这样我们到达医院后,可以快速部署机器人的行走路径,同时我们和很多科室沟通协调配送的具体运行线路。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加入医院的定制化特征数据。简单如上下电梯,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用的电梯比较小,所以要求机器人很高的定位精度,需要采集周围的激光及视觉特征,以增强定位精度;另一方面,由于电梯使用频繁,机器人需要判断到底有没有空间进入电梯,以及识别电梯内是否会出现某些不常见的物品。”

“从基础的驱动运动控制到导航算法,再到调度系统,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由赛特智能自主研发的,这就给我们很好的全面迅速提升的机会。”赖志林说。

每一条新路径的上线,每一个安全行驶的日日夜夜,都由一群人彻夜守护,通宵达旦。赖志林说,作为技术团队的领头人、管理者,对于面对“智赛拉”在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只能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不推卸责任,破釜沉舟,反而会有更高的效率,这个也是我在科研院所及北理工的工作、学习经历中获得的产品开发的经验。”

这场大考,科技成为答卷上的高分选项,“智赛拉”的加入,在疫情防控上展现出的科技硬核力量,也让我们战胜疫情更有底气。


赛特智能是智能无人设备的技术研发及产品方案供应商,也是参与《轮式移动机器人导引运动性能规范及测试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的起草者。

2018年,成立仅一年的赛特智能,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先进制造行业初创组二等奖,并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局6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资金。

回到三年前的秋天,赖志林和他的三位大学同学李睿、李良源、陈会斌一起创立了赛特智能。对于寻找产品应用落地的方向,四位创始人均非常谨慎。“ 我们在成立这个公司之前,经常发生很激烈的讨论。”赖志林向记者透露。

“因为创业之初考虑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讨论点就是落地方向。这个讨论一直持续了几个月。我们几个同学,在创立赛特智能时都已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大家先从自身角度去探讨。

同时,我们不仅提出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去工厂、电力行业、普通服务机器人行业以及各类供应商等一切我们能触及到的方向作了深入了解和探索。”赖志林说。最后,他们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将落地方向锁定在低速无人驾驶领域中的移动机器人。

“智赛拉”在广东省人民医院


赛道千万条,需求第一条。赖志林强调,进入赛道后的细分市场的选择要特别谨慎 。“ 虽然同处低速场景,但实现路径却千差万别,对技术成熟度的要求也不同,真伪需求同时存在。”所谓伪需求,就是不适合市场,不能真实解决问题的需求。

“这一点,在创业之初,特别是以技术人员作为主导的创业公司很容易犯的错误——没有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一味地想象自己产品的‘先进性’。其实,没有任何一个算法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实际环境中遇到的全部问题。另外,产品的技术成熟度是否足够,也就是产品的技术能否达到市场要求,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赖志林说。


“智赛拉”在鹰潭市人民医院


在经过对各个场景的深入调研,结合自身在医疗领域的积累后,赖志林和他的团队将目光投向医院。“我们的初衷一方面希望利用机器人将医护人员从低附加值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多高附加值的事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医院是一个物流非常密集的场所,且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既是一个典型的适合实现智能物流配送的场所,又是一个室内外综合配送的封闭场所。
因此在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中,这将提供很大的施展平台。再者,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能够为医疗领域做出一些贡献,我们也为此感到荣幸。”


谈及创业心得,赖志林谦虚地说:“如果非要说点什么,我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他认为最重要有两点,其一,必须乐观地面对任何问题,“乐观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看到解决方法和机遇 ” 。其二,要勇于承担,“在重大的责任面前勇于‘吃亏’,我们才能快速成长”。


这场战“疫”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实战和实验场地,促进了机器人在医疗诊疗和管理中的应用,检验了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显示了机器人在防疫中的重要性、优势和未来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范围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模为18.4亿美元 ,同比增长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在赖志林看来,赛特智能得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原因在于,“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落地的思维解决问题”。所谓发展的眼光,就是必须吸收现在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对于落地的思维,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将技术最终落到实处。“把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在具体场景落地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再先进的理念和算法,都必须在产品中得到应用和体现才是有意义的。”他强调。

赖志林认为,当前机器人落地普及的最大挑战还是在于切实落地。“现在,细分行业成为大家抢占的地方,即使细分行业,也存在能不能扎根以及扎根深浅的问题,如果只是浮于形式,不能迅速迭代,不能提供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会被其他的公司甩在后面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出局。

他强调,“产品要从各个维度真正满足市场的要求。比如可靠性、实用性、价格、运维等,切实地解决用户的痛点。”他表示,赛特智能一直秉承切实落地的思路,把产品扎根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让市场和公众看到低速无人驾驶是如何在大家的身边落地运行的,为无人驾驶的落地打好前站。

在这种思路下,赛特智能能够在这次战“疫”脱颖而出,更来自于对产品的极致 追求。赖志林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第一代“智赛拉”(医院配送机器人)在医院的实际应用中难以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赖志林带着主要技术人员进驻医院,每天吃住都在医院,倾听医护人员的建议,一步一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和改进。

“我对机器人一直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因为碰过的壁多了,就能深刻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特别是机器人这类涉及到方方面面技术的产品。”赖志林语重心长地说,“比如,在学校的时候,我从嵌入式硬件做起,在我手里烧坏过很多电路板,也炸过不少电容器。所以至今每次新电路、新机器的‘上电’,我都非常谨慎,反复检查。从电路到结构再到算法及调度,每个方面都经过自己设计并调试过,清楚了解里面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采访的最后,赖志林淡淡地舒了一口气,“我的创业初心源于对技术的热爱,作为一名技术开发人员,我特别享受自己的各种设计思路和想法得以实现。即使是现在,想到这些,我都感到特别的满足。所以要解决技术研发上的再多的问题,对我来说,都不会感觉累,更多的是兴奋。STF

本文刊登在《科技与金融》杂志2020年7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

预购本刊

(如需转载请与融哥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