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金融》高端访谈栏目将连续多期对多位高层次外国专家进行专访,为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把脉献策,探讨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为读者带来国际合作的经验借鉴与启发。
"
芬兰驻沪总领馆贸易和创新领事、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上海办事处主管米卡博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赫尔辛基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学习,当时的电脑还是配有绿色文字显示的大型机终端,第一批Mac电脑被芬兰人亲切地称为“鸟舍”。
虽然信息通讯彼时被认为是边缘领域,但他还是对数据和相关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申请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其后,他开始了经历丰富的职业生涯:从诺基亚研究中心的高级经理,到Tekes的项目经理,再到芬兰驻沪总领馆贸易和创新领事、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上海办事处主管,他把自己职业上的成功归功于对数字化和智能解决方案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本期《科技与金融》邀请米卡博士作为嘉宾,分享芬兰的数字化建设经验,探讨中芬合作的广阔前景,以期为我国的数字化转型及与芬兰的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首发于《科技与金融》 2020 年10月刊采访、编译丨张孟月责任编辑丨苏莉娜 图丨由受访者提供
Q《科技与金融》记者A米卡(Klemettinen Mika)博士Q:首先,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Business Finland China),使我们对它有初步的了解。
A:在介绍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Business FinlandChina)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Business Finland)的概况。
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是芬兰的政府组织,旨在促进创新、贸易、旅游和投资,在全球拥有600多名专家、40个办事处和16个地区办事处。
我们为芬兰公司和在芬兰注册的公司提供免费服务,它们通常只需要支付自己的相关费用,如代表团的差旅费等。
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是全球增长的加速器,主要任务是支持和资助创新企业,帮助企业走向全球。顶级专家将提供咨询服务和最新的研究数据,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斩获成功。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于2018年1月1日由两个机构合并而成:Finpro(成立于 1919年 )和 Tekes(成立于1983年),前者提供国际化、投资和旅游推广服务,后者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它具有双重战略目标:使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为芬兰创造世界级的商业生态系统和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商业环境。在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我们正以一个高效、专业的团队实现上述所有功能。我们在上海、北京、香港、广州和台北5个地方设有驻点,总员工约50人。我们通过为芬兰的公司安排不同活动,创造和本地企业的对接机会和建立联系,促成中芬之间的创新合作。同时我们还希望吸引中国的投资和促进芬兰的旅游业推广。此外,我们也是芬兰政府机构生态网络的一员,经常和芬兰大使馆、总领事馆和芬兰商会合作,为我们的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生态系统的合作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之一,我们在中国也成功地将它付诸实践。Q: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每年给芬兰企业或学术机构的资助金额是多少?是否有重点资助领域?A:每年,成百上千的公司与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合作,从中获得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的资金。我们现在的年度资金预算接近6亿欧元,而来自客户的投资也大致相同,这意味着年度预算超过10亿欧元。
我们每年会做出超过4000项的资助决定,其中约50%为向公司提供的研发资助,约25%~30%为研发贷款,剩余部分包括研究经费和其他组织的资助以及一些特殊用途的定向资助。
一般来说,我们对所资助的领域或行业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项目和公司符合我们的资助标准,例如创新水平、公司财务的稳定性和预期的商业影响等都合乎要求即可。然而,我们有四个重点领域:数字化、生物和循环经济、清洁技术以及健康和福祉。在重点领域,我们会开展许多项目和举办活动,例如“信任数字化”“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出行”“可持续制造”等。在实践中,我们通常有近50%的资金用于以上项目和举办活动,以此与该领域的公司建立密切联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从芬兰政府处获得了8亿欧元的特别创新资金并发放给公司,使他们能够开发数字化的工作方式,并利用数字化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近年来,数字化(包括信息通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能源、清洁技术和医疗领域一直是芬兰和中国合作的强劲推动力,也是我们资助的重点领域。我们与中国科技部建立了国家级创新合作框架,与江苏、浙江、上海建立了省(市)级创新合作框架。每年,我们都会发出联合创新项目的征集并予以资助。今年联合创新的征集项目就涵盖了更高层次的领域,如生命科学、医疗和健康、数字经济、清洁技术等。
Q:您是芬兰最大的海外办事处——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请问芬兰为什么将最大的海外办事处设在上海?
A:近年来,芬兰对华进出口都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中国已成为芬兰的全球第四大贸易合作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
目前,芬兰在中国的企业或代表处、子公司、合资企业近400家,中芬在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上海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即使现在受到新兴竞争城市的挑战,它仍然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整个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两省在全国的GDP中占比较大,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有最大的芬兰公司聚集区。因此,在上海的芬兰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芬兰商会,有150个会员。对许多芬兰企业来说,上海也是通往中国的门户。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非常重视上海办公室的发展,于2005年在上海设立了一个软着陆点——FinChi(芬华创新中心)。FinChi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合作网络,为芬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此外,在上海,我们与复旦大学建立了市场准入项目的合作,通过市场分析、客户调查等方式为芬兰公司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的信息。同时,上海也是许多加速器的聚集地,有助于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初创企业更好地发展。当然,我们在这里也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
Q:芬兰是科技强国,在信息通讯技术、移动产业、物联网、工业4.0等领域都位居世界第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芬兰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领域的发展情况。
A: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平台经济兴起,数字化正在改变许多行业和社会的生态。
作为一个技术先进的小国,芬兰比其他许多国家更早认识到,数字转型是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创造就业和福利的关键因素。而且,我们还意识到,当工作的性质发生变化时,数字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要深刻得多。当某些工作因为自动化而消失,新的工作出现时,这种变化不仅是对个别公司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的挑战。
芬兰在信息通讯技术(以下简称“ICT”)和数字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诺基亚及其生态系统,但也要归功于芬兰过去几十年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广泛公共投资。除了广为人知的电信技术外,我们还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多领域:无线技术(5G和6G)、网络安全与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芬兰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将数字化应用于我们的产业和社会。几年前,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为芬兰公司组织了大型的信息共享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代表聆听数字转型带来的好处。在芬兰政府大力支持数字化相关的创新项目的带动下,许多芬兰公司都推出了数字化的若干举措,如Aurora AI推出了使用AI技术的公共服务,One Sea ecosystem推出了自动化船运,5G VIIMA 推出了智慧港口,Smart Otaniemi推出了智能能源等。此外,芬兰许多非ICT行业的公司都采取了数字化的方案,他们还表示,数字化转型并不一定意味着失业。例如,汽车企业Valmet Automation的工人数量在三年内从800人增加到4500人,他们还在生产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过程中使用机器人和应用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Q:我们了解到,芬兰有一个开放的创业生态体系。芬兰目前5G测试网络的参与者包括诺基亚、华为和爱立信等电信巨头,以及政府和其他中小企业在内的50个机构和组织,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数据共享的网络。为什么芬兰人愿意分享数据以供任何组织进行测试和开发?A: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解释芬兰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处理数据的方式、企业合作的传统以及在大数据和平台经济中寻找机会。首先,从芬兰人数据处理的方式开始说起。在芬兰,我们收集并共享公共的开放数据,包括城市、交通、健康、地图数据等,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例如,在www.opendata.fi 中有将近2000个数据集可供免费使用和实验。公开可用的数据使任何公司都有创建新业务的可能,甚至学生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集进行实践。我们还收集了芬兰人过去50年的健康数据档案,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数据集之一,与最近收集的基因组数据集相辅相成。芬兰还颁布了一项关于二次使用卫生和社会数据的法律,以促进在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更便捷、有效地使用社会和卫生数据。其次,在芬兰,我们有长期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传统,最近几年,我们将PPP传统升级为PPPP(Public Private People Partnership),即公立-私立-个人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在实践中,公共组织、公司甚至个人都一起共事,为每一个人提供附加值——与他人进行讨论的门槛很低。例如,芬兰关于数据、人工智能和新数字经济的信息政策报告是通过PPPP合作完成的,来自学术界、行业、公共组织和个体的200多人参与其中,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同样的PPPP精神在创新领域也随处可见。例如,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每年提供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合作项目或联合创新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家不同规模的公司和研究机构。此外,如果存在法规或标准化方面的问题,该项目的指导小组可包括政府机构的相关代表,为项目日后进入市场铺平道路。最后,大数据和平台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司和组织可以通过使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数据共享共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规模的公司,大型公司也能在小型但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A:首先,不可忽视的是以诺基亚为代表的电信企业,其良好的发展使芬兰的电信领域在30年前就开始呈现繁荣的状态。如今,传统的电信业务已从人与人之间的通讯扩展到机器对机器的通讯、物联网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包含在数字化的平台中,成为了我们关键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其次,芬兰的教育体系是全球最好的,ICT专家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芬兰在数字化领域的不断创新建立在大学和产业界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最后,由于芬兰的市场规模有限,芬兰的产业是对外发展的,具有面向出口、国际化、以提供高科技解决方案和相关的数字服务为主等特点,该特点通常基于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新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此外,前面提到的PPPP合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数字时代,合作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而政府的支持和灵活的筹资机制也为数字化创新营造了积极的环境。Q:芬兰的人均创业数居世界首位。芬兰为什么有如此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及是如何培养出大量将商业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跨学科人才?A:芬兰的人均创业数确实是世界上最多的,北欧地区是世界上初创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芬兰初创企业增长的动力之一是由游戏和软件行业的Supercell和Rovio等公司引领的——《愤怒的小鸟》和《部落冲突》的成功也激励了许多公司。如今,创业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各行各业,而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许多创业公司的出现。然而,创业公司数量如此之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第一,如前所述,芬兰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前提;
- 第三,由于手机业务量下滑,诺基亚的裁员释放了许多技术人才,他们获得了补贴来创办自己的企业,且相当多的人选择了创业;
- 第四,在芬兰创立的Slush(欧洲创投大会)逐步发展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与服务平台,给我们的创业场景带来了额外的推动;
- 第五,芬兰PPPP的合作传统进一步推动了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
Q:您认为中芬两国在数字领域的合作程度如何?您怎样看待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景?A:芬兰和中国在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化、清洁技术领域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并取得了成功。如今,在数字化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全面展开。例如,智能健康和教育、智能和可持续制造、智能能源以及智慧城市等都为两国未来的合作提供了许多可能性。30多年来,芬兰就业和经济部与中国科技部的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芬兰还与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进行了合作。两国通过联合资助项目,使许多中芬项目获得了成功。要想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我们不仅需要在教育和研究方面持续进行高投入,而且要有良好的国际伙伴关系。芬兰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而中国也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大国之一,芬兰十分赞赏两国长期以来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希望中芬两国继续进行可持续的、长期的科技创新合作。Q:以今年6月举行的“中芬高技术领域在线对接会议”为例,芬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最大需求是什么?A:过去,芬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为了找到合格且值得信赖的生产商,让他们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市场。可现在不同了,芬兰企业现在的需求是广泛的。以今年6月的活动为例,参与的企业涵盖智能电网、区域能源、健康和医疗等领域,企业合作的原因各不相同。不可否认的是,有的芬兰企业仍在寻找能大规模量产的中国生产商,而有的中国企业需要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如今,我们谈论更多的是中芬企业间长期的、可持续的创新合作,或共同解决如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性挑战。前者是基于中国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后者则是基于清洁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如果在中国成功实施将带来的影响。从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的角度,我们乐于看到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但更希望看到更多长期的、系统的合作。我认为,两国在可持续制造或智能大健康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因为这是芬兰的优势所在,而且与中国产业、社会的需求相匹配。Q: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首要任务。当前,芬兰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情况如何?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未来是否会发布与大湾区有关的合作计划?A: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地区。历史上,它以金融和制造领域闻名,但科技创新正在扩大其传统领域的优势。从芬兰人的角度看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带来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因为创新能力将驱动产业和社会的发展。过去,我们与大湾区最紧密的联系也许是在手机制造业方面,但现在我们谈论的是比制造业更大的机会。过去几年,在智慧城市、新能源和清洁技术以及数字解决方案等领域,我们寻找到越来越多的创新驱动的合作机会。尽管我们在大湾区已经有很多正在进行的活动,尤其是在广东和香港,然而大湾区的强化作用要求我们对此有新的思维和规划。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世界其他湾区已存在的试点能带来更大规模的商业机会,并为新的合作铺路。在我看来,长三角和大湾区有潜力成为中国未来的两颗“闪亮之星”,尽管它们的背景和特点略有不同,但二者都是国家发展的引擎,也是芬兰的合作重心。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20年10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订购本刊(如需转载请与融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