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高畅:以史为镜,照亮现实,照亮未来
《科技与金融》高端访谈栏目将连续多期对多位高层次外国专家进行专访,为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把脉献策,探讨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为读者带来国际合作的经验借鉴与启发。
Augustin F.C Holl(高畅)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家、非洲研究专家,曾任巴黎第十大学副校长、法国国家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九卷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非洲语言与传统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务。
在考古学国际学界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书评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本,编著、合著及章节写作50余本,为业内权威百科全书撰写专业词条10余条,在国际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本期《科技与金融》专访了高畅教授,从言谈中感受到他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
Q 《科技与金融》记者A 高畅 教授
与中国结缘
巴黎第十大学和中国的许多高校有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的副校长,我也因此到访过中国的很多高等院校,如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等,我对中国的印象都与大学有关。
于是,我在2017年辞去了法国国家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正式加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Q 您曾在2012到2014年期间担任巴黎第十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请问这段经历对您来中国任教有什么影响?A 在孔子学院的经历令我非常难忘。我校与厦大是姐妹学校,有很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可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未来的选择。在孔子学院,我接触了国家汉办的中国老师,参与到中国文化交流的项目中,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使我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那时,我和中国的老师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工作氛围是舒适且令人愉快的。然而,我也意识到,有的西方人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对中国持有负面的、落后的成见,这让我感到失望,也与我最终离开学校有一定关系。
Q 您经历了非洲、欧洲、美洲和亚洲四种文化——在喀麦隆长大,于法国读博士,在美国、法国工作,然后来到了中国。您能简单地阐述一下这四种文化的不同吗?A 首先说喀麦隆吧,这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度。在年少时,我经常随着父母搬家,体会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以至于没有办法向外人解释“喀麦隆文化究竟是什么”;美国让我体会到完善优质的教育体系,以及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尊重;在法国的经历比较有意思,我学会了如何鉴赏红酒、品鉴美食等。
此外,我的第一语言是法语,由于在法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法国文化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至于中国,我接触中华文化的时间并不长,它对我的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我很喜欢中华文化,但不会说中文阻碍了我对它的进一步了解,所以我正在学习汉语。
刚入学时,我对人类学几乎一无所知,但历史专业的学习教会了我用批判性的史学观点进行人类学的调查,使我能尽快地进入到人类学的领域。我一进入到这个领域,就迅速发现了它的魅力,深深沉迷其中。
Q 很多人对考古人类学并不了解,您能简要介绍一下考古人类学研究的是什么吗?A 人类学,顾名思义,研究与人类相关的一切,研究人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身,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思考要往何处去。目前人类学最主流的分类方法分为: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即生物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这也是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希望构建的人类学体系。
考古人类学通过研究旧时物品去触及背后的人,而非停留在对物品本身的描述上——简而言之,这是通过分析物质文化来研究人类社会动态的一门社会科学。
例如,考古人类学家在挖掘一处遗址时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陶罐,会想知道这个陶罐是如何制作的,黏土来自哪里,燃烧温度是多少?它是本地生产的还是从附近社区进口的,用处是什么?这个陶罐是和主人埋在一起的,被扔掉的,还是丢失的?等等。
这一系列细微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构成了考古人类学研究的特征。考古人类学以历史为镜,既照亮现实,又照亮未来。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事情是很无聊的,例如反复地背诵课文。但是在做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教人们用新的方式思考或从新的角度去解释事物,它促使人不断学习并逐渐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平常事物并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困难的。因此,正是对普通事物感到好奇的能力使研究变得激动人心,优秀的研究者总能从日常事物中发现奥妙所在。
例如,一片叶子的结构是基于自然的分形几何,在不同的尺度上复制相同的几何图案;你可以在苍蝇、蜜蜂等昆虫的翅膀上找到它,可以在人造设计中找到它,也可以在人类社会组织的模块中找到它……
一旦你仔细观察并询问“为什么”,就开启了一个研究方向。
世界上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过上好的生活,但“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你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享受现在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成功。
此外,基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十年前人们觉得好的工作,十年后也许截然不同,没有人能预见什么是未来的“好工作”。所以,只要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做好它、享受它就够了,其他的自有时间安排。就我而言,我从来没有主动求职,都是学校主动联系并为我提供工作。我相信,当你在一个领域足够优秀,你将有很多选择,不用过多担心“被选择”。
个体间搭建友谊桥梁有助于文化推广
然而,非洲文化在亚洲却鲜为人知,我想也许是因为西方国家殖民的原因,非洲与西方的接触更多,但与东方接触很少。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非洲需要达到和其他地区关系的平衡,应该更多地与亚洲国家接触、交往。
我希望我也能为非洲文化在亚洲的推广做出贡献,例如在厦门大学,或在福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在学术交流方面,创造机会让更多非洲学者来中国的高校授课,或让中国学者进行与非洲相关的研究等等,亚非之间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两地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理解、互信,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举个例子,我作为非裔大学教授,让非洲学生和中国学生做同样的考古人类学研究,带中国学生去非洲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在中非学生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我的学生们从非洲回来后仍然保有他们的塞内加尔名字,非洲学生也拥有了中文名字;此外,他们还通过邮件和社交软件保持联系。
如果中国有更多的年轻人对非洲感兴趣,非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这将对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大有裨益。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文化推广更多的还是在政府层面,但两地民众间搭建沟通、信任的桥梁将有利于两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搜索文章/转载
请戳菜单栏
qkbj@ste.gd.cn
投稿合作请洽
+86 20-8316-3251
商务合作请洽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21年3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
订购本刊